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鳳 張英華 席曉鳳
腰間盤突出癥是骨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好發病之一。多見于青壯年,80%發生于20~40歲之間。臭氧介入治療腰間盤突出癥是近年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最先進的微創技術。該項技術已在國內外廣泛應用。我科2007年10月開始開展DSA引導下臭氧介入治療腰間盤突出癥患者50例,術前術后周密的護理工作避免了嚴重并發癥的發生,保障了手術的成功。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在18~68歲之間。病史3個月~5年,其中L3/44例,L4/534例,L5/S112例。平均住院7天。所有患者均表現為腰痛,一側或雙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冷感,跛行,甚至出現馬尾神經癥狀。經CT或MRI檢查證實為腰間盤突出。
1.2 方法 對50例腰間盤突出癥患者行經皮穿刺臭氧介入治療,加強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術后指導臥位及康復鍛煉。
術中經DSA精確定位,穿刺成功率100%。全部患者均于術后1~5天原腰腿痛癥狀明顯減輕,2周后癥狀逐漸消失。本組病例中均未出現神經根損傷或椎間隙感染及術后并發癥。隨訪3~6個月,有效率達95%以上。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臭氧介入治療是該種疾病的新方法,患者首次接受治療,個別人對治療效果有疑慮,也有患者對治療效果期望值過高。護士應因人進行心理護理。應詳細向患者介紹手術的目的及注意事項,說明部分患者術后2周左右有反跳現象,髓核消融需要一定的過程,一般術后3個月達到最佳效果。并以實例向患者說明其療效,消除患者對這一微創手術的擔憂與恐懼,耐心細致地幫助其正確對待疾病,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3.1.2 術前準備 (1)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心電圖、胸透及檢驗檢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況。(2)指導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防止術后排便困難和尿潴留的發生。(3)“原木”翻身訓練即軸位翻身訓練。為防止術后翻身不當引起并發癥,術前一天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軸位翻身訓練,無論何種臥位,翻身時身體由上至下像“原木”一樣緩慢直線翻動,為術后正確翻身做準備。
3.2 術后護理
3.2.1 體位 術后矚患者臥硬板床24h,翻身遵循“原木”翻身原則。24h后可在腰圍保護下下床自理大、小便,3日后可下床活動,但應注意動作幅度不宜過大、過快、過猛。4~6周內避免劇烈活動和勞累。
3.2.2 心理護理 告知患者治療后可能會出現腰痛、坐骨神經痛等癥狀加重反應,是由于治療后椎間隙組織脹滿、輕度水腫,神經受壓所致,一般24~72h后會減輕,以解除患者心理負擔,配合治療護理。講解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嚴格按照計劃循序漸進,堅持進行。
3.2.3 一般護理 術后6h按常規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密切觀察穿刺點有無紅腫、疼痛及體溫變化情況。注意患者疼痛改善情況及下肢感覺、運動功能。給予患者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臥床期間注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保持大便通暢,加強生活護理,保持床單位干燥、整潔。
4.1 術后1~3天 睡硬板床,臥床休息7天。平臥時雙膝下墊一枕頭使腰部充分休息,盡量減少活動范圍,坐、行走時宜加用護腰帶。
4.2 術后4天~2周 避免長時間坐立,一次坐立時間在15min之內。可進行輕微腰部伸展運動,嚴禁提舉重物。
4.3 術后3~4周 腰部及腹肌鍛煉;步行鍛煉,可根據情況爬一定坡度,游泳鍛煉。
4.4 術后6個月 經循序漸進的腰背肌鍛煉,部分患者可恢復重體力勞動。6個月內禁止負重及參加劇烈運動,并定期返回醫院復查及做好電話隨訪。
經皮穿刺臭氧介入治療腰間盤突出癥具有手術安全、操作簡便、創傷小,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對50例患者的臨床護理,我們體會到我們體會到加強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理護理、術后觀察及護理,以及患者的康復指導,對手術成功具有重大意義。
[1]劉玲霞. 臭氧聯合膠原酶介入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護理[J]. 醫用臭氧臨床應用論文匯編,2008. 6: 17.
[2]肖越勇. 脊柱介入治療技術[M]. 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 9. 1. 1.
[3]西力扎提. 臭氧治療腰間盤突出癥70例臨床療效分析[J]. 創建無痛醫院高峰論壇暨首屆青島國際臭氧治療研討會,200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