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云 李影洪 曾鳴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向陽醫院 廣東佛山 528000)
慢性阻塞性疾病家庭氧療遵醫行為調查
梁江云 李影洪 曾鳴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向陽醫院 廣東佛山 528000)
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是一類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長期家庭氧療(LTOT)是COPD緩解期患者康復治療的重要措施,此種療法在國外應用廣泛[1]。采用問卷形式對62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家庭用氧情況進行調查,并對可能造成患者不遵醫行為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研究,62例患者均有不遵醫行為發生,與患者的年齡,病情長短,經濟實力,家庭配合情況及患者對氧療的了解程度密切相關,說明強化患者家庭用氧知識是護理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關。
慢性阻塞性疾病 家庭氧療 調查問卷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終身性疾病,其主要治療措施為改善呼吸功能,其中氧療非常重要。對呼吸困難伴低氧血癥,采用低流量持續給氧,流量1~2L/min,尤其是提倡家庭輸氧療法,每天氧療時間不小于15h,特別是睡眠時間不可間歇,以防熟睡時呼吸中樞興奮性更低和上呼吸道阻塞而加重缺氧。缺氧長期得不到控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退和多系統的并發癥,病發率較高,由于這一特殊性患者及家屬對疾病認識及氧療必要性的知識與呼吸功能的恢復與提高有很大的關系。據調查發現,這類患者在住院期間,絕大多數能正確按要求進行吸氧,但出院后其遵醫程度大大下降,為此我們對62例慢阻肺患者家庭用氧情況進行了調查,探討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尋求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2009年1~12月家庭病床患者62例,均符合LTOT指征。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齡≥65歲29例,<65歲33例;病程≥10年38例,<10年者24例;高中及高中文化程度以上42例,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20例;人均收入≥800元者21例,<800元者41例;家庭成員能參與配合氧療者49例,不能有效配合者13例;對氧療治療了解者19例,部分了解或根本不了解者43例。患者均思維意識清楚,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主要針對家庭病床氧療患者遵醫情況進行調查。共分4個方面,具體為:(1)日常氧療方面。你是否每日吸氧在15h以上?你是否知道氧流量的選擇?你的氧來源是否有困難?氧療費用是否能負擔起?(2)消毒方面。你的濕化瓶是否消毒?用什么消毒?吸氧管是否消毒或更換?多長時間消毒或更換?(3)使用方面。濕化瓶是否放濕化液?放什么濕化液?蒸餾水還是溫開水?放多少合適?在進餐或飲水時是否吸氧?(4)安全方面。你的氧氣瓶是否定期檢修?是否知道氧氣瓶應遠離電源火源和熱源?氧療時周圍是否有吸煙者?氧氣瓶用盡還是剩有1mpa時更換?問卷各項采用三級評分即經常不遵醫(3分)、偶爾不遵醫(2分)、嚴格遵醫(1分),最低得分20分,表示遵醫程度佳,未發生不遵醫行為,>20分即表示患者有某個不遵醫項,得分越高其不遵醫項越多,遵醫度越差。

表1 患者不遵醫行為相關因素調查表(P<0.01)
根據上述調查內容進行宣傳、指導,說明調查的具體的目的及意義,向每位受試者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62份,收回有效問卷62份,回收率100%,對回收數據進行統計。
62例患者中有59例不遵醫行為的出現,占95.2%。其中日常氧療方面得分最高(615分),其次依次為消毒方面(598分),使用方面(538分),安全方面(511分)。由此可見,患者對于安全方面 使用方面的重視高于消毒和日常氧療,見表1。
從表1可見:年齡、病程、經濟情況、家屬配合程度、患者對氧療的了解程度是影響COPD患者家庭氧療遵醫行為的重要因素(P<0.01,而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研究表明,COPD患者LTOT,每天平均吸氧15h,5年存活率提高62%,10年存活率提高26%[3]。LTOT能糾正低氧血癥和緩解肺功能的惡化;減輕靜息狀態下的呼吸困難,改善活動后氣短,提高運動耐力,使COPD患者呼吸衰竭發生率下降。但本組調查結果來看,COPD家庭氧療的遵醫現狀并不樂觀,分析原因,重要有以下幾點。
對COPD患者家庭氧療的依從性狀況及氧療知識了解程度調查表明,患者對家庭氧療各方面知識都普遍缺乏了解。COPD家庭氧療過程漫長,必須持之以恒。部分患者當感覺到氣急癥狀好轉后,就會不精意的減少吸氧時間。尤其以文化程度低年齡大者最為明顯。其主要原因是,這部分患者接受事物較慢,對醫生的建議沒有完全理解,且在治療上幾乎完全依靠他人。在其得不到家人及醫務人員有效的幫助時,其遵醫程度進一步降低。應加強對患者的教育,讓其了解氧療的目的,不能因癥狀的好轉而減少吸氧時間。
具有較全面的疾病知識,并不一定表現出良好的遵醫行為。提高知識雖是改變行為的必要條件,但相關知識水平的提高并不然強化患者健康行為,導致健康結局[4]。
LTOT在歐美和其他發達國家開展較為普遍,設有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在我國起步較晚,患者對LTOT各方面知識都普遍缺乏了解,氧療的依從性差,我國目前尚無COPD專科社區護理及完整、系統的傳播途徑。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對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通過多次多樣的教育宣傳,使每一位患者對LTOT的指征、作用、方法等都有深入的了解。進而指導患者正確使用、消毒及保養吸氧裝置。根據患者病情指導氧流量在1.5~2.5L/min之間。特別是對家屬的指導,告知合理用氧目的和重要性,使患者認識到氧療與藥物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根據每個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氧療計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或家屬進行交流,便于理解。同時讓患者做到預防及警惕氧中毒的發生。定期進行隨訪跟蹤。
患者與家屬與醫務人員配合共同參與,針對患者情況,指定切實可行的家庭用氧方案,掌握自我監測與護理的知識與技能,發現病情反復、缺氧等情況如口唇、指甲發紺,患者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球結膜水腫、晝夜顛倒、二便失禁,及時送醫院就醫,贏得搶救時間,最好家庭備有血氧飽和測試儀,經常觀察缺氧情況。定期上門指導監督,讓患者家屬掌握更多知識,才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醫院、社會的壓力,給家庭帶來幸福。此外通過各類途徑加強對不堅持合理氧療危害性宣傳的力度,爭取全社會的廣泛支持,也是使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獲得更多更好幫助的有效途徑。
改善缺氧是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衰患者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呼吸功能康復的重中之重。而家庭氧療是治療措施的中心環節,如何有效采用家庭氧療對控制疾病有重要的意義。社會的支持,按時供應家庭用氧,家屬要關心家中患者用氧情況,及時通知醫院開處方,請公司送氧,這些與社會的支持分不開,及時供應氧氣,防止斷氧,以免發生生命危險。
[1]朱建軍.家庭養生儀治療慢性阻塞性疾病療效觀察[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1999,19(2):151~152.
[2]戴艷麗.COPD長期氧療患者的護理[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6,15(2):67.
[3]張紹華.慢性阻塞性肺性疾病的院外康復治療[J].現代康復, 2001,5(2):67.
[4]呂姿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北京醫科大學[R].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傳播社,1998:91.
R49
A
1674-0742(2010)06(c)-0066-02
20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