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豫萍 蔡麗虹
(1.廣西省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 廣西南寧 530023; 2.廣西省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 廣西南寧 530031)
淺談專科醫院縮短平均住院日的途徑
施豫萍 蔡麗虹
(1.廣西省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 廣西南寧 530023; 2.廣西省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 廣西南寧 530031)
平均住院日的降低,不僅有利于減少老百姓的醫療費用支出,而且有利于提高病床的周轉率,從而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縮短平均住院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建立綜合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門急診管理、住院流程各環節管理;患者及時檢查治療,縮短術前住院日;加強醫院感染的控制與管理;加快引進和推廣高新技術在臨床的應用;加強后勤支持系統的管理等措施。
醫院 平均住院日 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
平均住院日是一個評價醫院醫療資源利用效率、醫療技術水平和醫院管理水平的綜合指標。平均住院日的降低,不僅有利于減少老百姓的醫療費用支出,而且有利于提高病床的周轉率,從而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1]。
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達到產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一直是醫院管理中積極努力探索的課題。長期的探索和實踐經驗表明,合理降低平均住院日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當前的醫療政策背景和確保三級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前提下,各醫療機構都在致力于縮短平均住院日。近年來,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國內三級醫療機構的平均住院日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降低。這一現象不僅提升了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目前老百姓“住院難”、“看病貴”的矛盾。現就廣西南寧一家三級醫院住院部在如何縮短平均住院日,提高醫院工作效率的問題上進行初步探討。
通過對該院住院部2000~2009年10年的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轉次數等指標進行對比,并著重對10年的平均住院日進行動態分析。
2000~2009年相關指標比較情況(表1),2000~2009年平均住院日發展及遞減速度(表2)。從表1可以看出,在醫院開放床位不變的情況下,病床周轉速度和出院人數呈逐年穩定上升趨勢,而平均住院日則穩步下降。從表2可以看出,我院2000年平均住院日為26.1d,至2009年縮短到17.9d,僅為2000年的69%。10年來,平均住院日總體上呈遞減趨勢,但遞減程度不穩定。說明了一方面該院近年來致力于縮短平均住院日的工作是有成效的,特別是2001年以來醫院采取的一系列縮短平均住院日的改革措施切實可行,效果明顯。另一方面,由于各種因素的作用和影響,遞減程度難免在一定范圍內呈上下波動現象。
平均住院日是一個直接反映醫院的醫療服務效率有效利用,間接反映和衡量醫院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的綜合指標[2]。醫院在保障醫療質量的前提下,合理縮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周轉次數,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衛生資源,提高醫院效益,實現醫院資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時,減少患者的直接和間接費用,達到醫院的綜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使醫院步入質量和效益相互協調統一的良性循環發展道路[3]。
該院是廣西地區大型部屬三級乙等傳染病醫院,面向廣西全區收治住院病人,門診量較大,住院病人較多,患者治療周期較長,傳染病院的性質決定了該院具有平均住院日較長的特點。長期以來,平均住院日都在20d以上,造成這一現象的客觀原因主要有重病人多、手術多、外地病人多,部分患者希望能夠實現完全治愈再出院等等;而管理上的原因則較多體現在醫師對縮短平均住院日不夠重視、術前準備時間過長、醫技科室工作效率未能相應提高等、患者治療流程各環節銜接松懈等方面。
近年來,該院以實行綜合目標管理責任制為主要手段,通過采取強化自身內部建設、加強醫院管理、改革內部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在縮短平均住院日上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自從2005~2007年開展醫院管理年的活動以來,對于促進醫院端正建院方向、牢記醫療服務宗旨、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規范醫療行為、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費用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3.2.1 建立以縮短平均住院日為中心的綜合目標管理責任制 2006年開始,醫院加強宏觀控制,把縮短住院日作為深化醫院改革、提高醫院綜合效益的突破口,建立以縮短平均住院日為中心的績效目標管理責任制。首先,醫院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全院平均住院日3年內逐年縮短,2009年達到18d的具體目標;其次,根據各科的治療特點以及過去3年病區的平均住院日,制定出各科平均住院日指標,加大平均住院日在質控體系的評分比例;最后,實行質控結果與酬金掛鉤,充分調動了各科主任及醫務人員對參與縮短平均住院日工作的積極性。
3.2.2 完善門急診管理為縮短平均住院日提供先期條件 完善入院前的門急診檢查以減少入院后的檢查時間,完善入院前的門急診檢查可以對一些疾病作出及時診斷,盡可能使常規病人在門診將必檢項目做好,入院后以治療為主,將大大縮短病人的住院時間[4]。
通過提高門急診醫師層次來提升門急診工作質量和效率。首先,堅持首診負責制;其次,加強門急診醫師力量,提高門診診斷水平。例如實行全日制門診,出臺《專家教授門診管理規定》,明確要求全院所有副主任、主任醫師每周必須到專家門診坐診,并對全年不缺診的專家年終給予獎勵。
調整綠色通道服務流程以完善門急診病人入院程序。以往的綠色通道多局限于急診,將這一模式擴展到部分專科的“急診-病房”一條龍綠色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專科優勢,將專科服務前移到急診,使急診病人直接得到專科診治,有利于提高搶救效率和縮短住院時間。
3.2.3 加強住院流程各環節管理 住院病人每天的醫療費當天錄入電腦結清,避免或減少出院時因退藥及退其他醫療費用的操作而改變出院時間,延長住院時間。
3.2.4 及時檢查與治療 醫技科室積極為臨床一線服務,醫院的檢驗科、放射科、CT室、B超室等醫技科室24h上班,及時地將各種檢查結果送報臨床科室,為臨床醫師對患者實施治療贏得了時間。
3.2.5 縮短術前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轉 醫院院規定手術室、麻醉科做到按時開臺,上午和下午手術連臺,從而充分利用手術房間,并將其納入質量管理范疇。為了保證周末入院的病人在雙休日后能及時手術,規定輔助檢查科室在雙休日期間照常開展對病人的術前檢查。
3.2.6 加強醫院感染的控制與管理 為了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醫院感染管理科專門負責監控各科室的院內感染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對治療室、換藥室、手術室及全院各病房實行監控,并及時通報結果。對不符合測定標準的,責令整改,再行采樣監測,直至受檢科室完全達標,有效地控制了醫院感染,縮短了病人的平均住院日。

表1 2000~2009年相關指標比較情況

表2 2000~2009年平均住院日發展及遞減速度
3.2.7 加快引進和推廣高新技術在臨床的應用 醫院十分重視加快引進及推廣高、新、尖技術在臨床的應用,重視改良和創新技術,優化治療方案,幾年來引進及創新醫療技術,保持了醫療技術的先進性,提高了疾病的診治效果。
3.2.8 加強后勤支持系統的管理 提高后勤支持系統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是實現縮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保證[5]。逐步樹立后勤支持系統樹立“為臨床一線服務”的理念,合理配置后勤服務資源,簡化工作流程,提供優質及時的服務。
在病種收治方面,衛生部、衛生廳、局等各級管理機構應針對不同等級、不同職能的醫院,對其所收治的小病種明確比例和統一標準,結合單病種管理,在指標制定時限定其診療過程所需的住院時間范圍、基本治療手段和基本費用結構,從真正意義上來探索和研究制定提高衛生資源的利用率、實現醫療資源共享的有效管理制度和管理規范。不僅要研究衛生資源的充分利用,更應統籌考慮醫療機構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實行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
縮短平均住院日,醫院層面應從內環境的改善如加強醫院的管理、優化醫院內部的就醫流程等方面著手挖掘潛力,但外環境的影響因素同樣至關重要,如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拉大三級醫院與社區醫療機構就診的患者自付比例差距,引導建立合理的就醫流程;暢通三級就醫網絡的轉診渠道,將三級醫院診斷明確或病情穩定的患者及時轉入下級醫院或社區醫院等,這些都需要得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需要從機制和體制上給予一定的配套和保障。
總之,通過平均住院日為抓手,促進醫院整體管理水平提高,充分利用有限衛生資源,最終形成患者和醫療衛生機構共贏的局面。
[1]高衛益.縮短平均均住院日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院,2008, 12(9)∶65.
[2]林玲玲,蔡雪玉,林蘊新.平均住院日分析與對策[J].中國醫院統計,2006,13(4)∶371~372.
[3]曹榮桂.醫院管理學:質量管理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7~293.
[4]陳險峰.加強門急診管理是縮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途徑[J].中華醫院管理志,2007,(2)∶121~123.
[5]趙先柱,張寶庫.國內醫院縮短平均住院日的研究現狀[J].中國醫院管理,1997,17(2)∶23~25.
R19
A
1674-0742(2010)06(c)-0135-02
201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