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臨桂詞派”考辨——晚清臨桂詞人群體研究之一

2010-03-21 17:50:11李惠玲
梧州學院學報 2010年5期

李惠玲

(廣西民族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臨桂詞派”考辨
——晚清臨桂詞人群體研究之一

李惠玲

(廣西民族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從得名的緣起、詞人活動情況和規模等方面對 “臨桂詞派”的提法進行考辨,認為無論將該派成員界定為晚清四大家、粵西詞家還是與王鵬運有交往唱酬的晚清詞人,由于創作風格和詞學主張的差異, “臨桂詞派”的說法難以成立。從臨桂詞人交往的實況看,他們并無樹立宗派的意識,也不存在詞壇的權威人物,理論綱領不統一,后繼者乏人。所以,與其勉強湊成一派,倒不如將其還原成一個有密切聯系的文學群體予以考察,以 “臨桂詞人群”稱之似更客觀。

臨桂詞派;臨桂詞人群;考辨

在近現代的文學史研究中,越來越多的人用“流派”的概念來看待和涵蓋中國文學中的各種群體。在詞學領域,有花間詞派、格律詞派、江西詞派、云間詞派、陽羨詞派、浙西詞派、吳中詞派、常州詞派、臨桂詞派等,或以風格命名、或以詞集命名,而以地域命名為最多。這些流派,有的已經為學術界所公認,如浙西詞派、常州詞派;而有些詞派是否成立,還存在頗多爭議,如江西詞派、臨桂詞派等。本文重點對 “臨桂詞派”的提法作一些思考和辨析。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對臨桂詞派的研究成為一大熱點。對于臨桂詞派是否成立,主要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是認為此派可以成立,持此觀點的有蔡嵩云、丘振聲、曾德珪、徐克倫、韋湘秋、陳水云、巨傳友等,他們對臨桂詞派的內涵和外延進行界定,或局限于廣西籍作家 (如韋湘秋),或包含晚清四大家 (如蔡嵩云),或擴大到與王鵬運唱酬的詞社成員及交往人員 (如巨傳友);另一種看法是把晚清四大家或臨桂詞人作為一個群體來研究,不勉強立派,主此說的有劉紅麟、胡麗華等。劉紅麟在 《晚清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一文中指出, “晚清四大家無論就其詞學宗尚還是創作風格而言,明顯體現出清空與質實,格調與性靈,側艷與雅正的對立傾向,盡管四人聲氣相求,唱和成風,但嚴格說來,他們并不處于同一流派層次上”, “本文并不將四大家視為一個詞學流派,而更愿意將其視為一個密切相關的詞人群體”。[1]胡麗華則從臨桂詞人的活動聯系、創作取向、理論建立、與常州和浙西詞派組織規模的比較等方面加以探討,認為 “臨桂詞派”的說法不成立。[2]

不同意見的提出有利于研究的深入。臨桂詞派能否成立?以臨桂詞人群稱之是否更為妥當?這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思考和研究。

二、從名稱的界定看“臨桂詞派”說

首先,通過梳理臨桂詞派的得名緣由,看其是否成立。臨桂詞派初名 “桂派”,首先由葉恭綽提出:

幼遐先生于詞學獨探本原,兼窮蘊奧,轉移風會,領袖時流,吾常戲稱為桂派先河,非過論也。彊村翁學詞,實受先生引導。文道希丈之詞,受先生攻錯處亦正不少。[3]

葉恭綽肯定了王鵬運在詞學上的杰出成就,及其在晚清詞壇 “轉移風會,領袖時流”的重要影響,故 “戲稱為桂派先河”。這說明王鵬運本身并沒有開宗立派的自覺意識, “桂派”之稱是后人所加。 “桂”是廣西的簡稱,所以又有稱為粵西詞派或廣西詞派的。又因王鵬運為臨桂人,故有臨桂詞派之稱。其實葉恭綽這段話主要表達的是王鵬運在詞學史上的突出地位,認為他是廣西詞開風氣之先的一個 “負大力者”,并從學術淵源上指出了王鵬運對晚清重要詞人朱祖謀、文廷式的影響。但葉恭綽并沒有強立桂派之名,也沒有對桂派的詞學主張、創作風格等進行界定,只是“戲稱之”。在評價王鵬運和況周頤時,葉恭綽也認為他們是 “各樹旗鼓”, “半塘氣勢宏闊,籠罩一切,蔚為詞宗;蕙風則寄興淵微,沉思獨往,足稱巨匠”,[3]可見二人詞風是判然有別的,而風格的相似是流派形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又,王鵬運在晚清上雖然有 “領袖時流”之功,對況周頤、朱祖謀、鄭文焯等人都有直接的影響,但他并不為門戶所限,而鄭文焯更是主張: “凡為文章,無論詞賦詩文,不可立宗派。”[4]開宗立派,一方面固然可以在聲勢、陣容上擴大影響,并通過相互的交流切磋,加速詞學的發展,但另一方面,限于門戶之見,難免陳陳相因,并不利于個性的張揚和詞壇的健康發展。所以,盡管王、鄭、朱、況在詞學旨趣上有某些相似性,但他們更多是不拘一格,浸淫兩宋名家,融會貫通,自成一體。

繼葉恭綽之后,對 “桂派”的風格、特點及成員進行進一步闡述的是蔡嵩云,蔡氏云:

清詞派別,可分三期。……第三期詞派,創自王半塘,葉遐庵戲呼為桂派,予亦姑以桂派名之。和之者有鄭叔問、況蕙風、朱彊村等,本張皋文意內言外之旨,參以凌次仲、戈順卿審音持律之說,而益發揮光大之。此派最晚出,以立意為體,故詞格頗高;以守律為用,故詞法頗嚴。今世詞學正宗,惟有此派。余皆少所樹立,不能成派。其下者,野狐禪耳。故王、朱、鄭、況諸家,詞之家數雖不同,而詞派則同。[5]

蔡嵩云把桂派作為晚清詞壇的結穴,把晚清四大家的特點高度涵蓋為 “以立意為體,故詞格頗高;以守律為用,故詞法頗嚴”,在此基礎上,雖承認各家之詞學宗尚并不相同,但派別卻同。蔡氏此說是否成立,我們先對 “流派”的概念進行梳理。

按現行的文學批評理論,所謂文學流派,是“文學發展過程中,一定歷史時期內出現的一批作家,由于審美觀點一致和創作風格類似,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的文學集團和派別,通常是有一定數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文學流派是在文學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從基本形態上看,大體有這樣兩種類型:一種是有明確的文學主張和組織形式的自覺集合體。這種流派,……具有明確的派別性。他們一般有一定的組織和結社名稱,有共同的文學綱領,公開發表自己的文學主張,與觀點不同的其他流派進行論戰。但這些還只有文學集團的意義,只有進而在創作實踐上形成了共同的鮮明特色,這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學流派。” “另一種類型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確的文學主張和組織形式,但在客觀上由于創作風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別。這種半自覺或不自覺的集合體,或者是因某一個作家的獨特風格,吸引了一批模仿者和追隨者,逐漸形成了一個有特定核心和共同風格的派別;或者僅僅是由于一定時期內的一些作家創作內容和表現方法相近、作品風格類似而被后人從實踐和理論上加以總結,冠以一定的流派名稱。”[6]這些論述對流派的形成和分類進行了詳細的界說,提出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的流派,其形成的必備條件是審美趣味的一致和創作風格的相似,尤其強調后者的重要性,即 “只有在創作實踐上形成了共同的鮮明特色,這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學流派”。張宏生在談及流派時,也認為流派的形成應具備四個條件:有明確的文學主張、有公認的文學領袖、在這個領袖周圍有一個創作群體、這個群體有著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創作風格。[7]同樣強調創作風格的類似是構成流派的必備要素。

從以上對流派的界定反觀蔡嵩云所言,臨桂詞派并不能稱之為嚴格意義上的流派,因為王鵬運、鄭文焯、朱祖謀、況周頤諸人雖然 “本張皋文意內言外之旨,參以凌次仲、戈順卿審音持律之說”,既重立意,又嚴守律,但他們的 “家數并不相同”,藝術風格迥然有別。半塘之沉雄悲壯,大鶴之清空疏澹,彊村之深微密麗,蕙風之哀感頑艷,時人多有定論。既然相同的創作傾向、共同的藝術風格是判斷流派是否成立的最重要的標準,那么四人的詞風千差萬別,勉強將他們拉入一派未免不夠客觀。又,從詞學觀點看,晚清四家雖在強調立意、守律等方面存在一致之處,但細加探究,他們的詞學主張在具體內涵上有很大差異。單就 “重拙大”詞論而言,王鵬運所倡的“重拙大”與況周頤闡述的 “重拙大”在內涵上已不同。王鵬運 “重拙大”之旨是從詞格意義上推尊詞體,而況周頤雖云傳王鵬運衣缽,但其對“重拙大”的闡發主要是就詞境進行論述。而且,雖然在詞學理論上況周頤十分強調 “重拙大”,但其在詞學批評中對小巧新艷之詞頗為賞愛,其詞學創作更以側艷哀婉見長,并沒有將其詞學主張貫徹到創作實踐中。而鄭文焯論詞主清空,并不曾論及 “重拙大”;朱祖謀慎于論詞,其創作亦不見體現 “重拙大”之旨。由此可見, “重拙大”的詞旨在晚清及近代雖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并不足囊括晚近詞家,也沒有成為 “桂派”立派的旗幟。

如果說 “桂派”不足牢籠晚清四家,故不成立。那么,把臨桂詞派的外延無限擴大到與王鵬運有交游唱和的晚清詞人如沈曾植、王以敏、易順鼎、繆荃孫等的看法,更難以成立。這些詞人盡管因為共同的詞學宗尚而交往密切,聲氣相求,但他們的詞學思想及創作實踐均有明顯的不同。如就創作風格而言,有學者將臨桂詞派的風格簡單歸結為 “沉痛悲涼”、 “真摯深醇”、 “清雋明麗”,所舉詞例也多以王鵬運、況周頤、朱祖謀、鄭文焯等人的詞為主,其他詞人略舉一兩首詞或干脆忽略不提,說服力不強。[8]另外,就 “沉痛悲涼”的詞風來說,顯然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詞壇風氣有關。生當末世,激于時事,晚清詞多呈現“沉痛悲涼”的特征。此應為時運和風氣所趨,不僅僅為桂派獨有。

那么,單就粵西籍詞人而言,又是否可以獨立成派呢?在粵西籍詞人的意義上使用 “臨桂詞派”的名稱,較有代表性的是韋湘秋,他在 《廣西歷代詞評》中云: “所謂 ‘臨桂詞派’,是指以晚清臨桂詞學大師王鵬運和況周頤為首,而以當時的臨桂詞人劉福姚、鄧鴻荃、陽顗、張琮和秦致祜,以及附近同臨桂詞人有文學交往和戚友關系如永福韋業祥等,相互形成的群體文學流派。他們既有權威的詞學界的領導,又有相應成形的組織實體;既有明確的系統詞論,更有大量的有質量的詞作;而且在文壇上造成了深遠的文學影響,成為歷史上公認的詞派”[9]。如上所言,流派的成立與否關鍵看其詞風是否相似及有無鮮明系統的詞論。上文已辨王、況二人詞風明顯不同,其他如劉福姚的凄婉纏綿,鄧鴻荃的清麗韶秀,張琮的清空雅正、秦致祜的豪邁悲壯等又各不相類。在詞學理論上,除況周頤外,其他臨桂詞人少有詞論傳世,但從其創作看,群體成員之間并沒有形成明確一致的宗尚。又,陽顗、張琮和秦致祜雖與王、況為同時代臨桂人,但他們是否曾有交往并受王、況的影響,還待進一步考證。他們存詞不多,詞風各異,不能單從時代和籍貫將他們歸入一派。

由上可見,無論將 “臨桂詞派”的成員界定為晚清四大家、粵西詞家還是與王鵬運有交往唱酬的晚清詞人,由于創作風格的不同和詞學主張的差異, “臨桂詞派”的說法難以成立。

三、從詞人活動情況和規模看“臨桂詞派”說

從臨桂詞人與晚清其他詞人詞學交往的實際情況看,他們只是出于對詞的喜好而聚集在一起,以唱酬自適,以切磋詞學為樂,并沒有樹立宗派的意識。如王鵬運 《三姝媚·李髯、夢湘、子苾、子培、菽衡、夔笙、伯崇皆和道希韻見貽。吟事之盛,為十年來所未有。六用前韻答之》,詞序記載了當時詞壇唱和活動的一次盛況。此詞因文廷式離京南歸在途中賦詞見寄而作。王鵬運依調奉答后,出示友人,大家感時懷事,紛紛和韻自抒懷抱, “吟事之盛,為十年來所未有”。詞人們因一人或一事,感發而酬唱,抒憂以自適。他們之間的交往大多如此,并沒有以開宗立派為目的。而且,在交往中,詞人們經常進行詞律研磨,相互影響和促進,并不存在一個人的詞學主張及詞風影響了一批人,即不存在一個詞壇的權威人物。王鵬運在詞學創作中就經常得到朋友的提點,《校夢龕集·東風第一枝》 (一白分梅)后注云:“線韻次珊改為:彈余珠淚,又攪入、春愁成線。又凍凝本作香凝,次珊以不入律改正。余性疏慢,不能守律過嚴,自與次珊往復,始一字不敢忽,亦一字不容忽。唱酬之樂與切劘之雅,皆軟紅香土中不輕有也。”指出了張仲炘 (次珊)對其的影響。又 《校夢龕集·角招》 (傍城路)序云: “笏卿招同人社集日望樓,限調同賦,按白石此詞,前拍緲字是借葉,喚頭衷字非均,往與叔問論律如是。夢湘舊譜黃鐘清角調,即用此說,次珊、韻珊皆嚴于持律,一字不輕下者,并以質之。”指出了與左紹佐 (笏卿)、鄭文焯 (叔問)、王以敏(夢湘)、張仲炘 (次珊)、裴維侒 (韻珊)等人切劘詞律的情況。

將臨桂詞人群與浙派、常派的組織規模相比較,臨桂詞派的說法也很難成立。清代中期以后,詞學的流派意識已經較為自覺,如浙西詞派、常州詞派,都有自覺的宗派意識。從詞派的領袖人物和組織規模看,浙西詞派前有朱彝尊的開山,后有厲鶚、吳錫麒、郭麐等的追隨;常州詞派前有張惠言的新天下耳目,后有周濟、譚獻等的發揚光大。兩派的影響都十分深遠,主持壇坫達百年之久。而臨桂詞人群出現后,鮮有自覺的宗派追隨者和維護者。從詞學宗尚看,浙、常兩派都有鮮明的理論綱領,并且以選本的形式標示其宗尚及擴大其影響。浙派推崇姜夔、張炎,以清空騷雅為尚。朱彝尊編纂 《詞綜》以對 《草堂詩余》綺艷低俗的詞風進行反駁,并刊行 《浙西六家詞》說明浙派詞學淵源。其后厲鶚箋注 《絕妙好詞》,王昶編纂 《國朝詞綜》、 《國朝詞綜二集》,都標舉雅正,以揚朱彝尊之余波,造成了 “家白石而戶玉田”的局面,一改明以來纖艷鄙蕪的詞風,對清初、中期詞壇的復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常派則以 “意內言外”為歸依,倡導比興寄托。張惠言、張琦兄弟編纂 《詞選》表明他們以立意為主的詞學主張。其后周濟 《介存齋論詞雜著》進一步繼承并發揮常派觀點,并以選本 《詞辨》、《宋四家詞選》標示其軌,以藥浙派末流高語 “清空”、言而無物之病,于是常派的影響便風靡天下。而臨桂詞人群雖然心賞南宋詞風,但并不專主一家,王鵬運之好碧山、稼軒、況周頤之嗜梅溪、夢窗,詞學宗尚之不同,理論綱領不統一,詞風也判然有別。臨桂詞人群也沒有選本以揄揚其宗旨,故其理論綱領并不十分明確。臨桂詞人群的詞學理論主要體現在況周頤的 《蕙風詞話》中,他人很少論及,后繼也乏人,沒有形成以況周頤詞論為中心的詞學創作團體。從上述比較看,浙、常兩派有自覺的宗派領袖、前后師承關系明晰、選本編纂目的明確、理論綱領鮮明、詞作風格相似、群體人數規模大、時間跨度長,而臨桂詞派并不具備以上成派條件。

四、主“臨桂詞人群”之稱

所以,與其勉強湊成一派去研究臨桂詞人,倒不如將他們還原成一個有密切聯系的文學群體予以客觀考察。與劉紅麟等把晚清四大家作為一個群體研究不同,筆者更傾向于從地域的角度對“臨桂詞人群”予以界定。據 《粵西詞載》統計,同治、光緒年間涌現了二十位粵西籍詞人,(1)其中臨桂籍十三人,他們是否可以看作一個詞人群體?我們對群體的認同,一般基于以下三點:一是群體成員在社會交往、詩詞唱和中有著長期的、密切的互動關系;二是群體成員在生活態度、政治傾向、文學觀念、創作風格等方面有一定的趨同性,但又存在差異;三是群體有一定的核心人物,或以地緣、血緣,或以學緣為聯結的紐帶。按照上述標準,這二十位粵西籍詞人,并非都屬于這個群體。從現存的文獻資料考察這些詞人的交游情況,能稱得上群體成員的有:王鵬運、況周頤、王維熙、鄧鴻荃、龍繼棟、劉福姚。他們同為臨桂人,是親戚或好友,經常來往,互有唱酬之詞作;他們以王鵬運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受王鵬運詞學觀念的影響,故將之命名為臨桂詞人群。而宣化鐘德祥和永寧韋業祥與以上臨桂詞人交往密切,可視為同一群體。所以臨桂詞人群名為臨桂,又不僅僅限于臨桂。而鄭揆一、陽顗、范家祚與劉福姚為同縣同榜進士,范、劉二人還是姑表親,但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交往或交往很少,不構成密切的互動關系,所以不列入此群體中。

正如王兆鵬先生所言,與正式的文學流派相比,文學群體具有 “松散性、流動性和開放性的特點”[10]。臨桂詞人群也具有這樣的特點。他們雖然在某個時期也有定期的文學聚會,但群內的成員并不固定,往往是幾個人因地域、環境的鄰近而聚集到一起進行唱和,呈現出松散性的特點。臨桂詞人多為中下層官吏,由于為官的需要和生活的變遷,他們并不固定生活在一個地方,經常轉徙他鄉,因而流動性較大。在詞人交往和文學社集中,群內成員之間的接觸并不限于同鄉,呈現出開放性的特點。比如臨桂詞人在北京的詞學交往,盡管也因為同鄉的關系相互提點,但他們更多參與到當地詞人的唱和中,與匯集京師的各地同好切磋詞藝,交游范圍很廣。當然,因為地緣、親緣的關系,臨桂詞人在相互的交往和切磋中,形成了某些共同的詞學思想,但他們的詞學宗尚并不一致,創作也各具個性,故將他們視為一個緊密相連的詞人群體,探討他們的趨同性和差異,更符合實際。在晚清詞壇涌現的這一群臨桂詞人,在京城和全國造成極大震動,對后世也有深遠影響。不能成派并不意味著削弱臨桂詞人的歷史功績,也并不意味著否定王鵬運在詞壇上的突出地位。王鵬運確曾一主晚清詞壇,團結了一批詞人、學者治詞填詞,但王鵬運并沒有強人同已,在學詞門徑上提倡博采眾長,自成一家。王鵬運的貢獻正在于不樹立宗派,才促成了晚清詞壇百花齊放的局面。

筆者認為,不強行劃分流派,而采用群體研究的視角,考察、分析活躍于晚清詞壇的這一群以臨桂籍為主的詞人,關注其詞學交往、詞學宗尚和創作實踐等,觀察彼此影響的痕跡與互動的情形,既重視他們因時代、地域及文學思潮的影響而形成的群體共性,也不忽略個體之間的差異,應該更能客觀地反映當時社會歷史與文學的本來面目。群體的研究能彌補以往宗派研究突出共性、湮滅個性的不足, “不以流派的視角研究,而從群體的原生態去接近歷史,力圖還原文學史發展的本來狀貌,對我們認識真正的歷史中的文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更有裨益”[11]。

注釋:

(1)據《四印齋所刻詞》序跋,鄧鴻荃與鄧鴻儀同為一人,《粵西詞載》誤為兩人。

[1]劉紅麟.晚清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D].蘇州大學博士論文,2005.

[2]胡麗華.王鵬運詞及其詞論研究[D].香港中文大學碩士論文,2006.

[3]葉恭綽.廣篋中詞[M]//沈辰垣.御選歷代詩馀·附篋中詞廣篋中詞.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642.

[4]鄭文焯.鄭大鶴先生論詞手簡[M]//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4432.

[5]蔡嵩云.柯亭詞論[M]//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4908.

[6]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M].2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953.

[7]張宏生.清代詞學的建構[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140.

[8]巨傳友.清代臨桂詞派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55-159.

[9]韋湘秋.廣西歷代詞評[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247.

[10]王兆鵬.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M].臺北: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25.

[11]王毅.南宋江西詞人群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6.

Research on Lingui Ci School——one of the Series Studies On the Ci-poet Group of Lingu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LI Huiling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 530006,China)

On the name of Lingui Ci School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Lingui ci-poets,the writer thought that the viewpoint of Lingui Ci School was not tenable.Whether the leaguers of Lingui Ci School included four masters,Yuexi ci-poets or the ci-poets contacting to Wang Pengyun,their styles and theories of ci-ology were different.The Lingui ci-poets didn’t form the consciousness of sect,and their theories of ci-ology were indistinct.They lacked a head and the successors.So regarded as a affinity literature group,the name of the Ci-poet Group of Lingui were more propriety.

Lingui Ci School;the Ci-poet Group of Lingui;research

I207.23

A

1673-8535(2010)05-0015-06

2010-08-09

李惠玲(1973-),女,廣西桂平人,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古代詩詞和地域文學。

高 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本激情|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在线欧美日韩| 欧美综合成人|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欧美在线一级片|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先锋资源久久|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国产精品19p|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日本成人一区|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美女免费黄网站| 成人一区在线| 91久久夜色精品|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综合色在线| 国产精品主播|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片网址|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2020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成人|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69综合网|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九九久久99精品|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久草性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亚洲最大综合网| 亚洲毛片网站|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 制服丝袜一区|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三区二区|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国产久草视频| 亚洲嫩模喷白浆|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动漫|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欧美色图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