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蕾 張大武 劉劍剛 王承龍 史大卓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北京100091
目的:觀察活血中藥川芎(川芎嗪)、當歸(阿魏酸)和解毒中藥黃連(黃連生物堿)有效組分配伍預處理和缺血后適應(IPoC)干預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損傷后炎性因子和氧化應激的作用。方法:SD大鼠75只,體重180~200g,按隨機數字表分為5組,每組15只:(1)假手術組:左冠狀動脈前降支下穿線不結扎;(2)I/R組:結扎左冠脈前降支致心肌缺血30min后再灌注1h;(3)IPOC組:結扎左冠脈前降支30min后,給予短暫再灌注10s,隨之再次缺血10s,此為1個循環,重復3個循環共計60s的操作,然后持續再灌注1h;(4)陽性藥物對照組:連續灌胃福辛普利鈉(0.9mg/kg)14天后行IPOC操作;(5)活血解毒中藥組,連續灌胃復方川芎膠囊(有效成分川芎嗪3.20mg/g、阿魏酸1.74mg/g)0.40g/Kg和黃連生物堿(0.16g/kg)14天后行IPOC操作。所用藥物用蒸餾水稀釋1ml/100g體重灌胃,假手術和I/R組動物灌胃同等劑量蒸餾水,各組均連續灌胃14天,所有動物均于末次灌胃后2h開胸造模。實驗結束后腹主動脈取血并分離心肌組織。檢測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鈣蛋白T(cTNT)的含量,測定氧化損傷指標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白細胞介素-1β(IL-1β)和白細胞介素-6(IL-6)含量,酶聯免疫法測定炎性指標hs-CRP含量。其中5只大鼠心肌組織病理常規切片HE染色,光鏡下觀察其形態結構;另取5只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藍(NBT)染色測定大鼠左室心肌梗死面積。結果:與I/R組比較,IPoC組大鼠血清CK-MB活性和cTNT含量顯著降低(P<0.01),心肌梗死面積顯著縮小(P<0.01),氧化應激指標得到改善,血清炎癥因子IL-1β、IL-6和hs-CRP含量均顯著降低(P<0.05)。活血解毒中藥預處理與IPoC存在聯合作用,可進一步降低大鼠心肌梗死面積(P<0.05)和CK-MB活性(P<0.01),并可升高血清SOD含量(P<0.05),降低IL-6水平(P<0.05)。結論:活血解毒中藥配伍聯合IP0C可顯著減輕I/R所造成的炎癥反應及氧化應激,抑制心肌酶的釋放,減小動物心肌梗死面積,保護心肌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