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歲
我對“分數”的思考與對策
■范永歲
近年來,教育對分數的追求似乎并沒有因為國家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而有所緩解,相反,在某些時候、某些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作為校長,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常常因此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
分數代表著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高低、學校教學質量的優劣。追求分數本是天理,無可厚非。但是,問題就出在過于追求上。正如真理朝前多跨越一步也會變成謬誤一樣,由于過度追求分數,出現了以只重應試學科教學忽視乃至擠占非應試學科教學,只重應試內容的教學忽視乃至放棄雖非應試內容但對學生素質發展確實有用的內容教學等現象。
那么,到底要不要在乎分數?該不該追求分數?
作為校長,既不愿意因追求分數而成為犧牲學生全面發展的歷史“罪人”,也不敢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使學生的分數下降,常常左右為難。
要正確對待分數就必須認清分數。分數是什么?分數是教育評價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教育的一種手段。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是教育過程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追求分數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教育領域內,不少人就是犯了把“分數”這個教育手段當成教育目的的錯誤。
既然分數是教育評價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就有必要弄清教育評價的功能。現實中,我們更多的在使用教育評價的區分和選拔功能,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忘記或淡化了教育評價的其它諸如診斷、改進、引導、激勵等功能。對基礎教育,特別是對小學來說,我們更應該重視教育評價的這些發展性功能。
還有一個問題要弄清的,無論是分數(一般指的是百分制)還是等級,其實質是一樣的:分數是細化了的等級,等級是粗化了的分數。把分數評價改為等級評價,只能稍稍緩解一下壓力,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根本的解決辦法只能是端正教育的目的,淡化教育評價的區分和選拔功能。
我們黃陂街小學一直被上級和社會認為是教學質量高的學校,學生在語、數、外學科競賽中獲獎成績一直在區內乃至全市名列前茅。我們的學生不僅“考得好”,而且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強,素質得到全面發展。我們的做法是:
1.用慧心教育理念為抓“分數”導航
近八十年的辦學歷程形成了我校“崇善尚智”的慧心教育價值觀。我們相信:“美好的心靈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智慧的頭腦是人生最大的財富,靈巧的雙手是創造幸福的法寶,強健的體魄是人生快樂的根基。”我們引導教師思考和關注教育的終極目的,“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塑造心靈”,努力培養具有“美好心靈,智慧頭腦,靈巧雙手,強健體魄”的一代新人,為學生的終生幸福奠基。我們引導教師樹立這樣的觀念:只關注學生學科考試分數不關心學生全面發展的老師不是好老師。我們倡導教師做自覺踐行慧心教育的理念,關注學生終生幸福的慧心教師。我們提出慧心質量公式:慧心+勤奮=高分數。
2.用慧心教學鋪筑好“分數”之路
我們緊緊抓住素質教育的主戰場,提出積極構建慧心課堂,讓課堂成為師生分享智慧、溝通心靈的場所,讓課堂充滿慧心的靈動。我們組織開展了“磨課”“同課異構”“四新”(新課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課等一系列教學研討活動,努力探索慧心課堂的規律。
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效率,幾年來,我們組織開展了學生作業研究。老師們創造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學生自擬作業題目,如“詞句收藏夾”“閱讀百寶箱”“耕心手記”等,調動了學生作業的主動性,體現了作業的個性;動手畫畫、剪剪、貼貼,讓學生用各種方式美化自己的作業,既培養了動手能力,又讓學生愛上了作業;語文老師的“接力作文”“道德儲蓄”“新聞快車道”,數學老師的“自選作業超市”“數學日記”既創新了作業形式,又拓展了作業的空間,讓孩子們通過作業得到了更多的收獲....
3.全面質量考核保證抓“分數”無偏差
我們的績效獎考核獎勵項目中既有各科“質量獎”,也有“育人獎”“慧心工作獎”,從而引導教師既要抓“分數”,又要抓育人;既要“分數”結果,又要在工作過程中貫徹慧心教育理念。我們堅持干部下年級組進行教學常規工作的督查,深入課堂聽課,下備課組參與集體備課活動,堅持做好每月的教育教學常規工作績效考核并及時召開全校月考核情況反饋會。通過全面質量考核有效防止了抓“分數”時出現的偏差。
(作者單位:武漢市江漢區黃陂街小學)
責任編輯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