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君
(敦煌市圖書館,甘肅 敦煌 736200)
在圖書館界風起云涌的以數字圖書館、掌上圖書館等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化建設潮流中,對于西部欠發達地區那些經費短缺、建設滯后的基層圖書館來說,進行信息化建設面臨著哪些困境,如何基于自身條件在信息化環境、信息化資源和信息化服務方面進行基層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則是我們基層圖書館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我國圖書館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信息化建設以來,已經經過了3個階段,即以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發展為特征的第一階段和以圖書館網絡化發展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為特征的第二階段,以及目前以海量信息存儲、多媒體技術、分布式管理為特征的數字圖書館建設為代表的第三階段[1]。但總體的發展水平和階段并不能說明我國當今所有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都處于第三發展階段,由于大部分基層圖書館并沒有完成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信息化建設過程,基層圖書館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基層圖書館仍舊處在第二建設階段乃至第一建設階段。以筆者所在的甘肅省全省基層圖書館為例,在統計的91家市、縣、區圖書館中,有28家只有1臺或沒有計算機,占全省基層圖書館的30.8%;有37家圖書館配置了服務器,占全省基層圖書館的40.7%;在軟件服務方面,實現圖書館業務管理自動化的有33家,占全省基層圖書館的36.3%;接入互聯網的有48家,占全省基層圖書館的52.7%;只有8家圖書館建有自己的主頁,僅占全省基層圖書館的8.8%。需要說明的是,如此低的計算機擁有率和信息化程度還是在共享工程建設直接推動下的結果(全省設在各基層圖書館的共享工程支中心有57個),許多圖書館擁有的計算機等設備和Interlib系統也都是共享工程所配送的,[2]如果沒有共享工程的建設推動,基層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將更加落后。
2.1 經費困境。從《中國圖書館年鑒》所記錄的近幾年硬件發展數據來看,2008年全國縣級公共圖書館共投入19.36億元,平均每館79.21萬元,比2005年的統計(兩項數據分別是11.54億元和48.93萬元)有了大幅提升。但換個角度從區域發展看,2008年全國人均購書經費是0.794元,不足8毛錢,其中,上海的人均購書經費已達到7.612元,而我國大省河南的人均購書經費卻只有0.158元[3]。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基層圖書館人均購書經費更是低于平均水平,甚至有的基層圖書館多年未曾有一分錢的購書經費,如甘肅省通渭縣圖書館[4]。經費短缺使這些西部基層圖書館沒有更多的新書供讀者借閱,也沒有資金去購買計算機等現代科技信息設備開展網絡化建設,進行信息化建設也就成為一句空談。唯有多方籌集,如在政府申請基礎上進行社會募捐、基金項目資助等才能解決這個困境。
2.2 人才困境。人才是制約基層圖書館各項工作發展的主要瓶頸,以甘肅省為例,在所統計的1058位基層圖書館工作者中,高級職稱者28人,占統計人數的2.6%;大專以上學歷者526人,占統計人數的50%。由于基層圖書館工作者大多專業知識水平較低,對計算機使用不熟練,更不能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工具進行信息服務,因而成為制約西部基層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一大困境,要解決這個問題,崗位培訓與繼續教育、提高圖書館準入門檻均為可選途徑。
2.3 服務理念困境。理念是指導圖書館工作的先導,因而圖書館學家(者)非常重視圖書館服務理念的培養與創新,從1876年圖書館學家杜威提出的圖書館讀者服務“三適當”準則,到1931年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提出的“圖書館五原則”,再到21世紀我國圖書館界達成的“圖書館核心價值觀”與新的“圖書館服務五原則”等,無一不體現出界內人士對圖書館服務理念的重視[5]。筆者以為,服務理念困境是基層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最大困境,只要有一顆服務大眾的理念之心,經費短缺、人才匱乏等都可以解決,但在西部的一些基層圖書館,上至館長,下至館員,圖書館服務理念淡薄,國家專項撥送的書籍及設備不但沒有得到更好的利用,有的反而成為館內人員的個人用品;部分圖書館有了計算機及服務器等設備卻不能充分利用,如甘肅省基層圖書館有計算機及服務器等設備的有37家,而建有網頁或特色數據庫的卻分別只有8家和1家,更甚者連基本的館藏書目數據庫都沒有,究其原因,服務理念淡薄是其主因。
3.1 以基礎構建為主導的信息化環境建設
信息化環境如計算機、服務器、網絡和管理系統等是其他一切信息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但由于西部經濟發展落后,進行信息化環境建設只向政府申請款項解決并不現實,圖書館還應拓寬思路,積極利用民間基金會資助[6]、社會募捐[7]、共享工程配送等資金或設備建立起電子閱覽室等信息化環境,再申請政府資金進行持續發展如硬件維護,如此才能更好地開展西部基層圖書館信息化環境建設。
3.2 以共建共享為主導的信息化資源建設
3.2.1 數據庫建設。在西部基層圖書館,由于設備落后和經費不足等原因,一些圖書館可以查詢的數據庫少之又少,讀者可以利用的網上信息資源匱乏,所以,西部基層圖書館可以利用現有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適合當地需求的數據庫,如養殖業數據庫、服裝設計數據庫等,并可對館內的紙質文獻進行信息數字化處理,并開展相關數據庫建設。
3.2.2 電子文獻資源建設。圖書館電子資源一般包含電子圖書、電子論文等,常見的載體主要有網絡文獻、光盤文獻、磁盤文獻等。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對數字資源需求的提高,電子文獻資源在我國圖書館所起的作用日趨加大,經費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因經費等問題,西部基層圖書館一般沒有經濟能力去購買一些大型數據庫,但基于共建共享的總分館和圖書館聯盟的發展現狀讓我們看到了基層圖書館電子文獻資源建設的發展思路,即和省館進行總分館發展模式,與高校圖書館進行圖書館聯盟發展模式,共享他們的數字資源,為更廣大的基層群眾提供服務。
3.3 以“讀者第一”為主導的信息化服務建設
3.3.1 圖書館主頁建設。當今網絡時代,每個圖書館的主頁是其形象代表,也是圖書館提供網絡服務的窗口,通過主頁讀者可以方便地了解圖書館的基本信息和服務,因此,基層圖書館應該重視圖書館主頁建設。筆者以為,圖書館的主頁應包括:①圖書館概況簡介。如圖書館簡史、圖書館建筑樓層布局、機構設置、部門職能等。②電子資源與書目查詢。如圖書館所藏電子資源與書目查詢、新書通報、好書推薦等。③服務指南。如開放時間、圖書館公告、專題服務等。④我的圖書館。如讀者留言、讀者建議、網上借閱、我要續借等。
3.3.2 館員信息素養教育。電子信息資源依托因特網的服務模式為網絡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應用成本,它的產生意味著圖書館的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從傳統型向信息型轉化,這就對圖書館的服務主體——圖書館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圖書館員既要有專業的圖書情報知識,還要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專業化和學科化服務的熟練技能及相關學科知識,圖書館應通過培訓等形式加強館員的信息素養教育,提高他們的現代信息技能與學科知識水平,進而提高服務水平。
3.3.3 基于技術的個性化服務建設。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圖書館的服務也在不斷深化,讀者越來越需要真正適合自己的個性化信息服務。Web2.0、云計算[8]、3G[9]等現代技術的發展為圖書館開展個性化服務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圖書館可借助這些技術進行諸如手機圖書館等個性化服務,打破時空限制,更好地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
西部基層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內容廣泛,需要依靠圖書館員、當地政府乃至當地省級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等諸多部門的共同力量來完成。對于基層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方式、策略、模式等也不是一兩篇論文可以窮盡的,且由于各地的經濟等條件不同將呈現不同的建設發展方式。
[1] 魯欣.論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及風險規避[J].圖書館建設,2008(5):19.
[2] 郭向東,陳軍.甘肅省市縣圖書館信息化建設調研與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0(3):77-81.
[3]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11-19/1972776.shtml.
[4] 張紅五.一個基層圖書館館長的自白[J].圖書與情報,2008(1).
[5] 王懷詩,李慧佳.圖書館協同管理模型構建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0(4):127.
[6] 張昱,周文杰.青樹鄉村圖書館建設之路[J].圖書與情報,2010(3):40-45.
[7]張文超.西部地區社區圖書館解決辦館困難的有效途徑——募捐[J].圖書與情報,2009(2):115-118.
[8] 魏志鵬等.云計算影響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研究[J].圖書館,2010(2):87-88.
[9] 徐忻,婁路.基于3G的手機圖書館服務系統構建研究[J].圖書與情報,2009(3):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