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勝利
金融企業國有資產有序流轉的關鍵是合理的制度安排
——學習財政部《關于貫徹落實〈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管理辦法〉有關事項的通知》的體會
■/任勝利

2009年12月27日,財政部發布《關于貫徹落實〈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管理辦法〉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體現了財政部作為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的出資人對規范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的堅強決心,體現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交易進入市場的制度的合理性。《通知》提出,為便利交易,各省級財政部門確定1家省級產權交易機構承辦本省金融企業國有資產交易工作的同時,也承擔中央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業務,這是健全完善我國產權市場交易制度的歷史性突破和重大創新。
(一)選擇省級產權交易機構作為本省金融企業國有資產交易場所體現了財政部推動地方產權市場規范發展的理念
財政部《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管理辦法》(54號令)規定,金融企業國有產權的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省級以上(含省級)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不受地區、行業、出資或者隸屬關系的限制。這一新規定,體現了財政部推動地方產權市場規范發展的理念。一方面,財政部選定規范交易的場所,是金融國有資產安全轉讓和社會穩定的需要,而3號令和省級政府的行政規章的制度實踐給金融國有資產出資人提供了選定產權交易機構的依據。另一面,財政部積極規范地方產權市場,是市場配置資源的需要。專家指出,市場要有一定的半徑,資源配置要講究效率,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一個省級財政部門只選擇一家機構,打破了數量眾多的產權交易機構對市場的分割,有效擴大了市場空間,有利于交易雙方節約談判成本、信息搜集成本、降低交易費用,有利于金融企業國有資產在更大范圍發現買主、發現價格,促進產權順暢流轉和資源整合。
(二)選擇省級產權交易機構作為央企金融國有資產交易場所體現了財政部促進全國產權市場規范建設的決心
《通知》要求,各省級財政部門推薦1家產權交易機構承擔中央管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業務。這一重要舉措體現了財政部促進全國產權市場規范建設的決心,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促進各機構規范執業。各省級交易機構應該努力達到財政部規定的基本條件,認真履行各項職責,努力提高規范執業水平,確保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規范交易,以實現轉讓收益最大化;二是促進各機構提高服務質量。很多金融央企資產分布在地方,各省級產權交易機構應該充分運用自己的區位優勢,為交易雙方提供交易策劃、信息交流、談判簽約等優質便捷服務,為央企資產掛牌轉讓提供各種便利。三是促進省級機構整合。2009年12月30日,四川、西藏兩省區政府決定只設立一家產權交易機構——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依法注銷原四川省國投產權交易中心和成都聯合產權交易所,形成了西南地區集中、規模化的產權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四是推動各機構規則統一。各承辦機構為做好央企金融資產交易的各項工作,必然要加強溝通協調,探索制定統一的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產權交易操作規則,這將為我國建設統一規范的產權市場打下基礎。
細讀《通知》,我們體會到,搞好交易機構的選擇工作,是規范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的當務之急。因此,財政部要求各省級財政部門根據財政部第54號令,盡快確定本地區承辦金融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業務的省級產權交易機構名單,并推薦1家產權交易機構承擔中央管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業務。
財政部高度重視機構選擇工作,對機構選擇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選擇要堅持高標準。財政部要求從事金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活動的產權交易機構,應當符合六項基本條件。二是不能層層選。財政部規定只能由各省級財政部門選擇省級產權交易機構,推薦1家承擔中央管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業務的交易機構。財政部的這項規定,堵住了地(市)以至縣(市)擅自選擇產權交易機構漏洞。三是要抓緊時間選。財政部要求各省級財政部門3月底報送備案名單,報告選擇和推薦交易機構的基本情況。四是不搞一選定終身。財政部要求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承辦交易業務,特別是中央管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業務的產權交易機構的監督管理。對不符合《辦法》所規定從事金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活動基本條件,或在交易活動中出現弄虛作假、玩忽職守、損害國家利益或交易雙方合法權益的產權交易機構,應立即停止其從事金融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業務的資格,并向社會公告。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和各省級國資委選擇產權交易機構的經驗,我們認為,各省級財政部門在選擇產權交易機構時,應該堅持科學選擇的原則,不能多選或者重復設立。國務院國資委和各省級國資委從2003年開始選擇產權交易機構,到2005年底,國務院國資委選擇了4家試點機構,各省級國資委選擇了61家機構,全國共選擇64家,這顯然不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初衷。后來,國務院國資委為推進機構整合,在2006年開始建設信息監測系統時,規定一個省市(含計劃單列市)只能接入1家產權交易機構。為此,我們建議各省級財政部門在選擇和推薦產權交易機時,參照國務院國資委的做法,只選擇1家接入國務院國資委信息監測系統的省級機構作為金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并且同時向財政部推薦這家機構承擔中央管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業務。
我們認為,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規范開展金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各接入國務院國資委信息監測系統省級機構,符合金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的基本條件,具有長期的從業經歷、豐富的從業經驗、完善的制度和軟硬件系統,而且經過了國務院國資委和各省級國資委多次檢查驗收,在社會上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可以保障金融企業國有產權有序轉讓。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社會成本。經營性企業國有資產和金融企業國有資產,除了管理部門不同外,產權和資產具有相同的屬性,各接入國務院國資委信息監測系統省級機構的市場功能、交易場所、交易設施、交易規則、交易程序等,完全能保障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的需要。因此,選擇各接入國務院國資委信息監測系統省級機構為金融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機構,與另選或者另行設立交易機構相比,可以減少財政支出,縮短管理鏈條,降低社會成本和交易成本。
《通知》提出,各級財政部門和各中央管理的國有及國有控股金融企業要充分認識金融國有資產進場交易的重要意義,嚴格控制直接協議轉讓的范圍,切實執行進場交易制度。財政部第54號令規定,非上市金融企業國有產權的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省級以上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不受地區、行業、出資或者隸屬關系的限制。
(一)金融企業國有資產進場轉讓,應該做到應進必進
切實執行金融企業國有資產進場交易制度,首先要搞清哪些資產應該進入產權交易機構轉讓,做到應進必進。
國有金融企業包括國有和國有控股的商業銀行、城鄉信用社、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賃公司、財務公司(包括所有獲得金融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和金融控股企業)等。根據財政部54號令的規定,應該進場交易的金融企業國有資產,按出資人分類包括:一是中央金融企業國有資產,如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及國有和國有控股的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國有資產;二是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所屬企業等國有資產;三是各省市縣級以上國有和國有控股金融企業資產,如城市銀行、縣以上城市和農村信用社及國有和國有控股的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國有資產。按資產品種分類:一是權益資產,即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授權投資主體對金融企業以各種形式出資所形成的權益;二是實物資產,如各國有和國有控股金融企業的建筑物及設備設施等;三是債權或者擔保物權,即國有及國有控股金融企業依法行使的債權或者擔保物權。
(二)要嚴格控制直接協議轉讓
切實執行金融企業國有資產進場交易制度,要嚴格控制直接協議轉讓范圍。為什么要要這樣做?我國國有資產轉讓的實踐告訴人們,場外轉讓國有資產存在制度性缺陷。一是交易信息不公開、不透明,在轉讓過程中容易出現暗箱操作、違規操作,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逃避金融機構債務、侵犯職工權益等問題;二是場外交易缺乏市場發現交易品價格的機制,因此,失去市場功能的場外交易勢必使金融國有資產轉讓失去轉讓價格的基準;三是容易產生地域、行業等人為分割,不利于國有資產優化配置;四是缺乏市場監督和制約機制,容易產生權力尋租等違法違紀行為。
怎樣做到嚴格控制直接協議轉讓呢?一是直接協議轉讓一定要經國務院批準或者財政部門批準;二是要控制在國家有關規定對受讓方有特殊要求、控股(集團)公司進行內部資產重組的范圍之內;三是必須履行內部決策、行為審批、資產評估、簽訂協議等法定程序,轉讓標的企業涉及職工安置問題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職工安置工作;四是轉讓價格不能低于經認定或備案的評估值,并按規定做好價款收取和變更交割工作。
省級產權交易機構如果被財政部門選擇承擔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的工作,就應當認真執行財政部第54號令和《通知》規定,切實履行職責,認真規范開展金融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為我國近40萬億元金融企業國有資產有序流轉做出貢獻。
(作者為江西省產權交易所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