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源
簡論生態課堂的構建原則
■黃寶源
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生態課堂”中的“生態”通俗的講就是“生活、生成、生動、生命”的“效果、狀態”,簡言之就是要追求一種最佳的課堂教學狀態。借助于生態學的概念來理解,生態課堂就是依據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以生態視角考察課堂教學,從學生、教師、內容及其課堂環境的相互關系中探索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生態課堂思想的核心是生態系統觀、整體觀和聯系觀,生態思想以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和整體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而不是以人類或任何一個物種、任何一個局部的利益作為價值判斷標準。生態課堂以尊重生命的價值為前提,以自然、和諧、效益、互動的課堂環境為平臺,以師生富有個性、自主、創新、協調發展為方向,以追求教學質量與生命質量的整體提升為目標,使課堂成為一個有機的生態整體。
生態課堂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多元的、豐富的系統。構建生態課堂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師生教與學觀念的更新、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的營造、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完善、師生協同發展的整體效應的提升等。生態課堂的構建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以生為本原則是構建生態課堂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以生為本,就是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教學環境氛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感情、關注學生的共性和個性需求,教師的角色不再只是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困惑的指導者。教師要獲得學生的充分信任,“親其師,信其道”,要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往與對話。以生為本,就是要真正落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應成為課堂的重要學習方式,堅決避免教師“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以生為本,就是要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一切狀態,包括學生的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量,發表的意見、建議和觀點,提出的問題、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及時調整課堂的內容、節奏和方法,讓課堂這個“生態系統”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得到自然、和諧、快樂的成長和發展。以生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以學定教。教師要力求準確把握學情,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在氛圍營造、內容揚棄、方法選擇、課堂評價等各方面都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來確定。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所考量的不再是教師課前預設教案的完成情況,而是師生在交往與對話特別是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共同發展過程中,教師能否成為課堂生成性資源的發現者、重組者和引導者,進而引發教師知識結構的重組,引發情感的體驗和共鳴,引發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的變化,從而提升科學修養和人格修養。
傳統的課堂,教師使用的是統一的教材、教學用書,教師只需抓綱務本、照搬教材,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相去甚遠。而近些年所謂的“優質課堂”,往往準備充分、反復試教、節奏井然、預設精確、手段多樣、異常熱鬧……課堂里所有的環節和步驟被“格式化”,表面的熱鬧與華麗掩蓋不住課堂的蒼白與虛空,遠離了課堂的本色與厚重。這些都與生態課堂回歸生活的原則格格不入、背道而馳。學校即社會,課堂即生活。課堂回歸生活,就是要將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現實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求知、體驗和思考,讓課堂回歸生活的本來面貌。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將課堂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讓學生在課堂生活中接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慧,培養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另一方面,教師和學生可以將豐富的、開放的、動態的生活話題、熱點、焦點、難點、亮點引入課堂,讓生態課堂煥發動人的生活的色彩。回歸生活,讓課堂更加貼近師生,讓學生更加充滿興趣,讓課堂更加生動而富有魅力。
課堂的開放性和學生的差異性決定了生態課堂一定是動態生成的課堂,沒有了動態生成可以肯定地說它不是生態課堂。預設和生成是辯證的統一,只有刻板的預設和照本宣科的講授,學生將失去作為生態課堂的主體的靈動性;而那些充滿開放的、富有預見的、靈活多變的預設,又能使課堂的生成擁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可能。對于教師來講,敏銳的捕捉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異常重要,這往往是富有動態生成的課堂的重要保證。對于學生來講,課堂上的靈機一動、節外生枝、另辟蹊徑、反常思維等等都有可能成為非常寶貴的課堂資源,都會為課堂教學生成帶來新的更大的可能。即使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失誤,說不定對其他學生來說就是非常寶貴的經驗,為學生本人和其他學生提供很好的借鑒,教師要充滿智慧,善于捕捉并靈活處理,使課堂在一個開放、動態的系統中自然地和諧地向前發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張揚,如此一來,課堂的厚度、深度、寬度將得到更好地增強。
生態課堂將教師與學生看作富有個性的鮮活的生命群體和個體,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教育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的指導下,通過師生、生生的交往與對話,使學生在自然的、開放的、多元的、生動的、富有差異的課堂氛圍中,追求學生生命群體和生命個體的發展,追求師生生命質量的提升。構建生態課堂,就是要以人為本,從關懷師生的生命出發,關注師生在課堂上生命的狀態,切實讓學生在寬松、從容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強能力,發展智力,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切身體驗。通過具有個性化、情感化、智慧化的知識養育、心靈潤澤,讓生命變得豐富、厚重。這樣,教學過程就成為了生命被激活、被發現、被欣賞、被豐富、被尊重的過程,成為了生命自我發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華的過程。努力追求并實現師生和諧共生、生命發展是生態課堂的本質屬性和落腳點。
武漢市常青第一學校)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