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貴增,孟憲智,凌 峰
(海河水利委員會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站,天津 300170)
水土流失是我國的頭號環境問題,水土保持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水土保持監測是水土保持事業的重要基礎工作。遙感監測ET(蒸發蒸騰)是加強水資源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創新技術。海委成立后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和遙感監測ET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海河流域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經濟發達地區,是我國新的經濟增長極,同時也已成為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最為突出、生態環境惡化最為嚴重的地區,在新形勢下加強流域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和遙感監測ET工作越來越重要、越來越迫切。
中國的水土流失定量研究始于20世紀20年代的徑流小區觀測。1942年,農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正式成立,開展了有組織、有計劃的水土保持科學研究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及其實施條例和《全國水土保持規劃綱要》,2002年,依托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站批準成立。經過多年努力,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逐步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專的發展,在監測網絡建設、制度建設和技術標準制定、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為了加強流域耗水管理、緩解流域水資源緊缺狀況、推進流域節水型社會建設,2008年,海委成立遙感監測ET中心,掛靠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站,承擔海河流域遙感監測ET數據的生產、應用及推廣工作,豐富了遙感監測的內涵,提高了遙感監測的深度。
1991年,國務院批準的《全國水土保持規劃綱要》把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作為水土保持重點工程;1995年,水利部編制了《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規劃》;1999年,水利部編制了《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2002年,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批準建設“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根據系統內容,在海河流域建設水土保持監測網絡。結合海河流域實際,流域監測中心站完成了流域級監測機構的建立和建設。同時,指導了流域內省級和地市級監測機構的建立和建設。截至2009年底,流域八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土保持監測總站均已成立,重點地區27個水土保持監測分站也相繼成立,初步形成了由流域監測中心站、省級監測總站和地市級監測分站三級組成的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監測網絡。
從2002年到2009年,依托“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和《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等項目,分批分年度對全流域水土流失嚴重區域進行了動態監測。先后開展了官廳密云水庫上游地區、太行山區、永定河流域、灤河流域山區及魯北平原風沙區等區域水土流失遙感調查,初步摸清了各區植被覆蓋度、土地利用類型、坡度及土壤侵蝕程度和分布等,為科學評估流域水土流失現狀和水土保持治理成效提供了有力支持。
借助《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項目,中心站組織開發了官廳、密云水庫上游水土保持監測系統。該系統是實現水土保持動態監測與管理的平臺,由5個業務系統構筑而成:水土保持監測子系統、水土保持項目管理子系統、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子系統、水土保持信息發布子系統、專題應用綜合子系統。依托該系統,可以有效地對兩庫上游地區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生態環境、水土保持項目進展等情況進行科學監測和管理,以滿足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需要。
遙感監測ET(蒸發蒸騰)項目是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GEF)海河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耗水管理的創新技術,將為解決海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問題提供實用的信息和技術支持。海委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2008年7月正式批復成立海委遙感監測ET中心,掛靠海河流域水土保持中心站。通過與科研院所合作等形式,開發了遙感監測ET數據生產模型,完成了遙感監測ET系統建設,生產了全流域和項目重點縣2002年以來的ET數據,開發了基于ET的不同尺度的應用工具,并初步開展了遙感監測ET數據成果的應用研究工作。
在流域各地水土保持監測部門的積極配合下,中心站組織編制了《海河流域綜合規劃》修編水土保持部分內容,對2030年以前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做出了總體規劃;完成了官廳密云水庫上游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調查研究、面源污染監測分析研究及泥沙調查研究工作;開展了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監測站點調查與研究工作,基本掌握了流域水土保持監測站點現狀,提出了站網建設規劃;成功申請并開展了水利部948項目“3D激光地貌分析儀”引進工作。
海河流域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現又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極,生產建設項目日漸增多。根據這一情況,中心站把做好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監測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近年來,先后開展了獨流減河進洪閘除險加固工程、漳河上游水事糾紛工程、漳衛新河治理工程、華北電網輸變電工程等生產建設項目的水土流失監測工作,促進、規范了流域生產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監測是一項純公益性事業,水土保持監測機構應該是政府財政保障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流域水土保持監測機構的性質與監測工作的性質并不太相符,絕大部分監測機構屬于自收自支或差額事業單位,監測業務經費沒有正常渠道,制約了監測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動態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
監測場點少,覆蓋程度低;跟有技術優勢的水文觀測站點結合不夠;缺乏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資源共享程度不高。
監測技術方法單一,監測內容不全面,標準不統一,監測資料難以形成系列,不能滿足數據采集、存儲、傳輸、管理和發布等需要。
監測設施設備差,測試手段落后,自動化程度低,技術力量薄弱,難以適應現有水土保持監測與管理工作的需要。
流域水土保持監測工作起步較晚,基礎數據缺乏,技術水平不高,制約了監測預報系統的建立,不能及時準確預測預報水土流失事件和水土流失災害。
雖然經過近年來的努力,流域遙感監測ET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與加強耗水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的現實需要相比,遙感監測ET工作無論是在數據生產、系統管理還是在應用研究、宣傳推廣等方面均尚待全面推進和提高。
水土流失是人與自然不和諧的集中體現,是人類不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的嚴重后果,是我國的頭號環境問題。水土保持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是水土保持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實現對流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益的動態監測和評價,為預測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成效提供準確數據,為水土保持生態環境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遙感監測ET(蒸發蒸騰)是加強耗水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創新技術。海河流域不但地處資源性缺水地區,而且流域80%左右的水資源被ET消耗掉了。因此,流域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關鍵是減少目前的ET值,緩解流域水資源短缺,減少地下水超采,保障生態用水,增加入海水量。在海河流域,引入遙感監測ET技術和基于ET的水資源管理理念,勢在必行。
海河流域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經濟發達地區,是我國新的經濟增長極,同時也已成為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最為突出、生態環境惡化最為嚴重的地區,加強流域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和遙感監測ET工作越來越重要、越來越迫切。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海委黨組結合流域實際,適時提出了以“城鄉供水、水生態修復與保護、防洪減災、綜合管理以及和諧海委建設”為重點的“4+1”工作格局。“4+1”工作格局與水土保持監測和遙感ET工作息息相關。比如,城鄉供水中確定灌溉水量,需首先確定各灌區的ET值(蒸發蒸騰量);水生態修復與保護中確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需要大量監測數據支持;防洪減災中掌握旱情,離不開遙感ET監測;綜合管理中開展水土保持監督執法,需要水土保持監測提供重要證據……可以說,水土保持監測和遙感監測ET是海委實現“4+1”工作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緊密圍繞海委“4+1”工作格局,求真務實,開拓進取,以發展為主題,以創新為動力,以科技為支撐,以服務為目的,干好水保監測傳統業,打好遙感ET創業牌,展新貌、闖新路、出新品,使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站盡快成為流域水土保持和遙感ET方面的基礎數據提供者、核心技術服務者和創新成果推廣者,成為海委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又好又快發展的一支潛力股,為流域水利保障體系建設與和諧海委建設服好務,開創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和遙感ET工作的全新局面。
盡快建成完善的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實現對流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益的動態監測和評價,為預測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提供準確數據,為水土保持生態環境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加快建設并運行海委遙感監測ET中心,積極推廣遙感監測ET技術和基于ET的水資源管理理念,加強遙感ET成果的應用研究,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提供科學依據。
完善官廳密云水庫上游水土保持監測系統;建設較為完善的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實施海河流域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項目;加大流域重點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力度;參加第四次全國水土保持普查;參加新一輪全國水土保持規劃編制;強化流域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行業管理;開展流域重要水源地上游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研究;加強水土保持基礎研究;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
組織研究遙感監測ET中心運行機制;盡快掌握遙感監測ET數據生產核心技術;逐步提高遙感監測ET數據精度;進一步優化升級遙感監測ET管理系統;加強遙感監測ET數據成果的應用研究;加強遙感監測ET技術和成果的宣傳推廣。
(1)營造良好環境。注重外宣和攻關,加強與上下、左右、內外等有關各方的聯系、溝通和交流,加深了解,增進感情,努力營造一個團結和諧、共謀發展的良好環境。
(2)提高隊伍素質。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業務學習培訓,積極引進急需人才,搞好傳幫帶,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干事創業隊伍。
(3)打造工作平臺。注重研習政策法規和上級指示精神,加強內部運行機制和規章制度建設,學習好、遵守好、使用好法規、制度,提高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水平。
(4)建設單位文化。強化“中心站是我家,要發展靠大家”的理念,以人為本、誠信務實、追求卓越,對工作有激情、對同志有真情、對組織有恩情。
(5)加強戰略協作。加強與有關科研院所的戰略協作,優勢互補,合作雙贏,不斷提高水土保持和ET監測工作的科技含量。
(6)搞好項目儲備。搞好項目儲備,注重項目包裝,拓展申報渠道,為抓住機遇、成功承攬項目奠定良好基礎。
(7)注重資質建設。積極搞好水土保持監測、監理、設計、方案編制、技術評估等有關行業資質建設,為更好地履行職能奠定良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