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帥
欄目責編:曾 鳴
“幸福就是毛毛雨,只有心里頭高興自己掉下來”,這是電視劇《老大的幸福》中傅老大所吟唱的幸福,也是該劇所要傳達給觀眾的幸福觀。電視劇通過普通小人物的視角緊扣當下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展開敘事,從多個側面展現(xiàn)了當下都市人的生存狀態(tài)。亦莊亦諧、深刻而又不乏溫情的題材和敘事風格引來了觀眾的熱捧,以極高的收視率創(chuàng)下了央視2010年收視新高。
一
電視劇講述了足療師“傅老大”傅吉祥被四個弟弟妹妹強行從東北小城接到北京尋找“幸福”的故事。老大在順城過著簡單快樂的生活,一直認為幸福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可是在四個弟弟妹妹的眼里他為人“捏腳”的生活是不幸福的,所以他們就極力安排他到現(xiàn)代大都市尋找所謂現(xiàn)代意義上的“幸福”,接下來圍繞老大在北京生活的點滴,電視劇展開了幸福觀的大對決。在北京的一段日子里老大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引以為傲的弟弟妹妹并沒有他想象的那么幸福: 老二傅吉安雖為房地產大亨,卻因早年前妻的背叛而不再相信愛情,現(xiàn)在雖有一段“契約婚姻”,但在愛情和婚姻上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老三傅吉兆身為副處長卻是老婆眼中的“窩囊廢”,整天身不由己地被逼著去拉關系搞升遷,導致夫妻失和常常爭吵,最后還差點惹官司上身;老四傅吉星作為一個小演員卻總是難以成名,為了滿足虛榮心絞盡腦汁想著要住進別墅而不能,生活中疲于應付;小五傅吉平想要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不用奮斗便能錦衣玉食的依靠卻總難以如愿,還差點錯失真愛。最終被安排來享受 “幸福”的老大卻以自己樂觀的天性,陪伴四個弟妹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重新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但老大卻沒有能夠和自己相愛的人梅好走到一起,最后帶著梅好患有自閉癥的兒子樂樂默默地離開了北京。
該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檔落下帷幕之后,又迅即登陸了江蘇、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多家衛(wèi)視頻道的黃金時段。隨著火爆的熱播,觀眾對老大的幸福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不少觀眾認為老大讓弟弟妹妹和梅好都相繼找到了幸福而自己卻與幸福擦肩而過成了劇中的悲劇人物,因此對電視劇的結局極為不滿,甚至開始懷疑“這就是老大的幸福嗎? 應該改名叫《老大的悲劇》吧? ”出于對這種結局的強烈不滿,許多網友甚至紛紛續(xù)寫故事,一度引發(fā)為老大尋找“幸福”的熱潮。

但身兼本劇主演和監(jiān)制并參與劇本創(chuàng)作的范偉卻認為:“老大說 ‘活著就是幸福’,這句話有著很深的含義。人生總是跌宕起伏的,只有知足才能常樂,盲目的追求只會讓我們迷失。所以我認為老大是幸福的,放手也是一種幸福。千篇一律的大團圓結局不夠深刻。”①而該劇總導演、總制片人李路常用“幸福百態(tài),滋味自知”來形容這部電視劇。他表示,每個人的幸福都不一樣,有人認為幸福是一碟榨菜一碗稀飯,有人則認為幸福是名牌服裝高級跑車,人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指標,也許達標了就幸福了。“我所理解的幸福是知足、寬容和感悟,《老大的幸福》告訴觀眾,其實幸福就在身邊。”②由主創(chuàng)人對“幸福”意義的闡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觀眾眼中老大“不幸福”的結局正是電視劇故意安排的,它意在讓人們思考何謂幸福。而范偉所說的“深刻”,也正是這部電視劇的結局對絕大多數(shù)電視劇大團圓式結局設置的一個巨大超越。熒屏上缺少的正是這種能夠讓人在電視劇播出后還意猶未盡,陷入思考的作品。
二
《老大的幸福》 意在讓我們思索“幸福”是什么,并且嘗試著對這個問題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那便是——幸福就是知足。“知足常樂”是句老話了,但為何許多觀眾卻不能接受傅老大沒有找到我們所理解的“幸福”而憋屈不滿? 其實,這是因為人們對幸福理念的不同認識而導致看法上的巨大差異在起作用。有的人認為“老大的幸福”的確優(yōu)越于疲于奔命的現(xiàn)代都市人的所謂幸福。在劇中他是一個幸福理念的傳播者和最幸福的“楷模”,而有的人則認為老大并沒有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是一個有著鮮明悲劇精神的悲劇性人物。
在當代中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欲望似乎也開始跟著膨脹起來。人們發(fā)現(xiàn)所謂的幸福已經越來越無法得到滿足,物質的享受左右了人們的價值觀,成了評定幸福指數(shù)的硬性標準。而此時電視劇 《老大的幸福》給我們帶來了找到幸福的希望,那就是它所要傳達的幸福理念,領悟了它你才發(fā)現(xiàn)原來幸福可以這么簡單。有人說老大用他樸素的人生哲學給很多電視機前生活富足、有學識、有地位卻大喊“不幸福”的城市人上了一堂生動的“幸福”課。獲得“老大的幸福”精髓的觀眾總結道:“我們在都市追逐著名利,并以獲得物質為幸福。但我們在追逐這種假幸福的過程中,失去了率真,學會了偽裝;失去了尊嚴,學會了委曲求全。平凡,再平凡一些,幸福其實就是這樣,知足。”③
幸福,就是知足,這是老大告訴所有沒有幸福感的現(xiàn)代人的幸福箴言。老大自認為幸福從來都沒有離開過自己,他認真做人踏實做事,是一個面對生活容易滿足的人。從他的口頭禪“妥了”便可見一斑,他常常將“妥了”掛在嘴邊,一次當他的弟媳婦明月問他“妥了”是什么意思時,他很認真地解釋:“妥了,就是行了,就是知足。”“妥了”,承載的正是一種樸素、平和的幸福觀。可就是有許多人難以理解這樣的幸福,致使他們從人淪落為“奴”。《老大的幸福》 中曾有一個論述現(xiàn)代人全是奴隸的橋段,認為六零后的人(六十年代生人)已經擁有了該有的一切,可就是奴隸,因為他們?yōu)榱吮WC自己擁有的一切整天費盡心機,外表看著風光其實就是自己公司的奴隸,誰要說他們幸福他們自己都不信; 七零后的人看上去上進、有事業(yè)心、或者叫工作狂,其實就是貪婪,千方百計地想得到六零后的生活,但即使得到了也不會滿足,今天想演太子明天就想演皇上,說白了,他們就是欲望的奴隸……這段出自一個八零后的角色佳佳之口的臺詞或許顯得有些偏激,卻在某種程度上對現(xiàn)代人的生活狀態(tài)進行了探索性的思考,試圖發(fā)掘出人們普遍沒有幸福感的深層原因。
佳佳的話讓人想起叔本華的言論。如果說幸福是來自于愿望的滿足,叔本華認為一個愿望得到滿足后會有新的需要產生。他將欲求歸因于需要,欲求和需要得不到滿足而最終導致了痛苦。在他看來,人的欲求和需要是永遠得不到滿足的,即“欲壑難填”,所以人就永遠得不到真正持久的幸福,永遠被痛苦包圍著。通過叔本華的論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以欲望的滿足與否來衡量幸福,進而在欲望這棵樹上尋找幸福,無異于緣木求魚。那么幸福的根源在哪里? “幸福就是毛毛雨,只有心里頭高興自己掉下來”,這是電視劇《老大的幸福》給我們的答案,即幸福在每個人的內心里,幸福是來自于內心深處的一種感受。這種感受應該在自己的內心里去尋找,不必過度外求于他物,這就是每當遇到他人或自己不順時老大常說的“調調”。所以,并不是獲得一切你想要的就是幸福。如果迷失了方向,苦苦追求,最終也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幸福其實很簡單,就像毛毛雨,它不是追求聲色犬馬生活時獲得的強烈刺激,更不是一種酣暢淋漓的短暫身體快感,而是發(fā)自于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一種如毛毛雨般綿細的愜意感。老大的幸福觀表現(xiàn)出了他對人生的一種超脫與豁達,這也恰恰是忙忙碌碌身為物役的當代人所不具備的。他懂得成全和放手,他懂得知足,這正是“老大的幸福”,也是電視劇想要傳達給觀眾的幸福理念。
三
幸福觀或許會因人而異,但當它嚴重錯位時,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可能會讓他們偏離幸福的航道。電視劇中老大的四個弟妹把對幸福的追求扭曲為對權力、地位和金錢的追求,結果在追求幸福時卻離幸福越來越遠。最終老大以自己的言行告訴他們要懂得知足,幸福不是對權力和金錢等欲求的滿足,人的情感和精神層面的愉悅更加重要,這才讓他們重新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
藝術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真正的藝術作品不應停留在對現(xiàn)實生活亦步亦趨的拙劣模仿上,或將目光膠著于現(xiàn)實困境,期期艾艾地看不到希望的前景,而是應該跳出生活瑣碎的羈絆,以一種超越的眼光來反思生活和人的生存處境。如今當我們越來越覺得幸福感缺失,對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狀產生諸多不滿時,有責任的藝術作品更應該試圖從生活中挖掘出問題的所在,找到療治人們心靈焦慮的良藥,而不是跟著大眾一起沉淪于無望的生活沼澤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電視劇《老大的幸福》 雖然充滿了理想主義的光環(huán),但是它一經播出便不可遏制地火爆并立即引發(fā)觀眾的思考和爭論,證明人們現(xiàn)在正需要一部這樣題材的電視劇來關注時下熱議的幸福感問題,引領他們深入探討尋找幸福的途徑。盡管電視劇的熱播不可能讓所有疲于奔命的當代人都能認同其中的幸福理念,并找到自己的幸福,但最起碼在某種程度上,這種現(xiàn)實題材的電視劇或許會成為當代社會的“減壓閥”。
注釋:
①中國日報網:http://www.chinadaily.com.cn/hqyl/dsgangtai/2010-03-26/81211.html。
②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3-23/2186165.shtml。
③華龍網 (重慶日報):http://cq.cqnews.net/wtxw/cqwt_gdxw/201004/t20100405_4241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