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正全 湯健梅
重慶:網絡競價彰顯誠信規范
■/龍正全 湯健梅

誠信和規范是產權市場的生命,創新則是產權市場保持不竭動力的源泉。為了更好地發揮產權市場的各項功能,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簡稱重交所)在規范運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交易方式的創新,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彰顯了產權市場的誠信規范。
(一)網絡競價的概念
網絡競價又稱電子競價,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采用限時、連續、競爭報價的方法,按照價格優先原則,選擇報價最高者為受讓方的一種交易方式。電子競價交易方式是運用電子信息技術的一種競價方式,是國務院國資委大力提倡的新型競價方式,是產權交易方式創新中的一種嘗試。
(二)網絡競價的起源
網絡競價交易方式伴隨著創新產權交易方式的需求應運而生。在以往的產權轉讓過程中,當征集到兩家以上意向受讓方采用傳統的拍賣、招投標方式交易時,因為意向受讓人彼此見面,較易發生競買人受人為干擾、串標圍標、惡意串通壓低價格等情況,導致部分交易結果無法充分體現國有產權的真實市場價格。
為有效克服拍賣、招投標這些傳統交易方式的弊端,針對國有產權交易更加注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發現投資人發現價格的特點,同時適應競買人希望人身安全、信息嚴格保密、競價時獨立決策等需求,在吸收借鑒以往交易經驗和資本市場的先進作法的基礎上,國務院國資委適時倡導推出了電子競價這一新型交易方式。
(三)網絡競價的優勢
網絡競價方式與傳統拍賣或招投標方式相比,主要具有以下優勢:一是競價程度加深,競買人在“戰略”、“戰術”的使用上有更多的策略組合可選擇;二是無需拍賣師,減少了對競價過程的人為控制;三是可實現各競買人分離,避免競買人遭受威脅而不敢競價或串通壓價的情況出現; 四是沒有觀眾席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場內場外人員的干擾;五是交易過程更加客觀,操作更加規范,透明度更高;六是可采取拍賣式、輪次式、權重式、20+n式等多種競價方式,可滿足各種差異化需求;七是可通過局域網、互聯網操作,打破時間、地域限制,異地買家也可即時登錄競價,擴大了競價范圍,降低了交易成本,更有利于發揮產權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和資源優化配置功能,使優質資產增值最大化。
(一)主要作法
1.軟件系統設計:在電子競價系統標準版的基礎上結合重交所自身實際(如覆蓋全市的分支機構、物權交易頻繁等特點)定制開發了一套適用性強的升級版競價系統。
2.硬件設計:所有分支機構均配備了競價設備,系統覆蓋了全市所有區、縣,另可攜帶設備搭建臨時競價網絡,形成了流動競價室;競價室設置考究,對競買人實行有效的物理分隔;重交所所有電腦都安裝了競價系統,均可作操作終端使用;服務器(內、外網)并行,支持外網訪問,可進行異地、網絡報價。
3.組織方案設計:競買人信息嚴格保密;競價前進行競價演練;正式競價前身份核對、驗證;項目經理或技術人員全程服務。
4.競價記錄處理:競價過程實時、動態顯示,既便于轉讓方了解情況,又利于競買人掌握信息,冷靜思考、科學決策;競價結束后受讓人在成交確認書上簽字,競價系統有完整的項目報價記錄,隨時可供查閱,符合有關法律規定。
5.優先購買權設置:競價過程中優先購買權人可參與競價,既滿足了在同等條件下行使優先權的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標的市場價值。
(二)取得的效果
重交所自2006年9月使用電子競價方式以來,共計完成電子競價項目80余宗,平均增值率高達24%,比傳統拍賣高出一倍多。特別是在2007年的央企交易中,電子競價增值率高達65%。
某中央企業電纜廠股權轉讓項目創重交所“五個之最”——單筆國有資產增值最多、競價時間最長、報價次數最多、報價階梯額度最高、以電子競價方式轉讓的最大一宗央企項目。隨后,海南某公司51%股權轉讓項目,通過電子競價方式轉讓,再創了央企項目報價次數最多、競價最激烈、增值率最高“三個之最”。
轉受讓雙方對此均極為贊賞,轉讓方對電子競價交易結果十分滿意,認為電子競價交易方式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國有產權的市場價值;受讓方也認為此交易方式非常科學、規范,“公開、公平、公正、陽光、透明”,值得提倡。
凡體驗過電子競價交易方式的轉讓方,在再次轉讓國有產權形成競價條件時,均會要求采用電子競價,不愿意使用拍賣方式。在涉訟國有產權的處置中,法院也非常看好電子競價這一方式,積極探索能否在不違背法律的原則規定和司法解釋的前提下,引入電子競價作為與拍賣并行的處置方式。重交所各分支機構大量采用了電子競價交易方式,渝西分所片區電子競價率達45.92%,秀山支所采用電子競價取得的良好效果更是輻射到了周邊的湖南、湖北等省市。電子競價在重交所的廣泛推廣應用,既統籌了城鄉的國有產權交易方式,又較好地發揮了重慶傾力打造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難點一:無系統的法律依據——競價的法律效力問題
應對方法與措施:競價規則制定需充分考慮競價各環節的細節問題,同時最好通過交易所的監管主體審查后發布實施;《電子(網絡)競價須知》需準確描述轉讓標的、瑕疵及特別事項告知等內容;競價須知應經轉讓方確認無異議,同時所有競買人需簽署蓋章;正式競價前再次提示:競買人對其通過競價系統提交的報價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大宗復雜的競價過程請相關監管和公證部門監督和公證。
難點二:網絡競價的安全性問題
應對方法與措施:為防止競價系統出現突發故障,整個競價系統配備兩套以上的高性能競價服務器及其他設備,在突發故障時,能夠立即啟用第二套設備,保證競價順利完成;針對計算機病毒及惡意網絡訪問,配置專用的網絡競價設備(服務器、競價電腦),嚴禁安裝網絡競價以外的軟件,并利用殺毒軟件、網絡防火墻予以保障;為防止異地網絡競價過程中的速度慢、掉線的發生,在進一步降低軟件對網絡帶寬的要求的同時,競價中心機房可考慮電信、網通雙路由的模式接入;服務器網絡配置采用雙網雙待;有停電、網絡中斷等問題的處理預案。
難點三:競價活動的組織——防止串標和突發事件的應對
應對方法與措施:提醒競買人注意賬號及密碼保密;保障競價系統自身安全性;必要的競買人身份審核程序;采用BS結構,對競價組織者、參與者進行嚴格的權限分離;為防止對競價系統的惡意登錄,除了使用傳統的帳戶+密碼的形式,配以短信發送隨機認證碼的形式,進一步提高登錄的安全性;競價過程中對發送報價時間校驗,最大程度避免延遲誤差。
電子(網絡)競價這一新型轉讓方式愈來愈得到交易各方與社會各屆的認可和好評,將成為今后產權競價交易的主要形式,更好地使國有資產在交易過程中實現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