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琴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廣西柳州 545006)
腮腺腫瘤是口腔頜面外科常見的腫瘤疾病,由于腮腺所處顏面的特殊位置,神經分布復雜,血運比較豐富,而且面神經從腮腺內穿過,手術分離時極易損傷神經或惡性腫瘤侵犯必須切除神經,術后導致面癱等面神經障礙,因手術的復雜性及腮腺腫瘤等特殊性,存在與手術、疾病本身帶來的一些相關并發癥,同時與護理工作的狀態息息相關。本文針對近3年對腮腺手術患者進行臨床追蹤及護理觀察,探討腮腺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我院2007~2009年收治腮腺腫瘤患者84例,現將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本組患者共84例,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齡20~80歲,平均47.6歲;良性腫瘤79例,惡性腫瘤5例。
腮腺腫瘤切除,腮腺淺葉+區域切除,腮腺全切。78例全身麻醉,6例基礎+局部麻醉。
腮腺手術后復發2例,均為腮腺癌患者;出現暫時性面癱21例,術后1周恢復;面神經功能障礙4例,味覺出汗綜合征16例,涎瘺1例,耳前區麻木3例;皮瓣壞死2例,經處理后好轉。耳垂壞死1例,行耳垂壞死組織切除術。以上并發癥,經醫護合作,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干預及護理,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加速患者的康復,減輕患者的痛苦。
主要原因在于其手術中未能完全切除腫瘤組織,與腫瘤的多灶性、浸潤性及手術方式選擇有關。術前應進行詳細的檢查,確定腫瘤的大小、個數、種類、部位、深淺等,必要時在術中進行快速病檢,以便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術前應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術后有復發的可能性,一旦發現術后復發,應進行再次手術。對腮腺癌拒絕進一步治療的患者,出院前對患者及家屬做好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后,要求患者1、3、6個月及1、2年時回院檢查及時發現復發。對于腫瘤復發及再次手術的現實,患者心理上無法承受,護理人員應進行細致深入的心理護理,向患者解釋再次手術的必要性,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的方法,有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以及醫護人員的技術力量,提供以往成功病例,穩定患者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和手術成功的信心,使其接受再次手術及其他治療。
面神經功能障礙是腮腺手術常見并發癥,與術中損傷、術后局部過度壓迫、組織水腫壓迫面神經及其分支有關。輕者面部表情肌肌力減弱,重者神經麻痹、癱瘓。只要面神經未被切斷,一般于術后6個月內恢復。術前對巨大腮腺腫瘤患者進行腮腺導管插管,注入亞甲藍,使腮腺組織藍染,容易區分腮腺組織及神經,減少術中損傷神經。術前主動告知患者術后可出現暫時性面神經功能障礙,以便患者配合治療及護理。術后麻醉清醒即采取半臥位,減輕頭面部水腫。給予富含維生素B族的流質、半流質飲食,遵醫囑使用激素,減少炎癥反應及組織水腫。早期及時判斷有無面神經損傷情況,通過觀察患者鼓腮、吹口哨、鼻唇溝、眼睛閉合、額紋等指標,并與患者交流有無面部不適感,如麻木、放射性疼痛等,通過叩擊實驗、觸、痛覺常規方法,判斷神經損傷及部位。出現暫時性面癱、面神經障礙者,使用營養神經藥物如:維生素B1100 mg,維生素B120.5 mg肌內注射,煙酸等增加面神經周圍微血管的供血量,改善局部微循環,營養神經使用針灸、理療、推拿、熱敷進行治療[1],同時配合表情肌功能訓練,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對出現眼瞼閉合不全,角膜長期暴露及干燥,出現角膜炎及角膜潰瘍,白天用氯霉素滴眼液滴眼,睡前用四環素或金霉素眼膏涂眼,保護角膜,防止角膜炎及角膜潰瘍。經以上對癥處理,均已恢復。
發生與支配腮腺唾液分泌的副交感神經手術損傷有關。患者在進食或聞到異味時,副交感神經興奮,出現手術某一區域皮膚潮紅或出汗的現象,發生時間不一,最早術后立即出現,晚者在術后1~2d出現,絕大多數在3~6個月出現。術后正確指導飲食,禁食酸、辣等刺激食物,減輕患者癥狀,告知患者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該癥狀對生活質量無大的影響,部分癥狀隨時間的推移逐漸減輕,患者在心理上能夠接受。為預防味覺出汗綜合征發生,可采用腮腺嚼肌筋膜下翻轉或用胸鎖乳突肌填塞術腔,以作為術后交感神經再生的屏障[2-3],或在術中植入高科技生物充填組織缺損,不僅有效地防止味覺出汗綜合征,消除術后凹陷,同時達到美容的效果。
由于術中殘留腺泡結扎不徹底,術后加壓不當,引流不暢等使涎腺分泌物進入組織內,其中蛋白酶會引起自身組織消化,可能形成涎瘺[4]。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術后不能進食辛辣、酸性等刺激類食物,避免酸性食物刺激誘發腮腺涎液分泌[5],造成涎液潴留,形成涎瘺。術后指導患者正確服用阿托品片0.6 mg,飯前30 min服用,抑制進食時涎腺分泌,可促進傷口愈合。已發生涎瘺的患者,吸凈傷口積液,保持局部干燥,采取局部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2~3周,使皮膚與深層組織緊密貼附,腺體萎縮完全失去功能,減少分泌,使傷口愈合牢固,同時禁食刺激性食物。
耳前區麻木是腮腺切除后較為常見的并發癥,觀察患者耳前區皮膚感覺有無異常,與患者交談并解釋引起并發癥的原因,說明隨時間的延長,一方面逐漸適應,另一方面感覺神經末梢可以再生。
本組發生1例因彈力繃帶過度壓迫包扎,引起耳垂壞死,造成部分耳垂切除。主要原因是局部加壓包扎過度,包扎時間過長,耳廓缺血時間較長,醫生、護士未能仔細觀察,同時與患者溝通不到位造成。后通過改進彈力繃帶,在彈力繃帶壓迫耳朵部位開窗,暴露耳朵以方便觀察,減輕患者不適感的同時,又達到對傷口的壓迫的目的,采取此方法后,無一例發生耳垂壞死。
觀察加壓包扎傷口處有無松脫或過緊,觀察敷料外皮膚顏色有無改變,同時隨時觀察傷口邊緣皮溫變化,術后12 h皮溫略低,局部稍腫脹,按壓局部皮膚略顯蒼白,稍后可以恢復,皮瓣無改變,應繼續觀察,如出現皮瓣呈紫色,局部腫脹明顯,表明靜脈回流不暢;呈絳紫色,表明局部或血腫壓迫;皮瓣呈紫黑色,局部皮溫低,表明局部組織皮瓣已出現壞死,需進一步處理。術后3~5d腫脹明顯,局部皮溫升高明顯,表明有感染的可能,應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總之,腮腺是一個突起的腺體,手術不可能全部切除,腺體仍有分泌作用,術后可能發生一系列不適或并發癥[6]。通過對84例腮腺腫瘤手術患者的護理,認識到術前充分的準備,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注重向患者及家屬宣教術后注意事項,正確指導飲食及服藥方法,針對患者出現的癥狀,采取有效的處理及護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的康復。
[1]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76-303.
[2]潘斌,韋曙平,劉文琴.腮腺腫瘤區域切除33例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1):162-163.
[3]毛多喜,祖連生,陳竹林,等.腮腺腫瘤手術156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5):142-143.
[4]吳奎玲,侯軍華.顳骨切除胸大肌皮瓣修復術后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0):786.
[5]李杰,張素仙.89例腮腺腫瘤切除的護理[J].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4,21(2):34.
[6]李樹玲.頭頸腫瘤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