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春
(浙江工業大學,浙江 杭州 310023)
一個發達城市必定擁有高度發達的服務業。根據國內外發展經驗表明,人均 GDP超過 3000美元后,社會就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發展從主要依靠第二產業拉動,逐步轉到依靠服務業來拉動。因此,近年來,各級政府對發展服務業非常重視,2007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200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浙江省杭州市也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上述政策措施的出臺,促進杭州市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并日益成為杭州市發展的“新藍海”和“新增點”,成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中之重的產業。
近年來,杭州市服務業在調整結構、優化發展中實現了新的突破和跨越,呈現出總量擴大、質量提升、投入加大、亮點凸現、貢獻增多和后勁勃發的良好態勢,服務業在全市經濟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現:
1.總量不斷增加。2009年杭州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 2473.52億元,對 GDP增長的貢獻率為 64.6%,超過二產貢獻率 30.7個百分點。2010年第一季度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 542.58億元,在全省占據首位,高出第二位的寧波 122.68億元。
2.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5—2008年,杭州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等傳統服務業持續增長,但比重有所下降。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批發和零售、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 17.0%、16.7%和 16.2%,在整個服務業中所占比重由 2005年的 33.2%下降到 2008年的 31.0%,下降了2.2個百分點;而以金融、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為代表的新興服務行業快速發展,在整個服務業中所占比重由 2005年的 52.5%提高到2008年的 56.0%,提高了 3.5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等新興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 20%以上,分別達到 26.4%、25.3%、20.7%。
3.對地方財政的貢獻進一步加大。2008年,杭州市服務業創造稅收 452.52億元,比上年增長 17.6%,增幅高于全市財政總收入增幅 2.1個百分點,服務業稅收占全年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到 49.7%,比上年提高 1個百分點。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創造稅收 133.93億元、比上年增長 18.5%;房地產業創造稅收 119.56億元,比上年增長 5.0%;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創造稅收 69.45億元,比上年增長 23.4%;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創造稅收 44.82億元,比上年增長 5.6%。四個行業創造的稅收占全市服務業稅收的 81.3%,對全市服務業稅收貢獻居前列。
4.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進一步顯現。服務業由于行業眾多,就業形式靈活多樣,伴隨城市經濟的發展和職工收入的增加,其在“擴內需,促民生”中作用日益凸顯,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是解決就業的重要渠道。截至 2009年9月底,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平均從業人員達到 55.2萬人,同比增長 7.4%。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兩大行業從業人員分別達到 5.6萬人和 6.72萬人,同比增長 16%和14.9%,增幅分別高出全市服務業企業平均水平 8.6和7.5個百分點。從業人員 100人以上的企業有 1026家,比上年增加 47家;500人以上的企業有 142家,比上年增加 12家;1000人以上的企業有 47家,比上年增加 9家。
1.增速減緩。由于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2008年杭州市服務業增速減緩,服務業增加值增幅比三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比上年回落 2.4個百分點。從主要行業來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等行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但房地產業回落明顯,其中商品房銷售“量價下滑”,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 37.7%,增幅比上年回落 88.8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下降 30.1%,比上年回落 115個百分點。同時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延伸,以及國際需求減弱、工業經濟持續回落和消費信心下降等因素的影響,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幅分別比上年回落3.6和 7.3個百分點。
2.服務需求減弱。由于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對服務業的相關行業的傳導影響,杭州市服務業呈現出需求減弱的態勢。一是部分商務服務業增幅回落。2008年,會計審計稅務服務、社會經濟咨詢、職業中介服務、旅行社等行業的限額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增幅比上年分別回落 2.2個、4.4個、14.9個和 9.7個百分點;二是交通運輸領域增速減緩。由于制造業產品銷售量增速趨緩,庫存量上升,直接影響到杭州市交通運輸領域。2008年,杭州市全社會貨物量比上年下降 0.1%,增速比上年回落 8.0個百分點;全市限額以上道路運輸行業企業營業收入增幅回落 11.0個百分點;三是廣告傳媒行業經營收入和效益下降。由于工業和房地產企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資金緊缺和經營困難,因此大量減少了在新聞行業上的廣告投入,導致主要依靠廣告收入為主的新聞行業收入和利潤回落,其中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兩大主要媒體營業利潤增幅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3.利用外資回落。2008年,杭州市服務業新批外商投資項目比上年減少 30個;服務業合同外資增幅比上年回落 60.7個百分點;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增幅比上年回落 65.3個百分點。從分行業上看,租賃商務服務業和房地產業利用外資快速下降,其中租賃商務服務業合同外資 3.8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 76.8%;房地產業合同外資9.8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 21.2%,實際利用外資 6.8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 12.2%。
1.優化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要打破行業壟斷,鼓勵和支持各類資本特別是非公有資本進入國家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各類服務行業和領域;就市場準入、稅費、就業、融資、用地、價格、產權變更等方面出臺有關政策的扶持意見,實行分類指導,對文化創意產業、服務外包、樓宇(總部)經濟等新興重點產業進行重點扶持;繼續穩妥推進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城市供水供熱供氣、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可以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委托企業經營。鼓勵社會力量增加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體育、建設等方面的供給。
2.找準杭州市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在服務業內加大“休閑產業”的培育力度,尤其是文化產業、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包括免費開放植物園,還生態于民等舉措。同時,培育提升一批特色潛力行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優勢明顯、競爭力強的旅游休閑產品。
3.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堅持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兩輪驅動、互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鼓勵發展專業化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服務,積極推進中介服務業發展。
4.加快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整合改造提升專業市場(農貿市場),加快推進社區服務業發展,保持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加快發展杭州五縣(市)及農村服務業。
5.要注重培育新型業態。積極打造杭州市成為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實施服務外包三年行動計劃,建設中國電子商務之都,推進長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建設。
6.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結合杭州市服務業部門特點,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崗位技能培訓;積極實施“借腦工程”,采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引智策略,建立無國別、無地界、無身份區別的人才“綠色通道”,尤其對文化創意、樓宇(總部)經濟、服務外包、金融保險等新興行業的緊缺人才、高新技術學術帶頭人、重點項目關鍵人才,要給予充分的優惠條件招攬引進;建立和完善服務業人才的競爭、激勵和用人選拔機制。營造有利于服務業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
7.加強招商引資。要吸引更多社會投資參與杭州市現代服務業發展,逐步建立起投資主體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融資方式多樣、中介服務規范、政府調控有力的新型投融資體制。創新融資方式,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籌措資金;推動銀企合作,引導商業銀行在獨立審貸的基礎上,積極向各類符合貸款條件的服務業企業及建設項目發放貸款。
[1]黃少軍.服務業與經濟增長[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2]周振華.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3]杭州市委、市政府 .杭州市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N].杭州日報,2005-03-27.
[4]蔡奇.舉全市之力,把服務業打造成杭州的“首位經濟”[J].杭州科技,2009(5).
[5]汪璐,洪光豫 .服務業成為杭州發展主引擎[EB/OL].杭州金融網,2010-0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