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遼寧省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15)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突破,圖書館面臨一個全新的網絡環境。在此環境下,圖書館必須擯棄傳統的服務觀念和服務模式,樹立新的服務理念,開創適應社會信息環境和廣大讀者需要的服務模式。圖書館服務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筆者認為,圖書館服務創新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即必須以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環境資源作為服務創新的基點。
隨著網絡環境的形成,各種載體文獻成為圖書館收藏的重要對象,圖書館館藏資源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文獻,而是包括傳統文獻、電子出版物和網絡信息在內的范圍很廣的信息資源。在網絡信息日益豐富的今天,圖書館應結合本館實際和讀者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館藏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發展規劃,實現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多元化發展和科學管理。
文獻資源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基礎,是圖書館的立館治本。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非印刷型載體的信息資源在圖書館館藏體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視聽文獻、縮微文獻、電子文獻資源,甚至網絡信息資源逐漸成為圖書館館藏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體館藏、虛擬館藏共同成為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對象,共同成為圖書館為讀者服務重要手段。面對多元化的文獻信息傳播渠道和多元化文獻信息需求,圖書館必須建設好多元化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
面對新的信息環境和新的服務要求,圖書館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強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協調發展,更好地滿足社會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還可以互通有無、優勢互補。通過信息資源共享,可以增強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能力,為讀者提供更高質量的信息服務。隨著讀者對信息需求量的不斷擴大,文獻信息量的不斷增長,傳播速度的加快,個體圖書館的發展顯得勢單力薄,疲于應付。聯合共建、聯合服務、聯盟發展、共建共享逐漸成為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個性化服務是新時期乃至未來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發展趨勢。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利用個性化定制技術和信息推送技術,針對讀者特點,通過網絡提供個性化服務,將圖書館專業信息資源和學科專門服務提供給相應的讀者,讀者對圖書館服務提出的新要求。個性化服務是圖書館為讀者量身定制的服務,能夠主動將信息推薦給讀者,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滿足人們多樣化的信息檢索需求。個性化的讀者需求需要圖書館建設特色化的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目前,很多圖書館將建設特色館藏資源作為工作的重點,這是圖書館開展個性化服務的前提和基礎。個性化信息服務是圖書館創新服務的一種有效形式,是圖書館服務以讀者為中心的具體體現,是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
文獻載體的多樣化、發行與傳播渠道的多元化,為讀者利用文獻信息資源制造了障礙。為方便讀者在紛紜復雜信息海洋中有效查找和利用信息資源,圖書館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為社會文獻信息流整序的職能。而在各種文獻之間建立起有效的連接,形成完善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導航系統成為必需。圖書館通過建設完善的信息資源導航系統,可以為讀者提供特定學科范圍或者某一主題范圍的信息資源集合,便于讀者快速獲取信息,減少他們尋找信息的時間,為他們及時進行信息交流和科學交流提供了方便。各個圖書館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搜集和整合不同載體、不同來源的信息資源,為讀者提供具有學科特色的信息導航服務。
圖書館員是知識和智力的載體,是影響圖書館管理和服務效益的首要因素。圖書館員是圖書館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圖書館要實現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必須高度重視人力資源建設,貫徹以人為本,發掘人力資源的智慧和潛能,提高館員的素質,實現優化配置,以為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館員的素質對于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意義非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全球化浪潮,圖書館事業建設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這就要求圖書館要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加大對人力資源建設的投入力度,促進館員的知識更新和技能提高,鼓勵館員積極學習。因此,圖書館需要建立館員教育培訓制度,努力引導館員學習新技術、新技術、新思想。圖書館有責任給員工創造繼續學習的機會和條件,使他們不斷提高工作適應能力、創造能力和業務水平。
圖書館員是一項為人作嫁的職業,倘若沒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缺乏崇高的理想和對職業熱愛之情,就不可能為讀者、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既然選擇了圖書館工作,圖書館員就應該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積極投身于為讀者服務實踐,想讀者所想,急讀者所急,以服務他人為樂?,F代圖書館要把讀者放在第一位,館員也必須樹立讀者第一的觀念,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為讀者創造一切便利的條件。
圖書館的服務是逐級分層進行的,信息服務與借閱服務是有別的,不同崗位勞動的復雜程度也各不相同。同樣,在館員中,能力、學識、思維也因人而異,因此,人才與崗位的配置應科學安排,崗位的要求與人才的特點要緊密結合,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充分調動各類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圖書館環境資源是基于一定的物質硬件,為讀者提供各種文獻信息服務以及在讀者獲得圖書館服務時所表現出來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狀況。它既是圖書館服務“產生”的場所,也是讀者享受服務的場所,是圖書館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圖書館開展各種無形服務奠定了有形的物質基礎。良好的服務環境,對讀者有著強烈的引導作用。
在舒適的環境下,讀者能夠盡快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獻信息。良好的硬件環境資源包括:先進的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合理完善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良好的圖書館人本管理制度和以讀者為中心的現代化服務理念;館員良好的道德品質、職業素質、服務意識和服務態度,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服務技能;科學有序的書刊信息管理方法,開放、寬松的借閱制度;全面細致的服務項目;各種層次的參考咨詢服務;網上信息導航、原文下載、專題信息咨詢服務等等,這些多層次的服務都直接關乎圖書館的服務質量,都最終關乎讀者是否能夠獲得滿意的服務。圖書館必須在上述各個層面的工作中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努力開拓多元、開放、主動的服務模式,為讀者營造良好的硬件環境。
圖書館環境資源既包括了服務提供過程中所有的物質與設備等硬件環境,又包括了提供文獻信息服務過程中所設計的軟件環境,即館舍建筑的坐落地點與外部環境、內部裝修、建筑物、設施和設備的布局。服務的軟件環境尤其重要,它決定著最終的服務效果。圖書館應該根據讀者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充分考慮讀者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的舒適程度,綜合考慮各種環境因素的要求,努力設計和營造一個空間布局合理、裝飾高雅寧靜、生態天人合一的圖書館服務環境。
綜上所述,文獻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環境資源是現代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基礎資源。圖書館要在新的信息技術環境下求的生存與發展,就必須突破傳統,不斷創新,以新的服務理念、新的服務模式為社會提供多元化的文獻信息服務。但任何形式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都必須立足于圖書館現實的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環境資源的基點。
[1] 李松妹.現代圖書館管理概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2] 吳慰慈.圖書館學新探.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3] 熊麗.數字時代的圖書館管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