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2.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現行的《推拿學》教學,一直沿用先課堂理論學習,后到醫院實習的模式,重理論而輕實踐;大多采取分步驟、階梯式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為主;學生也是在老師灌輸、手法演示中,模仿老師的手法操作。然而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學生感到一是難以掌握操作技巧,二是臨證不能正確熟練地運用手法,當面對病人時不知如何下手,老師則因照本宣科,講起診療知識索然無味,不能盡興。
現教授的學生為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此課程之前,學生已經系統學習過中醫內外科、骨傷科等臨床課程,在這些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各種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機及辨證分型,所以在有限的《推拿學》治療部分的教學課時中(共72學時,占36學時),還要在講述某個疾病時,每次花費半小時左右的時間來重復以上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說毫無新鮮感可言,甚至與上述科目的疾病分型有不少出入,讓學生感覺困惑,不知記住哪個好。為此,課程組在多年的推拿教學中總結出了“病例導入與直面臨床結合法”,在部分年級的《推拿治療學》教學中應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病例導入與直面臨床相結合,應用于《推拿學》的臨床治療部分。在療區設立教室,講完理論后馬上接觸臨床,使枯燥的理論教學更加形象、生動,能有機地將理論與臨床相結合。
2.1 病例導入 (1)課前布置學生查閱下一節課要講述疾病的相關資料,如疾病的病因病機、解剖生理、理化檢查、中醫辨證分型等;(2)在每講一個新病之前,教師都在療區教室用多媒體向學生先介紹一個以上疾病的相關病例,讓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判斷、分析、討論,教師以引導發問為主,并做小結;(3)教師著重講述疾病的臨床表現,主要通過哪個表現、用什么客觀手段確診,應與哪些疾病相鑒別,找學生模擬患者,教師演示在臨床上如何用推拿手法治療本病;(4)學生分組,在模擬患者的學生身上練習相關手法,教師在旁邊指導。
2.2 直面臨床 教室就在療區。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深入療區。教師在學生進入病房前,講解臨床注意事項。如果療區有此類患者,就讓學生直接接觸患者,了解患者患病過程,入院前治療史,發病的癥狀,治療后好轉情況,在患者允許的情況下,參與康復類治療。如果療區沒有此類患者,帶教老師就拿出以前積累的患者就診前后相關的理化檢查的CT、核磁片、化驗單、病例等,對照講解并讓學生參閱。
2009年3月-6月,課程組在2005級中醫臨床專業學生《推拿學》的臨床教學部分實施了病例導入與直面臨床結合法,學期結束后,與2005級骨傷專業實施傳統教學方法的同年級學生相比較(先理論后臨床),參加了統一的臨床實習前考試,對比臨床考試成績結果。結果:中醫臨床專業推拿臨床考試的平均成績(83.7分),明顯高于骨傷專業實施傳統教學方法的同年級學生的成績(74.3分)。
綜上,病例導入與直面臨床結合法在療區設立教室,講完理論后馬上接觸臨床,使枯燥的理論教學更加形象、生動,能有機地將理論與臨床相結合,達到了“早臨床、多臨床”的教學目的,為培養“實用型”人才找到了新的方法,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到其它臨床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