□賴以柱 蔣常香 余文玉
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賴以柱 蔣常香 余文玉
重視并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已成為高職院校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實現高職學生和諧發展的一個維度。本文深入分析思想道德教育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試圖闡述建立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體系的基本對策。
多元文化;思想道德教育;挑戰;對策
當代高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新時期,道德教育正面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全面轉型、信息網絡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以及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對象的變化和德育工作現有內容方法的不適應等諸多新的新形勢,所有這些都給高職學生的道德教育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也帶來了來自諸多方面的沖擊。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和改進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既是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高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面臨新機遇新挑戰的時代需要。
(一)政治經濟文化的轉型
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范圍里政治、經濟、文化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在經濟上,全球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快,深入地卷進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在政治上,多極化和一極化的斗爭日趨尖銳,霸權主義嚴重威脅著世界的和平;在文化上,各國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價值觀的沖突也愈益明顯。面對政治、經濟、文化的轉型,大學生平等、參與、求實的思想道德觀念進一步增強。但是,由于社會轉型時期中出現的官僚主義、以權代法、以權謀私等現象,影響了良好的了社會風氣,而且高職學生年齡普遍偏低,對社會的認識有一定偏差,就構成了對高職學生思想品德的消極影響因素[1]。
(二)經濟全球化
當今世界經濟格局最顯著的特點是經濟全球化,中國加入WTO,加速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經濟全球化既有可能形成國際范圍內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又使發展中國家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大量政治、文化觀念以不同方式越來越普遍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道德。高職學生作為思想最活躍、最敏感的一個社會群體之一,其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價值取向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更為強烈的沖擊,經濟全球化、世界多元經濟和多元文化不可避免地對青年學生產生重要影響,使一些人失去對傳統的認同感[2]。
(三)網絡信息的多樣化
信息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渠道多、信息內容龐雜的特點,這些特點構成了思想道德教育環境的新變化,它對思想道德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四個方面[3]:
1.信息量的擴大。使高職學生思想觀念出現了多元化的傾向,由于信息的萬紫千紅、五彩繽紛還使學生無所適從,在選擇中出現苦悶與彷徨,更有甚者還使部分學生吸收了錯誤的思想道德信息,形成了錯誤的思想道德觀念,最終把學生引入了思想道德發展的誤區,這種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2.信息渠道的增多。由于信息渠道多,有正規渠道和非正規渠道之分,如果不同信息渠道傳遞的信息是一致的還好辦,如果不同信息渠道傳遞的信息相左或者是矛盾的,這時候就容易使學生思想混亂,由于青少年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驅使,有時不愿聽取正規渠道的信息,而喜歡聽取非正規渠道的信息,顯然回避或阻止都是無濟于事的,積極回應才是良策。
3.信息傳遞速度加快。信息傳遞速度快,學?;蚣议L沒法對信息過濾,信息傳遞速度加快有可能使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容易導致思想道德觀念形成中不穩定因素的增加。
4.信息內容龐雜。信息內容龐雜容易使學生對有關信息兼收并蓄,良蕎不分,更有甚者是大量吸收不利于學生成長的消極的思想道德信息,當學生缺乏判斷能力、認識能力時更容易走進誤區。
(四)現代科學技術的公眾化
科學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提高了人類控制自然和人類自身的能力,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的發展,提出了涉及人類自身尊嚴、健康、遺傳以及生態安全等熱點問題,實現了從體能、技能到智能的轉變,同時,科技的普及公眾化也容易產生追逐物質利益,弱化、淡化人格精神需要的傾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卻不一定提高,相反,可能是人欲橫流、物欲橫流,造成道德淪喪、犯罪高技術化,如計算機犯罪己經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棘手問題等等。因此,科技進步需要道德約束,更需要塑造對于人類有更高道德責任感、集體主義觀念、協作精神和自律意識的青年一代。
(五)市場經濟的利益多元化
隨著經濟發展、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人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變化,也推動了經濟利益的多樣化,利益的原則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激發了人們的進取意識和創造熱情,但是利益的驅動也產生了諸如道德失范、個人主義滋長、腐敗現象蔓延等負面效應。經濟地位的差別,往往導致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常常有所不同,由于具體利益的差異,人們的要求和欲望也往往不盡一致。因此,如何在利益多元化的情況下,堅持和弘揚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樹立社會的共同理想,尋找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結合點,制止個人主義的膨脹,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面臨的重大問題。
通過綜合分析,筆者認為加強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十分必要,是高等職業學校管理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一項十分緊迫的重要任務。
(一)構建平臺,完善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體制
首先,要把思想道德教學內容、形式和當前形勢緊密聯系起來。目前的教材比較注意體系的完整,在思想性、理論性、科學性方面注意的比較多,但在時代性、針對性、現實性、實踐性方面結合的很不夠。學生處在開放的現代社會,有個性追求,興趣廣泛,情感強烈,生動而富有活力,思想道德教育如果還像過去一樣,習慣于灌輸說教的老一套,就必然不能使我們的思想道德教育產生預期的效應。
其次,要把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學校管理結合起來。應在管理中融入對學生良好品格的養成,以及對正確的價值取向的選擇和引導的機制。教書是育人,管理也是育人。在制定和執行學校各項管理制度時,要充分考慮到如何更有利于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4]。
此外,學校管理工作者要進一步重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形成各部門分工負責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課程建設等,構建全員育人的格局,效果自然就顯著。
(二)確立主體,發揮道德楷模的激勵引導功能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說服教育法、榜樣示范法、實踐鍛煉法、情操陶冶法及品德評價法等。盡管這些方法的側重點不一樣,但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通過肯定某些道德價值或否定某些道德價值,具有一定的道德規則和思想內化,具有明確的規定性和必須服從的強制性。
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要大力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的活動,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道德楷模,讓學生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是加強對學生道德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當然,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樹立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典型,使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可以效仿的榜樣。同時,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注意選擇典型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避免使人產生“老調重彈”的厭倦心理。
(三)育人為本,加強校園文化氛圍建設
校風和學風是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思想行為作風和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方法,是一個學校的“性格”,能對學生產生經常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始終堅持以育人為目的,開展多樣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識性于一體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讓學生既增長知識,又陶冶情操,既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又達到育人目的。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資源優勢,聘請有影響的專家、教授為學生開設文、史、哲、經、音樂、美術等多方面的系列講座,開展多形式、高品位,健康生動、情趣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以育人為主線貫徹始終[5]。
當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學校教育工作者還要學會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及時將有關思想教育信息傳遞給教育對象,將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倫理道德規范、法治規范以及其他的正確思想融日常教育管理相結合,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處處滲透的效果。
(四)學以致用,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實踐力度
陶行知先生說,學校的任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會做人是學生的第一要務,道德教育有為社會培育適應性人才,因此學校要努力克服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實踐環節,從而發揮出思想道德教育的實踐功能,讓他們融入社會、適應社會。要緊密結合社會實際和高職學生關注的熱點,不回避社會問題和矛盾,引導高職學生正確地認識和看待社會現實問題,使他們在比較中提高鑒別能力;要敏銳捕捉參與社會實踐后學生思想中的閃光點,及時予以肯定和鼓勵,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進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學??赏ㄟ^校企聯合、團體素質拓展訓練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走到生產、科研和生活的第一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促進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1]楊明.當前高校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創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2]汪振野,陳利.高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J].遼寧高職學院,2008(01).
[3]彭小蘭,劉尚毅.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04).
[4]余少絢,洪仰東.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挑戰與對策[J].黨史文苑,2006(6).
[5]王德祥.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現狀與思考[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6).
責任編輯 王國光
賴以柱(1971-),男,福建永安人,江西科技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蔣常香(1979-),女,江西南康人,江西科技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余文玉(1965-),女,江西教育學院教師。
G711
A
1001-7518(2010)18-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