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勤霞
(山東省鄒城市兗礦集團有限公司總醫院,山東鄒城 273500)
高血壓病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圍術期危險性很大,高血壓病患者圍術期充分控制血壓,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關鍵。為減少子宮肌瘤手術并發癥的出現,達到術前預期效果,筆者對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5例子宮肌瘤合并高血壓圍術期患者進行了針對性的護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合并高血壓的患者 85 例。年齡 32~63 歲,平均(40.65±5.12)歲;所有患者入院后經詢問病史及測血壓被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病,術前收縮壓≥140 mm 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 Hg,其中1級高血壓45例;2級高血壓34例;3級高血壓6例;合并腦血管意外1年以上的8例,合并冠狀動脈心臟病17例;高血壓病病程3個月~6年,平均(3.7±1.9)年。85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術治療,其中,腹式手術82例,陰式手術3例;子宮及雙附件切除術57例,子宮及一側附件切除術23例,子宮次全切及雙附件切除術2例,肌瘤挖除術3例。
1.2.1 子宮肌瘤手術專科護理 術前護理:按常規術前準備安排手術,做好常規的術前指導,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術后護理:按子宮肌瘤患者術后護理常規進行護理。觀察陰道流血情況,手術當天有少量淡紅色液體流出,是手術結束時沖洗腹腔的殘留液。如果短時間內有大量鮮紅色液體流出,或者術后24 h不斷有鮮紅色液體流出,總量超過200 ml,或者陰道流血不多,但患者下腹發脹,血壓持續下降,脈搏加快,要警惕腹腔內出血的可能,應立即通知醫生,同時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密切觀察尿管及引流管是否通暢,保持會陰部清潔。術后2 h協助患者翻身,活動四肢,拔除尿管及引流管后協助患者離床慢慢走動,促進腸蠕動。切口感染是腹部術后的常見并發癥,應加強體溫監測,術后3 d內體溫37.5~38.5℃為外科手術熱,如術后3 d患者體溫仍高應提醒醫生注意,以便給予相應處理。
1.2.2 高血壓護理
1.2.2.1 監測血壓 護士在患者入院后應詳細了解病情,術前服降壓藥的情況,血壓的控制情況,有何并發癥,對于擇期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一般降壓目標值以149/90 mm Hg以下為宜。其次做好合理的用藥指導,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和效果,降壓藥物盡量口服逐步降壓,以防血壓驟然下降而產生心、腦、腎的供血不足。當出現副作用時應及時報告醫生,調整用藥。用藥物過程中,特別應囑患者從坐位起立或從平臥位起立時,動作要緩慢。血壓控制到正常或穩定在稍高于正常范圍后,按常規術前準備,安排手術。術前使血壓下降并保持平穩,冠狀動脈供血及心臟功能處于較好狀態,則有利于麻醉和手術中循環功能穩定,減少或避免并發癥的發生[1]。患者術后返回病房后每15~30分鐘測1次血壓,血壓平穩者改為每2小時測1次血壓,情況特殊者要給予心電監護。注意應激或滲血等引起的低血壓,及時糾正血容量不足,直至血壓平穩。術后血壓監測一方面是為了監測術后低血壓,防止術后低血容量及術后出血的發生[2],也要注意觀察術后高血壓的發生,術后血壓超過術前高血壓水平的30 mm Hg者應考慮為術后高血壓,可繼續應用降壓藥,血壓在180~190/120~130 mm Hg時,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采取降壓措施。
1.2.2.2 去除應激因素 婦科手術合并高血壓病者,對手術、麻醉的耐受性降低,各種不良刺激如疼痛、意識恢復后反應、氣管插管刺激、高碳酸血癥、低溫和寒戰、輸液過量,和低氧血癥[3]等因素極易誘發血壓劇烈波動而造成嚴重后果。術后疼痛多由手術創傷和引流管刺激所致,護理人員應及早告訴患者,讓患者了解疼痛屬于術后正常的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疼痛會慢慢消失,注意觀察疼痛情況并正確評估術后疼痛程度,及時處理。首先妥善固定各類引流管;其次,指導患者在翻身、咳嗽或做深呼吸時用手按壓傷口部位以減輕疼痛;另外,支持患者術后使用鎮痛泵(PAC),可有效鎮痛。麻醉的影響、腹部切口疼痛常迫使子宮肌瘤手術患者淺快呼吸,肺活量下降而缺氧,術后為患者捆扎腹帶,松緊適宜,早期協助患者翻身、叩背,指導有效的咳嗽排痰、深呼吸,及時給氧,防止因缺氧刺激引起血壓進一步升高。手術常導致患者產生以焦慮為代表的心理應激反應,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從而引起諸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一系列生理變化[4],護士要靈活運用溝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個性特征、情緒特點、心理感受方面的信息,給予耐心細致的解釋、安慰和幫助,降低其心理應激反應,減輕焦慮狀態,從而使血壓穩定。一般隨著刺激因素的消除,體內兒茶酚胺、醛固酮的代謝排出,術后高血壓很快恢復正常。因此,加強對術后血壓的監控,給予充分的術后止痛、鎮靜、保溫、吸氧等治療,及時去除各種不良應激因素,確保患者順利康復。
1.2.2.3 保證良好的睡眠 有研究證實,高血壓患者睡眠障礙的發病率顯著增加,睡眠質量也較正常人差,覺醒次數顯著大于正常人群,睡眠持續時間也短于正常人群,而不良的睡眠會進一步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顯著升高[5]。環境因素是影響住院高血壓患者睡眠障礙的重要因素。諸如病室內光線的強弱、溫度的高低、噪音的大小等都直接影響住院患者的睡眠質量[6],陌生的住院環境,床鋪不潔、溫濕度不適宜,特殊氣味等均影響入眠;病房內其他患者的鼾聲,監護儀的報警聲,陪人及醫護人員的交談聲等都是導致患者不能正常睡眠的直接原因;保持病室床鋪整潔,溫濕度適宜,通風良好,消除異味;調整打鼾患者的床位,夜間撤掉不必要的報警器等;護理人員入院教育時詳細介紹病房環境及工作人員情況,消除陌生感;有計劃地安排護理工作,避免在有效的睡眠時間內實施影響睡眠的護理操作,盡量減少對患者睡眠的干擾,尊重患者的睡眠習慣,努力為患者提供安靜的睡眠環境;鼓勵其多與其他患者交流,并取得患者家屬和子女的協助,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安全感,維持穩定的情緒,減少睡眠障礙發生。
術后發生下肢靜脈栓塞1例,無高血壓危象發生;切口感染3例,切口愈合延遲1例。無死亡病例,住院時間9~14 d,均痊愈出院。
高血壓病患者由于外周小動脈硬化、心血管代償能力下降,外科疾病、手術創傷、麻醉和心理因素等可誘發血壓急劇波動、產生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腎衰等嚴重后果,直接關系患者的安危和手術效果[7]。我院通過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保證患者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態,及時去除應激因素,有效監控血壓,幫助患者安全度過圍術期。
[1]汪靜,吳言濤.高血壓病的圍手術期處理[J].四川醫學,2001,22(4):395-396.
[2]汪耀軍,麻安秀.膽石癥合并高血壓病的圍手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2005,7(7):127-128.
[3]孫寶貴,吳瑩.圍術期高血壓合理用藥[J].中國臨床醫生,2005,33(8):13-14.
[4]李玉和.心理衛生[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97-98.
[5]Silva AP,Moreira C,Richo M,et al.Nocturnal sleep quality and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J].Rev Port Cardio1,2000,(19):991-1005.
[6]方慧.老年患者睡眠障礙護理[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3,28(6):82.
[7]方玉強,張曄,楊成明,等.協助高血壓患者外科手術466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08,37(6):58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