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蒙 徐莉
金黃色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26例臨床觀察
楊蒙 徐莉
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金葡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又稱金黃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是由凝固酶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皮膚損害綜合征,是嬰兒期一種少見而嚴重的感染性疾病[1]。該病起病急驟,病程進展快,表現為全身性的紅斑、松弛性大皰、大片表皮剝脫,創面似Ⅱ度燙傷樣。重者可因發熱、進食不佳、嘔吐、腹瀉及并發敗血癥或肺炎而死亡[2]。兒童病例病死率3%~4%。我科2002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26例,現將病例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6例患兒均符合2003年趙辯主編的《臨床皮膚病》診斷SSSS的標準。26例中男14例,女12例;年齡最小45天,最大6歲,平均(2.9±0.2)歲,其中1歲以下8例;發病就診時間為1~10d,平均3.7d。26例中有7例按過敏性皮炎治療過,15例經不同抗生素治療,其中5例應用阿奇霉素,8例應用頭孢曲松鈉,2例抗生素不明。伴有上呼吸道感染11例,化膿性扁桃體炎4例,肺炎1例,其中有9例伴發熱。
1.2 臨床表現 皮疹多開始于面部,尤其是眼周、口周,口周皸裂明顯,逐漸蔓延,波及頸部、軀干部和四肢,皮疹部有明顯的疼痛及觸痛。發疹1~2d后,表面可起皺,繼而發展成水皰、松弛性大皰,尼氏征陽性,松弛性大皰的表皮脫落,出現紅色、潮濕的糜爛面,狀似燙傷。
1.3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 WBC<10×109/L 4例,WBC(10~14.9)×109/L 5例,WBC≥15.0×109/L 3例。C-反應蛋白升高7例,8例行肝功檢查無明顯異常,心肌酶CK-MB輕度升高2例,腎功能、血沉、抗“O”、支原體抗體檢查均未見異常。咽拭子細菌培養8例,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4例;皰液細菌培養6例,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1例;血培養5例,均未能培養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22例患者抗生素治療均選用頭孢曲松鈉,≤1歲50mg/(kg·d),>1歲80mg/(kg·d),采用靜脈滴注,1次/d。其他治療:4例合用苯唑西林鈉(苯唑青霉素),200mg/(kg·d),分3次靜脈滴注,同時給予退熱、止咳等對癥處理;嬰兒或體質弱、進食差的患兒給予支持治療。皮膚糜爛面采用暴露療法,18例局部涂抹濕潤燒傷膏,8例涂抹莫匹羅星(百多邦)軟膏。患兒用藥后,8例發熱患兒1~5d熱退,平均2.7d; 2~3d,皮膚觸痛開始消失,紅斑、水皰停止發展;4~7d糜爛面干燥、結痂、脫屑。全部病例均于5~10d治愈出院,平均住院7.5d。無一例復發。
金葡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多由凝固酶陽性噬菌體Ⅱ組的金葡菌71型引起[2],也可由3A、3B、3C、55型引起,但以71型多見[3],此種金葡菌產生表皮松解毒素引起本病,此種毒素可能通過蛋白水解產生作用[4],可致皮膚顆粒層細胞間的橋粒破壞,使顆粒層產生裂隙,產生松弛性大皰及表皮剝脫[3]。該毒素是一種外毒素,不產生抗體,由腎臟排出,嬰幼兒由于腎臟功能發育不完全,對此毒素排泄緩慢,使毒素在血中含量較高而較易發病。根據病史及典型皮膚特征此病診斷不難,但應注意與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鑒別,此外還應與猩紅熱、脫屑性紅皮病、大皰性表皮松解癥鑒別。在抗生素應用方面,金葡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有增加趨勢,據國內報道對青霉素耐藥率達90%以上,對苯唑西林鈉與頭孢唑林鈉耐藥率為30%,對萬古霉素敏感[5]。但由于萬古霉素的耳毒性、腎毒性,基層醫師常不愿把他作為一線藥物應用。臨床醫師就需要一種應用簡便、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抗生素。頭孢曲松鈉為第三代頭孢菌素,對金葡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且有以下優點:①半衰期長(8h),藥效穩定,可每日一次用藥;②對腎臟毒性小;③過敏反應少,藥典不要求做皮試。筆者在應用頭孢曲松鈉治療此病過程中,未見不良反應。此組22例應用頭孢曲松鈉治療,皆痊愈,治療結束后行1個月門診隨訪,均未復發且未出現并發癥。
[1]Harper J,Oranje A,Prose N.Textbook of pediatric dermatology[M].(1st ed).Oxford:Blackwell Science Ltd,2000:376-377.
[2]王光超.皮膚性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90.
[3]孟憲萍,孟淑英,項志風.金黃色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42例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6,24(8):628.
[4]Behrman R E,Kilegman R M,Jonson H B.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M].(16th ed).London:Harcourt Pub Ltd,2000:301.
[5]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947.
[6]江明性.藥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326.
10.3969/j.issn.1009-4393.2010.20.070
132011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 (楊蒙 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