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陸 樂
2月22日,美國奧巴馬政府制定的“信用卡新法”就要正式上路,該法案的目的在于制止瘋狂上漲的信用卡費用和利率、保護消費者權益。但目前看來,已有跡象表明,信用卡公司正在巧立名目提高收費,把新法案增加的成本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為了防止信用危機進一步擴大,美國國會去年5月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信用卡新法。新法案對信用卡行業的許多習以為常的做法提出了新的嚴格要求,比如信用卡公司不得任意提高利率、加收手續費和罰款;信用卡公司在向21歲以下申請人發放信用卡時,必須得到申請人本人有能力還款或父母愿意代其還款的證明等。
該方案去年在美國國會通過時,美國參議院銀行、住房和城市事務委員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曾表示,“這是過去受到信用卡行業掌控的每一個美國消費者的勝利”。《紐約時報》認為,這項法案將比奧巴馬政府出臺的其他經濟刺激措施更能直接觸及每一個美國家庭。但另一方面,美國銀行業對此大為不滿。全美最大發卡銀行摩根大通去年曾警告,在新法沖擊下,今年信用卡部門損失可能高達7.5億美元;花旗集團上個月也說,國內相關業務損失可能介于4億至6億美元之間。R.K.Hammer信用卡顧問公司表示,新法實施將使銀行業今年的收入憑空蒸發55億美元,到了2015年損失總共會超過500億美元。
事實證明,發卡行并未“坐以待斃”。最近幾個月,美國家庭紛紛收到各大信用卡公司寄來的更改服務合約的信件。《洛杉磯時報》就提醒民眾不要隨意扔掉這些信,要仔細閱讀更改內容。可能有的幾個重要變化是:一些原來不收取年費的信用卡開始收費了;對于不使用信用卡購物或在12個月內消費額沒有達到一定標準的消費者,信用卡公司將增收“休眠費”;21歲以下的持卡人可能難以累積信用等。根據非盈利組織“負責任貸款中心”最近的一項調查,還有許多信用卡公司針對這項法案,推出越來越多的可變利率信用卡。在新的調整利率的計算方式下,年利率會比傳統定價方式高0.3%,讓消費者每年付出7.2億美元的代價。▲
環球時報201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