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芳
(河南省新野衛生職業中專附屬醫院,河南南陽 473500)
左半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手術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高,臨床治療比較困難。2000年7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32例左半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患者,現報道如下:
本組 32例中,男 24例,女 8例;年齡 28~79歲,平均58.7歲;其中,結腸脾曲癌8例,降結腸癌11例,乙狀結腸癌13例。術前通過采集病史、體格檢查、腹部平片、超聲、CT、結腸鏡等相關資料而明確診斷。
一期切除吻合16例,行結腸次全切術6例,5例行一期左半結腸切除、二期閉瘺,3例近側結腸造口、在腸道準備充分后行二期根治術,姑息結腸造口2例。
本組16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手術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1例,無吻合口漏發生;8例分期手術患者切口感染2例,無吻合口漏發生;6例行結腸次全切除術患者術后無切口感染和吻合口漏發生,順利出院。
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是常見的急腹癥,發生率達8.21%~29.00%[1],由于回盲瓣的存在而形成閉襻梗阻,胃腸減壓效果差,結腸壁薄、血運差、含菌多,易致腸壁壞死、穿孔,最終發生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因此,結腸癌致腸梗阻應盡早手術。這就造成術前無法常規腸道準備而易致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的發生。右半結腸癌致腸梗阻,只要患者全身情況好,無嚴重并發癥,行右半結腸切除吻合現已達成共識。左半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術式的選擇仍存在分歧。傳統觀點認為,左半結腸壁薄、血運差,腸道內細菌含量高、毒力強,且腸腔內糞便稠厚,清洗困難,容易污染,不宜行一期切除吻合。主張在梗阻部位的近側做橫結腸造口,在腸道充分準備的條件下,再二期手術行根治術,或者一期左半結腸切除,近端結腸造口,二期閉瘺。分期手術這種術式增加了患者多次手術的痛苦、經濟負擔及住院時間,造口給患者帶來生活不便和心理壓力,另外二期行根治術易致腫瘤擴散、轉移,而喪失根治時機。近年來由于手術技術提高,術中充分腸道灌洗,監護、強效抗生素應用及術后全胃腸外營養支持等圍術期處理措施的加強,使左半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行一期吻合的觀點被廣泛接受,但要掌握其適應證,近端結腸減壓和灌洗是保證一期吻合的關鍵。一期切除吻合要求患者梗阻時間不長,全身情況良好,無低蛋白血癥、嚴重中毒表現,經過短期術前準備能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術中結腸減壓灌洗減少腸道壓力及細菌,使近遠端腸管口徑基本一致,腸管色澤血運好,水腫炎癥不重,保證吻合口血運好、通暢、無張力。嚴格遵循“上要空、口要正、下要通、引流要放過危險期”的原則[2]。術后放置肛管或擴肛可有效降低腸腔內壓力,保證吻合口順利愈合[3]。本組一期切除吻合16例,其中1例發生切口感染,其余效果良好,無吻合口漏發生,但一期切除吻合術中腸道灌洗延長了手術時間,增加了腹腔及切口污染的機會。陳道瑾等[4]認為,左半結腸梗阻應首選結腸次全切術,尤其是右半結腸同時存在腫瘤或有壞死時,其效果和擇期左半結腸切除術類似。結腸次全切術僅保留回盲瓣以上升結腸5~7 cm,切除余下的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并切除闌尾,用吻合器吻合盲腸底部和直腸斷端,然后縫閉升結腸斷端。游離后的盲腸連同回腸移動性好,保證了吻合口無張力,有利于操作和吻合口愈合。該術式操作簡便,縮短了手術時間,避免二次手術,保留盲腸、回盲瓣及部分升結腸,使患者術后有較好的排便功能,且對食物有良好的耐受性,患者感覺較好。結腸次全切術的外科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一期吻合術和分期手術,而且克服了分期手術和一期吻合術存在的不足。本組病例中筆者采用結腸次全切術治療6例,效果滿意,無切口感染及吻合口漏發生。
綜上所述,左半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術切實可行,避免了分期手術的弊端,結腸次全切術克服了分期手術和一期切除吻合術存在的欠缺,值得推行。
[1]張延齡.梗阻性左半結腸癌的治療進展[J].國外醫學:外科分冊,1995,22(3):133-134.
[2]夏穗生.論低位結腸梗阻與急診一期切除吻合術[J].實用外科雜志,1988,8(1):1.
[3]樸大勛,朱安龍,姜洪池,等.左半結直腸癌致急性腸梗阻的急診治療策略[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7(8):640-641.
[4]陳道瑾,王紅鮮.左側結腸急性梗阻[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