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讓中國電影人振奮的消息:在2009年賀歲檔近90天的放映周期里,中國電影市場消費實現爆發式增長,總計觀影人次約4779萬,票房總計收入達14.7億元,相比2008年賀歲檔的9.47億元同比增長55.3%。
而在2008年,更令中國電影人自豪的是,電影票房總額突破43億元,超過了30%的增長幅度。國產大片取得了好的商業成績,其中9部過億,且4部過2億,一部過3億。比如《赤壁》上半部,僅在暑假檔就創造了3.2億票房紀錄,可謂是國產電影的歷史新高。
電影消費不僅僅是新的消費熱點,顯然更是都市白領中的一種生活時尚。越來越多的人們把電影消費視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曾經一度門庭羅雀的豪華電影院再也不是“陽春白雪”,各種進口國產的商業大片已經成為都市大眾消費的時尚產品。本調查旨在了解京城白領們的電影消費方式及其流行趨勢。
有意思的是,本次調查所收到問卷反饋主要以女性為主,占據了本次調查回收問卷的70%,其中大部分女性白領的年齡為22~45歲,受訪群體的教育程度均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
從我們調查對象的看電影周期來看,36%的白領會選擇“每個月一次”,而選擇“每個月數次”、“每季度一次”的分別是受訪人群的18%、27%,近20%的受訪者表示看電影“不定期”,幾乎沒有人會選擇“每周一次”。可見,隨著娛樂需求的增加,看電影已經成為白領們的一種娛樂消費方式。近七成的白領表示,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最大理由是“個人喜好”,一成的白領則是因為各種促銷活動,比如信用卡活動等,此外,“朋友推薦”、“ 家庭聚會”以及“企業福利活動”,都是促使白領走進電影院觀看電影的原因。
目前,京城的各大電影院主要集中在CBD、中關村、西單等商業繁華地帶,電影院的硬件以及配套措施都比較齊全,但究竟什么樣的電影院最受白領們的青睞呢?如圖一所示,近三成的消費者認為,“裝修豪華”是電影院的首選因素,而“價格實惠”受到25%消費者的青睞,此外,“交通便利”、“服務貼心”以及“配套優越”的受歡迎指數分別為18%、15%和8%。

圖一:什么樣的電影院最受白領歡迎?

圖二:北京人氣最旺的電影院

圖三:每一年的賀歲檔,應該增加哪一題材的電影?

圖四:如何看待電影放映前的商業廣告?
圖二是我們根據調查結果統計的京城人氣最旺的部分電影院。其中,位于CBD地區的“萬達國際影城”、北三環附近的“華星國際影城”以及世紀金源Shopping Mall的“星美國際影城”位于前三甲,人氣指數分別為25%、20%和14%。其他影院如崇文門商圈的“搜秀影城”、“金逸國際影城”、“三里屯美嘉影院”等的人氣指數分別為10%、8%、7%。
在電影消費金額上,九成的白領認為看一場電影的最合理價位為“30~50元”,甚至部分白領更愿意接受“30元以下”的價位,他們表示,電影院的早場以及周二的半價優惠活動深得人心。而在家庭每一次看電影的消費支出方面,45%的消費者表示可以接受“100~200元”的金額,35%的消費者會把消費控制在“100元以下”,而20%的消費者每一次的消費總金額在“200~300元”。
電影題材方面,“喜劇片”和“科幻片”是白領們最喜歡去電影院消費的電影,人氣指數分別為35%和30%。此外,“動作片”、“史詩片”的觀影指數為15%、10%,有意思的是,“言情片”的人氣指數僅為1%,可見,家庭倫理以及文藝片等言情類型的電影并非電影消費的主流。
每年的電影賀歲檔是商業大片爭奪最激烈的黃金期,那么最受白領們歡迎的是哪些題材的電影呢?如圖三所示,“喜劇”成為人氣指數最高的電影題材,40%的消費者建議每一年的賀歲檔應該增加該類型的電影,“科幻片”題材的電影的推薦指數為30%,此外,“兒童”題材的電影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喜愛,人氣指數為8%。
近幾年以來,電影放映前的商業廣告方面頗受觀眾質疑,但從本次調查數據來看,出乎我們的意料,70%的消費者對于此類的商業廣告持有“無所謂”態度,僅有18%的消費者表示“乏味無聊”,10%的消費者則認為“有點意思”,9%的觀眾則表示廣告“時間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