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硚口區建樂村小學 劉麗娟
開展“作業最優化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武漢市硚口區建樂村小學 劉麗娟
課堂作業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開展“課堂作業設計最優化研究”,能控制學生作業量,切實減輕學生負擔;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能優化教師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能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促進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武漢市硚口區建樂村小學堅定“問題就是課題,實踐就是研究,變化就是成果”研究思路,深入開展課堂作業設計最優化研究,力圖從三個方面有所突破,即課前3~5分鐘的小復習(小預習)設計的研究;課中隨講隨練,教與學有效互動練習的研究;課尾當堂鞏固作業的精選精做、高效批改方法的研究。
理念是先導,學習是保證。本學期,我校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以“課堂作業設計最優化策略”為主要內容,組織教師進行學習,教師們寫出了《作業并非多多益善》《讓作業變得生動有趣》《課后練習進課堂》《備課時如何用好練習》等一篇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文章,很有啟發意義。教師在不斷地學習中思索、在不斷地思索后質疑、在一個個疑問中又再次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逐漸扎根在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更有效地指導教學實踐,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
質量提升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的高效。我校把“作業最優化研究”的重點聚焦到了課堂,看老師們是否真正轉變了觀念,是否在課堂教學中敢于大膽的實踐。學校加大了推門聽課的力度,以節節課堂看高效評價表為依據來發現課堂中的變化。從有效提問、課堂發言、當堂練習、教學流程四個方面客觀公正地評價課堂教學,研討學生作業不能當堂完成的真正原因:(1)無效問題過多,占用大量的教學時間;(2)教師語言不精,占用學生學習時間;(3)作業布置隨意,導致學生練習無效。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學校從教師的“解讀教材”入手,利用教研活動,對教師提出了“問題精當、語言精煉”的要求和“以習導教”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從五個方面著手備課:其一,練習作為教師設定教學目標的依據;其二,練習作為教師確定教學思路的參考;其三,練習作為教師課堂教學操作的抓手;其四,練習作為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路徑;其五,練習作為課文學習向課外延伸的基點。
教師備課需要自己獨立的鉆研,更需要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我校利用教研活動組織教師開展了一系列的“解讀教材”的活動,如“同說一節課”、“備課敘事比賽”等,同時,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實踐,讓作業真正走進課堂。
針對老師們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我校召開了課題組成員會議,進一步深入學習方案,確定以課例研究為主要呈現形式的研究策略。分別在低段、高段語文學科中選定部分教師上研究課,以課題組為單位,進行“說聽議評”的研究活動。研究活動,指向教師的“最近發展區”,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讓上課教師明確作業進課堂,教師精選精練,科學設計,以“課前3~5分鐘小復習(小預習)”設計和“課尾8~10分鐘當堂鞏固作業”設計的研究為主,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大膽打破傳統課堂模式,合理建構課堂結構。為讓研究有實效,學校讓每一位參與研究的教師填寫“最優化”課堂作業設計,明確作業設計要與課文相聯系,要給學生滲透一定的知識,培養學生一定的能力。
為了優化作業設計,追求高效的課堂教學,我校通過“同課異構”的三次研究方式,積極開展研究,觀察課堂變化,解決突出問題,探索解決方法。
(1)第一次研究情況
課堂變化:
①課堂中教師講少了,學生寫的時間多了;
②課堂結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作業走進了語文課堂。

原來現在開課認讀生字識記生字,寫生字課尾寫生字語段練習,完成《課堂作業》中的精選題型
出現的問題:
①部分教師為了寫而寫,教學中缺乏“情”的因素,人文性體現不夠。
②部分教師作業設計進入了一個誤區:一味地將《課堂作業》生硬地放入課堂,沒有做到根據學生的需要而精心設計。
思考與探討:
課堂作業應該更加注重實效性,不能太功利。在觀念轉變的同時,要避免教師們走入另一個誤區——為了作業而作業,從而失去了作業本來的意義。
(2)第二次研究情況
課堂變化:
①作業的設計更加精心,其中包含三類作業:課文后作業、課堂作業、教師自己設計的作業。
②教學中,作業的呈現比較自然順承。
出現的問題:
①作業設計的形式可行,但由于寫的時間長,課堂中缺乏朗讀的訓練。
②課堂作業沖淡了語文教學的情境。
思考與探討:
在不沖淡情感的情況下,如何讓作業成為學生理解課文的幫手,使作業與讀悟有機結合,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如何和諧統一,這是教師要思考的問題。
(3)第三次研究情況
帶著問題,我校又進行了第三次研究,五年級李翀瑜老師執教《刺猬》一課時,努力追求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教學中多處體現了“作業進課堂”的基本策略。(如上圖所示)

作業設計目的意義課前1.復習:聽寫、聯系課文填空復習鞏固上節課的知識,幫助學生回憶思路、喚醒方法2.預習:識記生字為本節課的學習作好鋪墊課中課后語段的練習(可選擇《課堂作業》中的題目,也可自己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強化訓練點、夯實知識點、拓寬能力點、梳理情感線當堂鞏固作業:以綜合性練習為主,可設計合適的寫話練習當堂整理所學知識、當堂進行查缺補漏
對于語文學科來講,“聽說讀寫”都是練習,“聽說讀”尤其是“讀”,教師們一般樂于運用,卻容易忽視寫的訓練,而寫是語文能力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皩憽奔仁墙虒W的手段,又是情感體驗的歸宿。那么,如何將“寫”與課文的學習、情感的體驗有機的結合呢?我校進行了努力地探索?!洞题芬徽n,是在前兩次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的再次實踐,從課堂效果來看,李老師設計的幾個練習并沒有破壞學生對課文的體會感悟,沒有打斷學生感受情感,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體悟作者情感。練習不是為了練習而設計的,而是為了讀書、為了體驗而“不得不”進行的。
我校課題組的教師站在新課程的高度不斷審視自己,不斷探索課堂教與學形式和方法的變革,對作業最優化的研究,初顯成效。但是作業進課堂,導致課堂發生根本變化的瓶頸問題,如課中隨講隨練的教與學關系的處理問題,講練結合、動靜結合、思維點和情感線結合如何在課堂中科學呈現的問題,如何真正的把思考權、話語權、習讀權還給學生等問題,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