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玲,曹淑梅,唐艷娟
(黑龍江省大慶油田總醫院神經內科二十病區,黑龍江大慶 163001)
目前,應用血管內支架置入技術治療腦動脈狹窄,可有效地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1]。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血管內支架置入術治療28例腦動脈狹窄患者,取得滿意臨床效果,現將臨床資料及護理對策報道如下:
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治療腦動脈狹窄患者28例,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齡39~68歲,平均57.9歲。所有患者均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其中18例為首發,10例為復發,所有患者均行腦血管造影檢查,其中頸動脈狹窄7例,椎動脈狹窄13例,大腦中動脈狹窄8例。狹窄程度達60%~85%。
患者麻醉成功后,平臥于手術操作臺,常規消毒鋪巾,進行股動脈穿刺。由股動脈穿刺點將6F動脈鞘管置入股動脈內,將導引導管在超滑導絲引導下,置入病變動脈進行血管造影,由微導絲引導,通過動脈狹窄段。放置過濾保護傘后,將球囊擴張導管置入對狹窄部位進行預擴,然后將適宜型號的支架置入。進行血管造影,證實支架放置正確,血管無狹窄后,將過濾保護傘撤出。
所有患者術中置入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后均進行血管造影檢查,提示原狹窄部位管腔擴張,血流通暢,未發生嚴重并發癥及不良反應,患者癥狀明顯好轉,均于3~7 d出院。隨訪0.5~2年,無短暫性腦缺血復發,治療有效率達到了100%。
3.1.1 心理護理 因支架置入是近幾年才開展起來的新技術,患者和家屬對其手術方法及術后療效不了解,易產生不信任和恐懼等心理[2]。醫護人員應向介紹支架置入治療的必要性及預后情況,并向其講解術中的配合方法,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不同情況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手術得以順利進行。
3.1.2 術前準備 術前完善各項相關實驗室檢查,為降低術中血栓形成的危險性,應于術前3 d口服腸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3];指導患者練習床上排便;術前6 h禁食水,做碘過敏試驗、備皮;術前檢查患者術肢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準備術中所需藥品及物品,做好急救準備。
術中將靜脈通道建立在術肢對側肢體,連接三通接頭,一路以微量泵持續泵入尼莫地平,另外兩路備用。術中將肝素鈉生理鹽水備好,遵醫囑靜脈注射[4]。護理人員應及時、準確記錄肝素鈉使用的時間和劑量。于支架前置入前遵醫囑靜脈注射地塞米松。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各種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3.3.1 術后一般護理 術后取平臥位,術肢制動24 h。保留動脈鞘管4~6 h無異常情況可予拔除[5],拔除后,局部加壓包扎24 h。沙袋壓迫穿刺部位6 h。術后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出現血壓波動及時處理,注意尼莫地平的入量及速度,并觀察穿刺部位的出血及術肢的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術后繼續服用腸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用藥期間監測出凝血時間,并觀察患者有無鼻出血、牙齦出血、皮下出血、黑便等。
3.3.2 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 術后應連續進行心電監護24 h,腦動脈狹窄患者支架置入造成的瞬時高血流量可導致患者腦水腫、頭痛甚至出血[6],故需嚴密觀察患者血壓、心率變化以及神經精神癥狀的出現。
護理人員應囑患者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情舒暢,低鹽低脂飲食,遵醫囑服用藥物,并詳細向其講解用藥注意事項;活動適當;定期復查。
支架置入治療腦動脈狹窄,手術創傷小,療效確切,但其常有較嚴重的并發癥發生,故患者手術前后的護理尤為重要。完善的術前準備,熟練細致的手術操作,正確有效的護理配合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1]侯小艷,是明啟,趙利紅.腦動脈狹窄支架治療的護理[J].臨床護理雜志,2007,6(3):37.
[2]和寶蘭,高令敏.血管內支架置入術治療腦動脈狹窄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08,3(31):134-135.
[3]高瑋.腦動脈狹窄血管內支架治療的圍手術期護理[J].西南軍醫,2008,10(3):120.
[4]劉華華.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觀察與護理[J].上海護理,2009,9(1):20.
[5]張曉靜.腦血管造影及支架置入術后的護理體會[J].包頭醫學,2007,31(4):41.
[6]段華.腦血管病介入治療及并發癥63例觀察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