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蓮
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中元認知策略的培養*
●杜秀蓮
針對當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中缺乏元認知策略的表現,提出培養在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中培養元認知策略的建議:培養元認知意識,豐富元認知知識;細化學習目標,總結學習效果,調整學習計劃,加強元認知監控能力;加強自我評估,矯正學習方法,調整學習策略,強化元認知意識。
自主學習;元認知策略
自主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20世紀60年代初,西方教育者就提出把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作為教育目標。70年代,語言教育者開始提出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Henri Holec把“自主學習”概念引入第二語言教學法,并應用于成人語言學習中。特別是到80年代,研究者以學生為中心做了大量的研究。90年代自主學習被引入中國教育并被作為解決傳統語言學習低效率問題的方法之一。自主學習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并強調學習者自我參與和自我引導,受到了外語教育者和教學者的廣泛關注。
自主學習能夠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適應不同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學習策略、學習個性,給學習者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和時間,以有效地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并最終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自主學習有助于使課堂教學延伸至更無限制的學習過程,此外,學生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通過不斷地練習、反饋來吸收、掌握課堂知識。自主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學習者并非生來就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需要接受必要的指導、建議和支持以掌握如何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同時,由于缺乏語言學習環境和真實材料資源,自主學習者個體的需求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目前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研究可謂轟轟烈烈,但實際上卻難以取得成效。這主要是由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習策略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元認知能力的培養。
自主學習的主要特征是學習者能夠承擔學習的責任,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和態度。元認知策略與自主學習息息相關。在英語學習中,培養和指導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使用元認知策略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為積極主動地尋求知識,即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也明確要求“各校在教學中安排一定的學習策略,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也就是說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策略型學習者。
(一)元認知策略的含義
元認知策略是培養學習者自主性的關鍵。Wenden(1985)指出:“學習者運用元認知策略監控、管理或自主自己的學習”。O’Malley等已指出,“沒有掌握元認知策略的學生基本上是一個沒有方向和沒有能力評估自己的進步、自己的成績和確定自己未來的學習方向的人”(Wenden,1991:24)。顯然,元認知策略是使學習者承擔自己學習責任的高級管理方法或工具。
計劃、監控和評估是元認知策略的三個主要的功能。它們也是通向自主學習的一座橋梁。計劃性指的是學習者應該就要學習的資源和策略做出決策。也就是說,學習者必須對為什么、什么時候對什么內容的學習做出決定。同時還要對未來學什么、怎么學做出決定,他們需要確定目標和評估成績的標準。監控性即個體在認知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認知活動積極進行監控,并相應地對其進行調節,以達到預定的目標。評估性是指學生評價學習效果和目標的實現程度。
(二)元認知策略對自主學習的影響
國內外眾多研究發現,成功的學習者更善于運用元認知策略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計劃、監控和調整。Wenden(1987),O’Malley and Chamot(1990),Nunan(1997)等的研究表明,元認知策略對語言學習至關重要,是使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的關鍵,是區分成功學習與不成功學習的一個重要變量。Anderson (2002)指出,使用元認知策略可以激發自主學習者的思維,改善學習效率和提高學習成績。王篤勤(1999) 1997-1999年在北京46中所做的元認知策略培養表明,策略培養,尤其是元認知策略的培養,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增強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紀康麗(2002)通過對清華大學一年級學生進行元認知能力培養實踐,發現元認知能力培訓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促進作用,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證明了元認知能力培訓的可行性。
從上述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掌握了元認知策略就意味著學生們能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任了。能夠管理或監控自己學習的學習者就可以被稱作是一個自主學習者。換句話說掌握了元認知策略的學生,基本上就是一個學有方向,并且有能力評估自己的進步、成績和有能力確立自己未來學習的學習者。
(一)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意識,豐富學生的元認知知識
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英語學習策略課程,向學生系統介紹各種英語學習策略,特別是元認知策略,加強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認知,包括對自我的認知,對語言學習任務的認知和語言學習方法的認知,從而豐富學生的元認知知識。該課程應該由既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又了解外語教育教學理論的優秀教師任教。開設這樣一門課程可以使學生一進入大學校園就意識到高等教育同中學教育的區別,樹立自主學習觀念,掌握自主學習方法,早日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與此同時,邀請國內外研究學習策略的專家學者舉辦各種有關學習策略研究的學術講座,邀請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交流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讓學生了解很多語言學習成功者在日常的學習中都運用了元認知理論的指導,認識到具備這方面意識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在課堂內外也不失時機地把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如提高口語水平常用的方法,提高寫作、聽力、閱讀水平常用的方法等有意識地傳授給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意識,豐富其元認知知識,營造出大學校園濃郁的自主學習氛圍。
(二)細化學習目標,總結學習效果,調整學習計劃,加強元認知監控能力
教師應協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確定學習目標,把學期目標分成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如本學期的詞匯量達到多少,聽力水平達到什么程度,閱讀速度及寫作水平分達到什么目標等等,并把目標進一步細化到每周甚至每一天。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語言材料,收集學習資料,確定學習技巧,擺脫掉中學時不良的學習習慣。定期讓他們寫學習總結,包括學習上的收獲和存在的困難,反思階段性學習情況,客觀地認知自己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對學習過程進行積極有效的監督、控制,從而加強其元認知監控的能力,做個成功的英語學習者。
(三)加強自我評估,矯正學習方法,調整學習策略,強化元認知意識
通過讓學生寫學習小結和考試小結、寫日記、建立學習檔案等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等有效的活動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學習做自我評價。O’Malley &Chamot(1990)認為自我評估是學習者從內部建立一個評判自己學習活動的十分恰當的有效標準,該標準能夠幫助學生評估學習效果,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必要時并給予矯正。教師也要對學生自主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做出適當反饋,幫助學生及時看到學習的效果和不足,不斷調整學習策略,學會自我監控和評估學習過程,努力克服自身的惰性和依賴性,逐漸形成元認知意識,從而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自覺的使用元認知策略。
綜上所述,元認知理論為大學英語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新的教學和研究領域,教師要充分理解和應用元認知理論,把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之一,以實現學生的自我意識的內在變化和學習觀念上的徹底改變,真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略)
(責任編輯:劉延梅)
book=42,ebook=31
杜秀蓮/山東政法學院外語系副教授
*本文系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重點課題“元認知策略的培養和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