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麗 張桂春
增強中職實訓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策略
□郭 麗 張桂春
中職實訓課教師的教學素質直接關系到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質量,教學反思能力是影響教師教學水平的關鍵因素。探究如何增強實訓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增強中職實訓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策略包括:以“教育敘事研究”為載體,培養教學反思習慣;以“網絡博客”為媒介,構建反思新平臺;以“專家引領”為依托,提升教學反思水平;創建良好的學習共同體,促進合作式反思。
中職實訓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策略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技能型人才緊缺的狀況成為制約經濟結構調整和實現經濟方式轉變的瓶頸,而擔負著培養技能型人才任務的中等職業教育則發展緩慢,不能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國家從戰略發展的高度出發,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把職業教育擺在突出的位置。國家從2005年以來,連續三年實施了中等職業教育擴招的政策,到2008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達到810萬。然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仍然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提升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成為改變職教現狀的關鍵所在。為了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從規模發展到質量提高的轉變,國家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重點與時俱進的轉移到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上來。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特別是實訓教師的素質。“實訓教師是指在職業學校從事包括實訓、實習、畢業設計等方面職業實踐課教學的教師,也稱為生產實習指導教師、實踐指導教師和實踐教師,按學生所學課程類別又常稱做職業實踐課教師。”[1]提升中職實訓教師的素質顯得尤其重要,首先,實訓教師的實訓教學與學生的技能水平密切相關,實訓教師的專業教學擔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次,具有中國特色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迫切需要高素質教學實踐能力強的實訓教師隊伍來保障。高素質的實訓教師隊伍的建設關鍵在于教師內在的發展動力,反思作為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內在動力是提升教師素質、改善教學行為、教會教師“學會學習”“學會教學”的能力,更是教師實現有效教學和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教學反思作為一種能力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經由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的循環往復中養成的。
中職實訓課教師的教學素質直接關系到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質量。目前,中職實訓教師教學能力問題比較突出,這不僅影響了實訓教學的質量,也制約了實訓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實踐經驗證明,教學反思能力是影響教師教學水平的關鍵因素。因此,探究如何增強實訓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在1989年提出了指導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強調專業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師教育研究領域和教師專業發展實踐中,“反思”,特別是“教學反思”成為理論研究與實踐訴求的焦點問題。從歷史發展來看,教師專業發展經歷了“理智取向”、“實踐反思取向”和“生態取向”三個階段。理智取向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初級階段[2],其關注點在于教師的教學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知識;實踐反思取向則注重教師要從被動的技能型教師成長為反思型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成為教師成長的關鍵;生態取向則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高階段,強調的是教師群體要成為學習共同體,通過共同反思合作發展來促進教師群體的專業成長。
(二)教學反思能力是促進實訓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關鍵
教學反思能力是教師在教學反思過程中表現出的特殊專業能力,是教師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為了實現有效教學,在反思教育理念、教學價值、教學決策、教學實施、教學效果等一系列教學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內在心理特征和外顯行為,它包括教師的教學反思意識和教學反思行為。“教學反思能力是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性的體現。”[3]反思是實訓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對于實訓教師來說,促進個體自主發展不僅要學習教育理論知識,仿效科學有效的教學行為,還要注重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要在已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進行積累及批判,從而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行為,進而提高自身教學素質和專業發展水平,成為合格的職業教師。
(三)教學反思能力是實訓教師實施有效實踐教學的保障
具有較強的教學反思能力是教師自我素質提升的重要機制,也是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前提。實訓教師的專業指導水平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密切相關,而教師教學反思能力更是關系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學生獨立實踐能力提升的關鍵。教學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不僅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還要善于對教學活動進行自主反思。教學反思能力高的教師通常具有較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專業知識、實踐知識等,更重要的是他們善于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思。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反思才能幫助其積極主動地審視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調控教學進度、監控教學過程、評價教學效果等一系列措施來糾正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
綜上所述,教學反思能夠幫助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從經驗積累提升到自覺反思狀態,這是提升實訓教師自身素質的關鍵所在。增強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階段中的重點與關鍵,也是教師自主發展的重要標志。長期以來,我國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學習和教學技能的要求與提高上,忽略了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的培養。我們知道,實訓教師的實踐教學不同于理論教學,它是操作型、演練型的教學指導。對于現代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來說,實訓教師僅僅具有操作技能,僅僅是一名“工匠型”教師是不能適應學生發展的要求的。因此,實訓教師應是“反思性實踐者”。“‘反思性實踐者’要求教師對教學秉持研究的態度,通過與自身的對話來研究實踐教學,通過分析教學問題,對教學活動進行主動、系統、持續的反思,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這種循環往復的反思過程是教師形成獨具特色的知識體系和教學理論素養的前提,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便捷可行的途徑。由此,就能促使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由‘技術型’的教書匠轉變為‘反思型’的教學名師。”[4]
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是在對自己的教學理念與行為不斷質疑、不斷追問、不斷探索求證并不斷改善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循環發展的。教師在不斷學習、反思、批判中增強教學反思能力,并在不斷的自我研究、與他人合作、理論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深化。因此,這里我們主要從實踐反思取向和生態取向角度來探討增強中職實訓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以“教育敘事研究”為載體,培養中職實訓教師的教學反思習慣
反思作為教學活動一種方式手段,指向教學活動中的問題解決以及行為的改善。要通過“教育敘事研究”這個載體,來養成中職實訓教師教學反思的習慣。教育敘事研究作為教學反思的一種方式,要求教師將教學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來研究,教育敘事研究包括對已發生的教學事件的描述、判斷,還包括對正在發生的或即將發生的教學實踐的描述和理解。教育敘事研究重點在于“研究”,要求教師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批判。
中職實訓教師的敘事研究指向實踐操作中的問題,要求教師以研究者的身份來審視實踐教學,通過撰寫教育敘事來描述具體的操作行為、行為的方式方法、步驟、要領等操作程序。實訓教師通過對專業指導中的實踐操作問題的分析來撰寫教育敘事、分析具體專業案例的敘事研究等策略來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達到對教育體驗的理性探討。
(二)以“網絡博客”為媒介,建設教師反思新平臺
“博客”(英文“Blog”,全稱“Weblog”)本義為“網絡日志”,是一種以時間線來記錄生活、學習、工作、情感等情況,以網頁形式呈現日志,與人交流分享的網絡工具。網絡博客以其文化性、傳播性、共享性、及時性、交互性等特點,特別是技術門檻低的特點受到大眾的關注。網絡博客涉及領域廣泛,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博客為教師進行反思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例如,新浪博客頻道專門設立教育博客,參與教育博客的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名人以及教育機構、教育雜志主體等。
網絡博客做為一種交流溝通的網絡工具,為教師提供了交流平臺。網絡博客的超級鏈接、評價等技術為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評價等創設了良好的平臺。博客交流打破了交流的時空障礙,提供了隨時隨地的交流。網絡博客有利于參與主體的多樣性,教師的教學交流不再僅限于教師群體之間的教學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更加豐富教育主體參與到教學交流中,家長、科研機構以及專業領域的專家、名師的參與對話與交流,使得教師的博客交流更具價值性和發展性。
博客日志的撰寫是增強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撰寫教學博客是關于實踐教學中親身經歷的教育事件的理性思考和教學行為的質疑,教師通過撰寫網絡博客實現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不斷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育理念,加深對教育價值的認識。這個過程也促進了教師對實踐教學進行持續的深入研究,使得教師擔當起自身的專業化發展的重任。教育博客的以時間為軸記錄了教師成長的歷程,也是教師進行教育敘事研究的重要載體。中職實訓教師的實踐教學多是操作性和實踐性的專業教學,更需要實訓教師通過網絡博客的載體分享名師的教學經驗、與專業專家等在線探討來指導實訓教學。
(三)以“專家引領”為依托,提高實訓教師教學反思水平
“專業引領,也稱為“專家引領”,通常指具有教育研究專長的人員通過他們的先進理念、思想方法和先進經驗引導和帶動第一線教育工作者開展教育實踐探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動形態。”[5]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中職實訓教師迫切需要教育專家、學者等專業人員的指導引領。學校可以采取聘請教育專家、教學實踐領域的優秀教師、企業等部門的專家到校為教師開展講座、學術交流、實踐指導等形式的教學研討活動,來推動教師實訓教學水平的提高。學校還可以與高校及科研機構加強合作,在專家引領下提高教師反思的深度,進行規范的教學反思。專家引領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反思狀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還應根據教師的個人差異進行個別指導,以此來促進實訓教師的教學反思水平。
中職實訓教師的發展迫切需要教育專家的參與、指導。首先,針對實訓教師缺乏教學的理論知識,教育專家可以在中職學校的教師群體中進行系統的、深入的教學理論培訓,加強教師的教學理論知識。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為增強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教學活動中對教師的教學反思進行指導,幫助教師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教學反思,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反思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持續的、系統地、循環反復的研究。幫助教師進行教育敘事,通過對教學敘事研究來與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交流,并幫助教師對教育敘事進行有目的性的研究以養成教師教學反思的習慣。另外,專家引領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實際需要,還應根據教師的個人差異進行個別指導,以此來促進實訓教師的教學反思水平。
(四)創建良好的學習共同體,促進實訓教師的合作式反思
創建教師之間良好的學習共同體,在同事之間開展合作式的反思交流已成為一種必然。“學習共同體就是指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習者 (包括專家、教師及學生),圍繞共同的主題內容,在相同的學習環境中,通過參與、活動、反思、會話、協作、問題解決等形式構建的一個具有獨特文化氛圍和境脈的動態結構”。[6]通過構建良好的學習共同體幫助教師圍繞一定的教學主題內容探討,通過教師之間的課堂或車間地觀摩教學、開展教研組的主題反思研究、集體備課、校本教研合作等方式,促進教師的合作式反思。職業學校實訓教師以所教專業為依托創建學習共同體,實訓教師圍繞教學指導開展合作式反思。學習共同體之間的合作式反思可以針對教學活動中的問題進行思考,也可以是教師之間教學經驗的交流。
創建良好的教學反思學習共同體是教師進行自覺教學反思的有利條件。學校應鼓勵、支持、引導教師的教學反思活動。“生活在一種合作的文化氛圍中,開放性的對話和討論會使每位教師的思想得到啟迪,教學行為得到改善,同事的思想和良好建議成為自己專業發展的重要資源。”[7]同事之間的合作反思要在平等、和諧、開放的環境下進行,確保合作反思的有效進行。綜上所述,創建良好的教學反思共同體,增強實訓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形成特有的合作式反思的群體。
學校等外在環境因素也是制約教師教學反思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學校建立良好的教學管理評價制度;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營造和諧的反思文化氛圍也是保障實訓教師教學反思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1]陳萍,張桂春.職業學校實訓教師專業素質研究[J].職教論壇,2007(8):11-14.
[2]教育部師范司.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3]申繼亮.教學反思與行動研究——教師發展之路[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2.
[4]魚霞.反思型教師的成長機制探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34.
[5]趙昌木.教師在批判性教學反思中成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4(5):425.
[6]黃娟,徐曉東.校際主題綜合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與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3(10):15-18.
[7]鄭慧琦,胡興宏.教師成為研究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98.
責任編輯 吳學仕
郭麗(1982-),女,山東日照人,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張桂春(1956-),男,遼寧大連人,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教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學、教育學原理、比較教育學。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職業院校實踐課教師專業發展的國際比較研究”(項目編號:BJA080056)的階段成果之一,課題主持人:張桂春教授。
G71
A
1001-7518(2010)18-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