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麗玲,王迎春,周 憲,楊家利
(湖南省懷化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湖南懷化 418000)
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好發年齡30~50歲,以40~50歲最多見。多數無癥狀,少數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繼發性貧血、腹部包塊、壓迫癥狀如排尿困難和排便困難等。外科手術是治療子宮肌瘤常用的外科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對87例子宮肌瘤患者施行了經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現將圍術期的護理措施及體會報道如下:
本組87例,年齡 29~57歲,平均45.5歲,其中,肌壁間肌瘤51例、黏膜下肌瘤 13例、漿膜下肌瘤23例。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11例。患者入院后經常規婦科檢查及B超檢查,完善各項常規術前檢查,無手術禁忌證,排除子宮內膜病變及其他性質的病變。術后均經病理學檢查證實為子宮肌瘤。
麻醉采取腰硬聯合麻醉或氣管插管全麻,手術方法均采取經腹手術,其中單純子宮肌瘤剔除術19例,子宮次全切術45例,子宮全切術23例。
1.3.1 疾病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子宮肌瘤的有關知識,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及治療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治療方案,積極配合醫生做好患者的工作,使患者安心地接受手術治療。
1.3.2 心理護理
子宮是女性性別的一個重要標志,對于需要行子宮切除的患者來說,無論是心理上還是從生理上來說都是一大創傷,患者多有悲觀心理,因此,心理護理極其重要。護理人員應該深入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思想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術前宣教,向患者及其丈夫耐心講解切除子宮后的有關保健和康復知識,明確指出切除子宮不會影響性生活,不會損害女性形象,不會降低女性魅力,使患者和家屬對自己的治療方案有一個正確認識,并讓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參與治療方案的制訂和選擇。對于手術,患者常常會出現恐懼和焦慮心理,擔心手術是否成功,術后有無并發癥、后遺癥,麻醉是否順利等。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并用治愈的病例現身說教,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可以幫助患者正確面對手術,使患者處于最佳狀態接受手術[1-2]。心理護理作為促進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已廣泛應用于手術焦慮的干預,對患者的軀體康復和心理的康復收到一定的效果[3]。
1.3.3 術前護理
1.3.3.1 入院后開始訓練患者在床上解大小便,避免術后因不適應而出現排尿、排糞困難。
1.3.3.2 陰道準備:用新潔爾滅溶液或1∶20碘伏液500 ml行陰道沖洗,2次/d,連續 3 d,以防止逆行感染。
1.3.3.3 胃腸道準備:指導患者術前1 d進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術前 6 h禁食、4 h禁飲,術前一晚通便灌腸及術日晨清潔灌腸,避免因腸道脹氣而影響手術操作,從而減少術中誤傷腸管的可能性,并可減少術后腹脹的發生。
1.3.3.4 手術野準備:術前1 d備皮,備皮方法:用肥皂水清洗后剃去陰毛及下腹部汗毛,臍孔用碘伏棉簽拭凈,保證術野皮膚的無損傷及無菌性。備皮范圍上至劍突,下達大腿上1/3(包括外陰),兩側至腋中線。
1.3.3.5 全面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注意有無發熱、高血壓、咳嗽等,糖尿病患者尚需監測血糖水平,若有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以決定是否需暫緩手術。若無異常則于術日晨執行術前醫囑,包括留置導尿、抗生素皮試、術前麻醉輔助用藥,患者入手術室前靜滴抗生素,以確保在術前2 h內使用抗生素,達到最佳預防效果。
1.3.3.6 其他:中度以上貧血患者應做好交叉配血和輸血準備。睡眠差者術前1 d晚睡前按醫囑服用鎮靜催眠藥物,以保證患者在術前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1.3.4 術后護理
1.3.4.1 一般護理 術后6 h應去枕平臥,全麻患者頭偏向一側,防止因舌后墜而發生窒息,或嘔吐時發生誤吸。給予心電監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常規使用腹帶,保持切口的清潔、干燥,防止感染,并觀察切口有無滲血、陰道出血情況。若有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在位,并記錄引流量。
1.3.4.2 飲食護理 術日禁食、禁飲,術后 1~2 d進少量流質,肛門排氣、排便后改半流質,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
1.3.4.3 導尿管的護理 觀察導尿管是否通暢、尿液顏色及尿量,如發現少尿、無尿及血尿應立即報告醫師。保持會陰部清潔,每日用絡合碘棉球擦洗外陰及尿道口1次,每日更換無菌尿袋1次,預防逆行性感染。一般術后48 h可拔除導尿管。
1.3.4.4 疼痛的護理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會感到切口疼痛,通常術后 24 h內最明顯[4],48 h后逐漸減輕。持續而劇烈的疼痛會使患者更加焦慮不安、失眠,應根據情況及時給予止痛。使用鎮痛泵者仔細觀察鎮痛泵的連接、運行情況和鎮痛效果,出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并作好護理記錄;未使用鎮痛泵者可根據疼痛情況按醫囑給予哌替啶、強痛定或曲馬多等止痛藥物。若術后72 h后仍有持續而劇烈的疼痛或疼痛緩解后又加劇,應警惕切口感染的發生。
1.3.4.5 活動指導 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早期下床活動不僅有利于靜脈回流,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而且能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減少腸粘連的發生,預防或減輕術后腹脹[5]。
1.3.4.6 預防肺部感染 患者往往擔心因咳嗽而使腹部切口裂開或致疼痛加劇,所以強忍不敢咳嗽,護士應指導患者做深呼吸以及咳嗽、咳痰的方法:先用雙手按壓腹部切口兩側,再用力咳嗽將痰咳出,這樣既可以減輕切口疼痛,又可有效地將痰咳出,預防肺部感染。
1.3.5 出院指導
1.3.5.1 術后2周內嚴密觀察陰道流血情況,一般不超過月經量,如超過月經量或有異常分泌物時應及時來院就診。
1.3.5.2 子宮次全切除、肌瘤剔除術后1個月內禁止盆浴及性生活;子宮全切除術后3個月內禁止盆浴及性生活。
1.3.5.3 施行子宮次全切除術、肌瘤剔除術者一般需要休息1個月;施行子宮全切除術者,一般需要休息3個月。術后2周內應避免騎馬、騎腳踏車、久坐,以免盆腔充血引起不適,8周內避免劇烈活動或重體力活,滿8周后,再根據恢復情況逐漸加大運動量。
1.3.5.4 定期復查: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術后1個月復查1次,以后每3個月1次,連續3次,以后每半年1次;子宮次切術后2個月復查;子宮全切術后3個月復查。
87例均治愈出院,未出現并發癥,住院天數6~13 d,平均8.9 d。
手術治療是子宮肌瘤的常用治療方法,但只是整個治療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6],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如耐心的心理護理可使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充分調動患者及家屬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治療;充分的術前準備和精心的術后護理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彭烈婭,陳萍.子宮肌瘤手術病人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8,22(15):1358.
[2]王曄,趙麗艷,熊宏麗,等.子宮肌瘤手術的護理[J].全科護理,2009,7(1B):149.
[3]丁翠萍,吳繪美,郭美蓮,等.子宮肌瘤病人術前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5,19(12):2773.
[4]王育環.子宮肌瘤手術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實用醫藥,2009,4(3):237-238.
[5]李秋香,賴觀玲.預防腹部手術后腸粘連的護理干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7,20(8):964-965.
[6]李曉梅,張金玲,林江,等.陰式與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術式的臨床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