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詩豪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廣東 深圳 518055)
信息資源是國家和社會重要的戰略資源,而圖書館又是社會信息資源的重要基地。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減少信息資源的重復購置,又要提高信息資源的保障率,以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為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目的而成立的圖書館聯盟,是現代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
圖書館聯盟已有100年的歷史,以美國發展最快。我國近幾年區域性的圖書館聯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有以上海為中心的上海市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天津高校數字化圖書館、北京高校圖書館文獻保障體系、寧波地區數字圖書館聯盟等。廣東省現有高職高專院校80余所,獨立學院20余所,由于這些院校辦學歷史短,圖書館設備簡陋落后,館藏結構單一,文獻資源缺乏,無法滿足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加快建立廣東省高職高專圖書館區域聯盟(以下簡稱聯盟),以解決各校資金和信息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也能提高文獻信息的使用效率,促進各成員館的共同發展,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下面筆者就聯盟的成本和效益作概要分析。
成本和效益是直接關聯的,穩定的資金來源是保障圖書館聯盟健康發展的必備條件,發達國家的圖書館聯盟一般由政府統一撥款,在我國數十年的圖書館聯盟發展過程中,國家和地方的投入超過了10億,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各成員館自身的投入。成本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1.1 電子信息資源的購置:包括訂購專業數據庫、電子書刊等。
1.1.2 設備的購置:包括計算機及配件、信息交換機、存儲設備等。
1.1.3 工資: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等費用。
1.1.4 軟件開發或購置費用以及軟件更新升級費用。
1.1.5 固定資產維修、折舊以及低值易耗品等攤銷費。
1.1.6 辦公費、差旅費等。
1.1.7 各種計劃外的損失費,如產品不合格以及信息資源遭病毒破壞的損失費等。
1.1.8 文獻信息傳遞費等。
1.1.9 數字圖書館的管理費。
1.1.10 其他管理費用,如職工教育經費等。
可變成本包括聯盟成員參與電子資源采購和談判,在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工作中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其成本可從投入人工的數量和報酬測算出。
聯盟成本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含中心館為聯盟建設所承擔的費用)。
1.2.1 直接成本
1.2.1.1 中心硬件平臺維護費:包括小機、服務器、SAN存儲等維護費。
1.2.1.2 中心軟件平臺維護費:Aleph500、Metalib/SFX以及超星、讀秀軟件平臺費用。
1.2.1.3 人員:需要兩名專職人員統籌運作全省聯盟的日常工作。
1.2.1.4 場地租賃費:初估100平米使用面積可基本滿足聯盟運行設備的使用空間。
1.2.1.5 電費:包括空調電費,20匹×24小時×365天;服務器電費,20臺×800瓦/臺×24小時×365天;相關設備及費用可能每年遞增,年費用以上漲5%計(未計照明和UPS耗電)。
1.2.2 間接成本
1.2.2.1 硬件折舊按硬件總投入計,5年平攤每年折舊費。
1.2.2.2 機房折舊按設備的總投入計,5年平攤每年費用。
1.2.2.3 文獻資源庫按一年500萬元總投入計算,每年的經費以上漲5%計,則每年需要增加25萬元左右費用。
1.2.2.4 紙質型書刊館際互借物流成本,按傳遞時間和價格有兩種選擇,各有優劣。
①物流傳遞時間較快,以深圳順豐快遞公司為例(見下表)。

時間費用重量當天 10:30前 當天 10:30后1公斤內 14元 12元每超過1公斤 2元 2元備注 上午發貨,下午送達下午發貨,次日上午送達
②物流傳遞價格較便宜,以深圳宅急送快遞公司為例(見下表)。

規格費用重量10公斤以下 10公斤以上當天發貨,第二天送達1公斤內 10元 28元起價每超過1公斤 2元 1元備注 當天發貨,第二天送達
1.2.2.5 聯盟運行過程中,網絡等事項所產生不確定費用未列入其內。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效益應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部分。從廣義上講,社會效益包括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又是社會效益的主要組成部分。聯盟的經濟效益主要指信息服務單位在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過程中所獲取的全部貨幣收入,但更多的其他經濟收入則是模糊和滯后的。雖然信息資源不直接創造物質財富,然其一旦為科研、生產所用,則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使社會財富不斷增長。
聯盟所獲取效益的大小取決于聯盟成員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環境因素及有關條件,如聯盟自身的功能、管理水平、成員館工作人員及讀者對聯盟的認可度和社會信息化程度等。
2.1.1 降低購置成本。信息資源的聯合采購在價格上可獲得優惠,從而降低訂購成本。同時通過資源共享、館際互借,也節約了成員館的購置成本。
2.1.2 文獻資源的保障率和利用率大大提高。各成員館通過分工,協調采購,購買本館利用率高的文獻,而通過成本低廉的館際互借又可獲得利用率低的文獻,這樣既避免了信息資源的重復建設,又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文獻經費的利用率,緩解了各成員館文獻購置經費的不足。
2.1.3 成本費用的補償。從信息服務管理的角度看,單純利他主義的信息資源共享是不可能長期存在和持續發展的,因此對信息資源提供者進行適當的經濟補償,即對共享用戶收取一定費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另外聯盟成員館在共建共享體系下進行的資源建設和業務活動,極大節約了“單打一”的開支。
文獻傳遞的收益非常有限,通常情況下不足以支撐整個聯盟的正常運作,可以忽略不計。要保持聯盟的正常運營及可持續發展,聯盟會員年費的收取是十分必要的。建議聯盟會員年費采取分級制,根據成員館所在學校的師生規模等指標確定繳納年費數額。聯盟服務中心收取年費后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并履行相關的義務。聯盟成員館繳納年費可享受全年免費訪問中心門戶平臺、獲取所需文獻信息、從中心館得到全文傳遞服務等待遇。
2.1.4 有利于成員館工作人員服務素質的提高。由于信息資源共享形式是多樣的,各成員館員工之間通過交流與互動,可以對文獻資源進行深入開發和利用,使知識增值,將信息產品提供給用戶。此外聯合編目也避免了各館編目人員的重復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
2.1.5 節約用戶時間。由于聯機合作編目使書目資源標準化,加快了信息的獲取和傳遞速度,節約了讀者的時間。
2.1.6 間接性和累積性所產生的隱性經濟效益。當信息產品為用戶采納并作為生產資料時,可提高勞動生產力,這種收益是潛在和持續的,產生的后續效應是無法估量的。
社會效益包括信息服務機構為社會或用戶提供有用的知識和信息,以滿足社會需要和促進社會對圖書館認知能力的提升。
2.2.1 信息資源價值。信息和知識兩者密不可分,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曾說過:“在信息經濟社會里,價值的增長不是通過勞動,而是通過知識實現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知識使用的范圍越大,使用的次數越多,創造的價值就越大。而聯盟共享體系中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將能促進社會對信息的使用,產生巨大的信息價值。
2.2.2 用戶評價價值。用戶對信息需求的滿足,體現了圖書館的最大價值,也達到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目的。用戶認同聯盟的工作,將能擴展圖書館的用戶和市場。
2.2.3 外部效益價值。共建共享體系的建立會給體系以外的其他組織和個人帶來外部收益,如用戶利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提高了自身素質,從而給單位帶來了效益,而用戶單位并未向圖書館交付教育費用。用戶利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創造出來的科研成果,可應用于各個行業,這都屬于共建共享的外部收益。
應用成本與效益分析方法的缺點是不能定量地進行社會成本和社會效益的具體估算。但該法還是有其客觀性和實用性,能為聯盟的建設提供參考。以上介紹了聯盟的成本和效益構成以及各種相關因素,為聯盟效益評估提供了依據,也為建立一個科學的評估體系奠定了基礎。聯盟的效益不僅受其成本與效益各種相關因素的影響,也與聯盟的規模大小、時間長短和發展程度等因素密切相關。
如圖1所示,在一定條件下,共建共享程度越深入,相關成本就越高,其效益也越高,TI、TC與D的因素直接相關。總收入線和總成本線的交叉點在E點處,表示零利潤。當D=d時,聯盟處于盈虧平衡狀態。當D>d總收入高于總成本時,聯盟產生盈利,共建共享才具有經濟效益。當D<d總成本高于總收入時,說明共建共享中的人、財、物未起到應有的作用,聯盟的建設與發展會受到不利影響。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獲取和使用信息資源必然要付出成本,信息資源本身也可以帶來效益。對成本和效益進行準確的分析,使其總收益高于總成本,這將有利于推動聯盟健康持續的發展。

圖1 成本與效益分析
實踐證明,通過建立聯盟實現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可以使館際之間相互有效地利用資金和信息資源,取長補短、互利互惠。它也是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效益的最有效和最便捷的途徑。
[1] 馬燕,侯曉靖.數字圖書館新發展模式下的成本及效益分析[J].情報雜志,2004(9):29-30.
[2] 謝春枝.圖書館聯盟的成本效益分析及決策選擇[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1):25-30.
[3] 李志毅,唐承秀.英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建設成本——效益分析[J].圖書館,2007(6):64-67.
[4] 金勝勇等.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成本收益分析框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10):3-8.
[5] 王琛.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過程中的成本與收益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09(2):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