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江漢區鄔家墩小學梁翠芝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實施美育
■武漢市江漢區鄔家墩小學梁翠芝
談到數學,你也許會立刻聯想到一串串枯燥的數字,一道道機械重復的算式,心中頓覺索然無味,無美可談。殊不知,在寬廣的數學領域中卻蘊含著豐富的美育資源。正像古希臘數學家普洛克拉斯所說那樣:哪里有數字,哪里就有美。只要我們教師善于去發現,善于去挖掘,每一堂課,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我們進行美育的好契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精心創設美的教學情境,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并去感受美,欣賞美,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課始,我滿面笑容地問:“同學們,雙休日你喜歡到哪里玩?”學生一聽興趣陡增,爭先恐后地舉手匯報。我就勢利導:“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數學游樂園游玩,有興趣嗎!”課件出示游樂圖:蔚藍色的天空中放飛著五顏六色的氣球;一棵棵樹郁郁蔥蔥,翠綠欲滴;摩天輪、森林小火車等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有節奏地運動著;人們一排排地坐在小火車、摩天輪等上面,整齊劃一。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了。一個個邊看邊發出感嘆:哇!游樂園里真美呀!“同學們,在這么美的游樂園里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嗎?”學生一個個認真思考,踴躍發言。整節課生動而有趣,學生在優美的情境、趣味的范圍中不但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興趣,而且發展了能力,并從中感受到了數學美,欣賞了數學美。
新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和團隊合作意識,而小組合作正是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和團隊合作意識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加以細心的引導,給予適時的點撥,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真正做到人人都參與,個個有收獲。讓學生在參與中深切體驗合作美。
針對我校的教研專題“人人參與,有講有練,講有目的,練有實效”,在教學數學第四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和復習“利用乘法口訣求商整理除法算式”時,我發給學生一張空白的表格,組織學生根據45句乘法口訣寫出45道除法算式。寫好后讓學生以六人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為了更好的發揮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小組活動前先提出要求:(1)先獨立思考按什么規律排列,再組內交流。(2)聽從組長指揮,做好分工合作。(3)每個同學都要給予發表意見的機會,盡量照顧學困生。小組活動開始了,每個小組在組長指揮下根據學習要求,充分交流,在活動中,學會提出問題,學會傾聽;我深入到小組,參與合作,發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學困生大膽嘗試,相信自己。在教師的細心引導下,小組活動順利高效。然后各組確定代表與全班同學交流,有的按除數相同的規律進行整理,有的按商相同的規律進行整理,等等。這樣既培養了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律辦事的思想方法,又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集體觀念和創新能力,充分體驗了合作交流之美。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耐心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經歷實踐的操作過程中去應用數學美和創造數學美。
如教學二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這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在方格圖的左上端畫一三角形,中下端畫一上底長下底短的等腰梯形,把三角形向右平移8格,等腰梯形向上平移6格后看組成了一個什么樣的圖案,學生根據平移的二要素將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按要求平移的格數平移后驚喜地發現竟然組成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帆船。學生激動不已。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利用所學的平面圖形進行設計,平移一定的格數后能組成漂亮的圖案。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設計出了一幅幅美麗的圖案。數學課堂也因此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大家都在努力創造屬于自己的那份美麗與精彩。我把一幅幅美麗的圖案粘貼在黑板上,組織學生排成一路縱隊進行欣賞。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之美,陶醉到自己創造的數學美的愉悅之中。
數學課堂教師的評價語言對與學生自我認識,自信心地建立相當重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可見數學課堂教師的語言美是心靈溝通、師生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礎。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同表現教師用心給予評價,對他們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及時肯定。讓學生在評價中感受美,提高審美情趣。
剛接手二年級一班和二班兩個班的數學時,上第一節課,學生一個個用一種陌生的眼神望著我。我含笑打量著每一個人,和藹地用眼神向每一個人傳遞著友好信息,然后作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姓梁,是你們的大朋友。從今天起我們一起學習,共同攻克數學中的每一個難關,愿意嗎?學生們用響亮的童音回應我。學生和我的距離拉近了。開始上課了,我讓學生從四件物品(壹角硬幣、曲別針、三角形學具、方木塊)中選一件不同物品量數學書的寬,他們根據指導的量的方法認真測量。讓學生匯報結果及回答“量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時,我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給予不同的評價:“你量得真準確,我贊成你的方法!”、“真能干,你的語言表達能力太強了!”、“好樣的,你的動手能力真強!”、“太棒了!你的發言很有個性。”、“不得了!你的語言概括性太強了。”學生的能力得到了肯定,自信心增強了。在愉悅的評價中感受到了語言美,學生的審美情感再一次得到了體驗。
數學本身處處充滿美的韻律,數學的課堂時時閃爍著靈動的美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美育,要認真體會小學數學中美的內涵,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創造、分享數學之美。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