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遠杰 ,殷振瑾 ,郭洪杰 ,于 群 ,張九娜 ,武亞麗
(1.承德醫學院附屬肛腸醫院,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醫學院中醫系,河北承德 067000;3.承德醫學院軍事教研室,河北承德 067000;4.承德醫學院臨床醫學系,河北承德 067000)
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能出現各種意外傷害、突發事件和一些危重急癥。由于這些事件發生的不可預知性和突然性,對急重傷病員的救護需求就非常急迫。資料顯示,由急救機構實施的院前急救客觀上存在一定應急反應時間,國內平均10 min左右,西方國家大部分為7~8 min。對于心跳驟停等急危重癥患者,要得到較高生存、康復可能,必然要求第一目擊者進行及時合理的救治,以彌補急救機構和醫生不能及時到達現場所導致的時間間隙,從而達到減少死亡和傷殘的目的。因此,培訓大量第一目擊者,使更多的人能夠及時地實施現場救護,就具有較大的社會意義。
1.1.1 國外對現場急救知識重視和普及的現狀 在國外,很多發達國家對現場急救知識相當重視。據有關資料顯示,在美國,經過現場急救培訓的人數達7 00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3;每年約有20萬人發生心跳呼吸驟停,經過現場急救,存活人數高達7萬人以上;在挪威,自1965年起已在學生課程中開展現場急救教育,全國200萬人口中有40萬人受訓,占全國人口的1/4;在日本,消防廳印發大量現場救護手冊,并舉辦市民講座,每年受訓人數超過15萬人[1]。由此可見,發達國家對市民的自救知識相當重視和普及。
1.1.2 國內對現場救護知識重視和普及的現狀 近幾十年來,我國也十分重視救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1987年中國紅十字會等部門發出“關于開展群眾衛生救護訓練的通知”,全國各地加速了對現場救護知識的普及[2]。到2000年全國已有1 000萬人接受過心肺復蘇初級救生培訓[3]。瞿惠春等[4]在1996年6至12月開展上海地區人群急救意識抽樣調查顯示,醫療呼救號“120”知曉率平均為50.85%,其中老年人、大學生、患者的知曉率依次為40%、35.57%、50.87%,而美國舊金山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患急病時應撥打“911”呼救號。比較而言,我國的急救知識普及率還很低,大量的宣傳和普及工作緊緊依靠紅十字會和醫療機構是很不夠的。
1.1.3 在校大學生救護知識了解的現狀 覃思等[5]對穗港澳三地大學生急救知識認知情況調查,結果顯示:三地大學生急救知識平均得分為(49.70±13.86)分,最低分只有14.29分,說明三地大學生急救知識水平還較低。其他地區在校大學生急救知識調查也顯示類似的結果。近年來,我國許多地區已開展在校大學生的救護知識培訓,但大多是利用講座的形式使同學們對現場救護的重要性和一些簡單的救護知識有所了解,而沒有在救護的實踐操作上加以重視,更沒有利用大學生的集體優勢向社會宣傳和普及。
1990年,國務院批準的《學校工作條例》中明確規定:“學校應當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普通高等院校應當開設健康教育選修課或講座”,而救護知識正是高校健康教育內容之一。筆者認為,向大學生普及救護知識,使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救護知識和技能,成為救護志愿者,參加社會實踐,向社會特別是重點人群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普及,有利于較快地提高社會人群的救護知識普及率。
我校十分重視在校大學生救護知識培訓,選派校醫院醫師參加中國紅十字會舉辦的救護師資培訓,并多次在我校舉辦各種類型的救護知識講座,學生反應熱烈,大多數同學感到救護講座必要、實用。許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表示他們雖開設了急救醫學課,但救護講座的大眾化、實用性,使他們受益匪淺,并紛紛表示要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向社會宣傳和普及。本課題組承擔了院教育課題“醫學生救護培訓及社區救護普及研究”,招募志愿大學生共46人,成立救護協會,對會員進行救護知識培訓,并組織他們進入社區進行以救護新概念為主題的救護知識宣傳。此外我們開設了臨床醫學專業救護選修課,以期更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救護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通過救護知識培訓實踐,筆者認為要開展好救護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和普及,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2.2.1 獲得學校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 救護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需要獲得學校領導的支持。培訓所需要的人體救護模型及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技術的演示器具,教學所用的教室、多媒體等的配備和使用,請一些急救專家來進行講課指導等等,都需要學校領導的支持和幫助。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如請當地紅十字會、各級醫療機構和急救中心提供救護知識和技能的指導,需要社區管理人員和消防、公安、交通、賓館、中小學校、旅游機構、廠礦企業等較多接觸或發生突發事件和危重傷病員的單位領導充分認識到救護知識普及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從而給予大學生救護自愿者或救護宣傳員提供社會實踐和救護宣傳的方便與支持。
2.2.2 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和學習形式 培訓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通過出示宣傳展板、招募救護志愿者、吸引有學習救護知識意愿并樂于向社會宣傳和普及的大學生參與進來。開設系列講座和實踐培訓,使他們掌握基本的救護知識和技能,并帶動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使宣傳隊伍不斷壯大。進一步申請選修課或必修課,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同時組織學生成立救護協會,發揮在校大學生的積極性,以多種形式開展救護知識的學習,以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
2.2.3 走入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救護知識普及 通過救護協會聯系社會各界,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如一些節假日,有計劃地組織救護志愿者在社區、廣場、旅游場所等人群聚集處,以流動展板、救護宣傳資料、咨詢等形式廣泛開展救護知識宣傳普及。特別在“世界急救日”以某一個救護主題為主進行深入宣傳。同時還可以定期組織深入社區、廠礦企業、各級學校、消防、交通等單位,對重點人群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們對救護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從而更加促進他們學習救護知識和技能的積極性。通過深入社會,他們還增加了社會知識,對他們今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為了適應社會的經濟發展和人們健康生活的需要,我們要加快向社會普及基本的救護知識和技能,筆者認為加強在校大學生救護知識的培訓,并通過他們向社會宣傳普及,是盡快提高社會救護普及率的一個較好的途徑。
[1]滕建華.現場救護知識與職業教育課程教學初探[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5(5):48-49,65.
[2]桂莉,曾友燕,陶紅.醫學院校大學生院前急救知識培訓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03,23(5):331-332.
[3]費國忠,蔡曉峰,劉藝林.急救中心和高校聯合開辦自救互救選修課的經驗總結[J].中國急救醫學,2001,21(11):676-677.
[4]瞿惠春,費國忠,鐘后德.上海地區人群急救意識調查[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8,7(1):56-57.
[5]覃思,王聲湧,盧巧.穗港澳大學生急救知識認知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05,22(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