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茜
從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的公立學校就備受指責,被譏諷為用全球最高的投入維持最低效的辦學水平,抱怨一直延續到新千年開始。2002年,新上任的小布什總統簽署了美國有史以來最野心勃勃的教育法案——《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決心改變美國公立學校的低效狀況,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法案簽署后在全美掀起了一場改進低效學校的熱潮,“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法案,而是作為一個理念引導著美國教育改革的實踐。
作為美國的第四大學區,邁阿密戴德郡學區(Miami-Dade County Public Schools)在改進低效學校中表現突出。邁阿密戴德郡學區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東海岸南端,學生主要由拉丁裔學生和黑人學生組成,分別占全體學生總數的60%和28%。[1]在過去的2004-2007學年中,戴德郡以其富有特色的“學校改進區”計劃(School Improvement Zone,以下簡稱改進區計劃)而被全美所關注,也因在提高低收入群體學生和少數族裔學生學業水平上取得的突出成績而被提名為美國2008年 “城市教育獎”(The Broad Prize for Urban Education)的候選學區之一。
2004年,戴德郡學區在新任公立學校主管魯迪·克魯(Rudy Crew)的倡導下提出了“學校改進區”計劃,執行時間是2004-2007學年,其目的在于短時期內改進戴德郡39所低效學校的狀況,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改進區是根據學生需要所組成的一個虛擬學區,而不是按照地理位置劃分的學區,包括20所小學,11所初中和8所高中[2]。改進區學校既接受地方學區的領導,也接受改進區的領導。
在該計劃實行的三年時間里,改進區學校將會獲得戴德郡學區所提供的大量資金支持和專家幫助。要成為改進區的一員,這些學校必須至少符合以下三項標準中的兩項[3]:
1.學生學業成績連續三年表現出很低的水平;
2.附屬小學、初中和高中呈現低效狀況;
3.學校發展過程中出現公認的領導問題。
目前,受益于此計劃的學生有43,960人,其中黑人學生占66%,西班牙裔學生占30%[4]。
“學校改進區”計劃是一個全方位的計劃,它致力于通過改進區、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合作來對學校和學生產生影響。
有效的行政支持是學校改進的重要保障,改進區在行政管理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從而能夠為學校、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1.專業化的管理團隊
改進區在領導上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引入專家團隊,與行政人員共同管理學校。改進區領導團隊由一位主管和兩名主管助理組成。其中,主管負責協調改進區各方面的非學術性事務,兩位主管助理則負責為學校提供學術性的專業幫助。兩位主管助理有明確的分工,一位主要負責小學方面的指導,另一位指導中學。同時,他們還各自擁有一個由課程、教學、領導學等方面專家組成的團隊。任何學校只要有所需求,這個專家支持團隊將會隨時為其提供幫助。
與改進區領導團隊的分工相類似,一些改進區學校也采取了這種領導方式,允許一位校長專注于學校的學術發展,另一位負責非學術的事務。
這種區分學術性事務與非學術性事務的領導方式使得管理者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領域去專心工作,而不用擔心被一些瑣事所打擾。同時,明確的分工也使得責任分配更加清楚,方便績效考核。
2.嚴厲的記分卡制度
有效管理一個龐大的學區需要嚴格的監督制度。在這方面,改進區實行平衡記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s)來監督每所學校是否達到了其所制定的目標。
改進區學校的每位教師和校長都有一個與改進區計算機系統相聯網的記分卡,記分卡詳細記錄了每個學生的成績波動。教師可以通過記分卡了解班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校長可以通過記分卡查看學生成績,從而掌握每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同樣,改進區可以通過記分卡監督每所學校學生的學習情況,追蹤和預測各個學校乃至整個學區的趨勢。記分卡制度的實行使得改進區對每所學校學生成績的變化了如指掌,有助于改進區對學校的監督,同時也方便改進區為各個學校提供適時的幫助。
記分卡還與每位校長和教師年終的評價與獎金聯系在一起,計分卡記錄良好的員工會在年終獲得年工資的7%作為獎金,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鼓舞,因此受到了許多教師和校長的好評。霍華德·麥克米蘭中學(Howard D.McMillan Middle School)的校長說:“記分卡制度使得我們在對教師工作進行評價的時候更加客觀,因為每位教師的工作成績都被量化了。 ”[5]
3.領導準備計劃
校長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靈魂,改進區計劃在實行中十分重視對校長及其助理的培訓。
2004年,克魯上任后在短期內解雇了一大批不合格的校長,并且實行了三個領導準備計劃,以加強現任校長的領導技能,同時對準校長進行培訓。這三個計劃包括校長助理準備計劃 (Assistant Principal Preparation Program,)、校長準備計劃(Principal Preparation Program)和資深校長計劃(Superintendent's Urban Principals lnitiative)。一位學區管理人員這樣評價領導準備計劃:“我們有想成為校長助理的教師,有想成為校長的校長助理,也有富有經驗的校長可以為他們提供指導與幫助。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提高他們的領導力,整個計劃都基于一批富有競爭力的人們可以在城市中很好的工作這一理念。”[6]
領導準備計劃最大的特色不是僅僅為校長和準校長們講授關于管理學的各種理論,而是采取師徒制的方式對他們進行訓練。每一位改進區校長或者校長助理在上任之前都會在一位資深校長的指導下實習一年。實習期間,他們會在與資深校長相處的過程中熟悉學校的各種日常工作,并且深入學校管理實際,了解各種決策的制定和執行過程,將書本上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
總之,領導準備計劃的作用就是為想在職業生涯中更進一步的教師、校長助理和校長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
教師是改進區計劃實行中的核心環節,沒有教師的合作,要想實現學校改進和學生進步都只是空談而已。為此,改進區采用各種方法試圖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1.將數據作為教學的重要參考
在威廉·特納技術藝術高中 (William Turner Technical Arts Hish School)九年級的一節代數課上,學生們分成小組坐在桌前,正在用新學的數學公式計算一個虛擬借貸問題。“別忘了我們昨天剛剛復習過的公式,復利是如何計算的呢?”老師馬歇爾·托馬斯(Marshall Thomas)提示學生。教室墻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表格,詳細記錄了學生在各種測試中的成績。表格中顯示了不同學生對每個概念掌握的不同熟練程度,托馬斯還將學生的成績變化用紅筆進行了標注。每天,托馬斯都用這些不斷變化的表格來指導他的教學進度和方法。如果他發現某一個概念沒有被大多數學生所熟練掌握,就會對此概念集中進行大量的練習,這節課的練習內容就是復利計算和遞歸函數。
托馬斯之所以能將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得一清二楚是因為改進區要求所有注冊學生按時在網上進行測試,教師可以隨時看到每個學生在每個階段的測驗成績,甚至包括每一道小題的得分情況。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從網上看到學生的出勤率等其它紀律表現情況,實現對學生多方面的評估。教師們每個月都會聚在一起分析這些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的結果會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學生,找到學生在學習中最薄弱的環節,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
2.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為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改進區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專業發展機會與專業支持。
改進區為每所學校配備了一個教練式的專家支持團隊,這個專家支持團隊由語言學、數學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專家組成。他們會根據每位教師的實際需要,為其量身打造一套適用于自身的專業發展計劃,并根據這個計劃對教師進行培訓。
另外,改進區要求教師每年花56個小時的時間參與專業發展計劃,比非改進區學校的教師多出了32個小時。同時,改進區教師還被要求每天在學校多工作一個小時,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輔導。所有這些額外工作的補償就是與非改進區學校的教師相比,他們的工資高出20%左右,許多教師都為能有這樣的機會而感到興奮不已。
除了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專業發展機會以外,改進區還隨時為教師提供專業支持。改進區和學校的專家支持團隊會一直關注網上學生測試成績的變化,當數據顯示某校學生在某一學科的成績有明顯下降時,改進區和學校的專家支持團隊會立刻為此科目的任課教師提供幫助。課程與教學專家會與教師一起探討問題出現的原因,通過改變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手段促進學生的學習。改進區教師們對這種指導方式非常滿意,他們認為這種方式能夠使計算機中的數據真正服務于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僅對學生成績的提高有幫助,也能使自己的專業水平得到提升。
3.浸入式的工作環境
與教師專業發展互為補充的是改進區學校為教師提供了一種浸入式(job-embedded)的工作環境。學校要求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所有在學校聽到的談話都應該與學生的學習和日常教師的教學工作有關。學校鼓勵教師相互之間探討教學心得,與學校的專家和領導交流工作發現,共同解決所面對的棘手問題,努力使學校形成一種濃厚的學習與工作氛圍,使每個生活、工作于其中的個體都受到這種氛圍的感染,從而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投入到教學事業中。
學生是改進區計劃的最終受益者,改進區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使其獲得進步。改進區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加強對學生的幫助。
1.強化測驗的作用
改進區學校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評估測試,包括每月測評、全區中期測評和佛羅里達綜合評價測試(Florid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est),以便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每個月,改進區和學校的專家、教師都會根據測試成績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從這些數據中,學校教師以及專家團隊就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輔導。小組輔導、個別輔導等形式都廣泛應用于改進區學校。
2.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
根據學生在不同學科的測試成績,改進區學校會為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學校為在閱讀、數學、科學和社會課落后的學生提供了許多可選擇的學習計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是否參加。
以閱讀為例,改進區學校實行了早期成功計劃(Early Success)、飛向成功計劃(Sore To Success)、航行護照計劃 (Voyager Passport)和學術閱讀180計劃(Scholastic Read l80)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7]其中,早期成功計劃、飛向成功計劃和航行護照計劃主要是針對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設立的。佛羅里達州根據學生是否存在閱讀困難以及困難程度將所有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就讀的學生劃分為三個級別。第一級學生是幼兒園——五年級在閱讀中沒有任何困難的學生;第二級學生是在三年級留過級的學生;第三級學生是在三年級留級超過一次的學生。早期成功計劃和飛向成功計劃是為第一級和第二級學生準備的,航行護照計劃是針對第三級學生的。學術閱讀180計劃是針對中學階段有閱讀困難的學生而設的。這類課程通常由教師、閱讀專家、受過訓練的輔導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員講授,課程時間在30-40分鐘,授課人數控制在3-6人,采用支架式教學模式。許多閱讀有障礙的學生都從這些計劃中受益匪淺,初嘗了閱讀的樂趣。
數學、科學和社會課的輔導形式與閱讀課相類似,都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提供個性化的幫助。
改進區要求在各種測試中表現不佳的學生參加課外輔導計劃,這些學生每天必須在學校多學習一個小時,這樣一年累積下來會比其他學生多學習10天。同時,改進區學校還要求在全州測試中遠遠低于平均成績的小學生花雙倍的時間在數學和閱讀的學習上。對于有類似情況的中學生,改進區允許學校執行相似的措施,強制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
改進區計劃執行三年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彌合學生學業成績之間的鴻溝
統計數據表明,在計劃執行的2004-2007學年間,改進區學校中低收入家庭的黑人學生和西班牙裔學生比佛羅里達州其它學區處于同樣處境的學生成績要好。同時,中學閱讀和數學測試的成績還表明改進區學校中來自低收入家庭學生的成績與同輩學生的成績差距縮小了6%。[8]
2.提升整體學生的學業成績
改進區學校在促進學生成績進步上也成績斐然。其中進步最大的是小學階段:2004-2006學年,三年級學生在佛羅里達綜合評價測試中閱讀成績比州平均成績高出34%-56%,數學成績高出31%-54%。初中學生的成績進步沒有小學階段表現的那么明顯:在佛羅里達綜合評價測試中,改進區學校的學生閱讀成績只比州平均水平高出1.4%,數學成績僅高出3.1%。高中階段學生的成績也有所提高:2002-2006學年,改進區學生在佛羅里達大學入學測試(Florida College Entry-Level Placement Test)中表現良好,閱讀、數學和寫作的成績都比以往學年有所進步。[9]
3.提升學校的評估級別
改進區學校在佛羅里達州學校績效評價系統(Florida school accountability system)中的級別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佛羅里達州學校績效評價系統根據每所學校的不同表現,將學校劃分為A-F六個等級。A類學校是最好的學校,B類學校次之,依此類推。2004-2008學年間,改進區學校中分別有10所小學、8所初中和2所高中提高了1-2個級別,占所有改進區學校的51.3%。其它大多數學校保持原來的級別不變。[10]
可見,無論是在縮小弱勢群體學生學業差距還是在提升整體學生學術水平上,改進區學校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同時,計算所有監測點平均累計沉降量,分析平均累計沉降量與時間的變化規律。如圖3所示,監測開始時,建筑物整體有0.6 mm左右的上升,這是因為地鐵施工方式引起的暫時性上升,隨后,建筑物整體處于沉降階段。可以看出,從監測開始的第5天到第150天左右,建筑物都處于沉降過程,并且沉降量和監測時間呈線性相關關系。150天以后建筑物沉降曲線趨于平緩,表明建筑物沉降量已幾乎不再變化,建筑物處于穩定狀態。
任何計劃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改進區計劃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
1.政策的短期性和個人英雄主義傾向
改進區計劃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一項在2004-2007學年執行的短期政策,三年時間一到,戴德郡所有低效學校面臨最嚴峻的問題就是會立刻失去資金支持以及各方面的專家支持。失去外援后的學校是否還能保持現在的狀態成了許多人最擔心的問題。一位改進區領導人員憂心忡忡地說:“我不敢去想改進區計劃停止的那一刻。我們才剛剛使一切步入正軌,改進區計劃一旦停止,這些學校就會回到過去的老樣子。 ”[11]
當然,改進區計劃的倡導人克魯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他曾在2008年春天提出在改進區計劃的基礎上實行另一項計劃以鞏固改進區計劃的成果,并且希望在改進區計劃結束后還能夠保留一些原來的核心措施,比如學生學習時間的延長和專家團隊對教師的幫助。但是隨著 2008年10月克魯的離職,這些恐怕都已成了明日黃花。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改進區計劃另一個致命的弱點,即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傾向。改進區計劃完全由克魯一手操辦,夾雜著許多他的個人經歷和感情色彩。來到邁阿密之前,克魯就以其在紐約對低效學校鐵腕式的改進而聞名。就任戴德郡公立學校主管以后,克魯吸取了過去在紐約改進學校的經驗,提出了改進區計劃。但是與改進區學校的成功相伴隨的是克魯職業生涯的又一次失敗。2008年10月,學區董事會以管理方式問題和過度超支的財政預算為由將克魯解雇,改進區計劃的后續工程也伴隨著克魯的離開而結束。
政策的短期性和個人英雄主義傾向無疑是改進區計劃的硬傷,這對剛剛取得了一些成績的低效學校來說的確是個過于沉重的打擊。
2.單純以金錢和分數為基礎的激勵機制
從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可以看到整個改進區計劃的激勵機制是以金錢和分數為基礎的。用更多的薪水激勵教師參與更多的專業培訓,從事更長時間的工作;每時每刻以分數為基準,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但問題是,一旦薪水和考試的刺激消失以后怎么辦?
正如經濟學家艾瑞里所認為的:“將傳統的考試分數和工資業績掛鉤可能把教育從社會規范領域推向市場規范領域。……金錢的作用是有限的——從長遠看只有社會規范能起到決定作用。與其把教師、家長和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分數、工資以及競爭上來,倒不如給人們灌輸一種目的感、使命感和對教育的自豪感,這樣可能更好些。要做到這一點,市場規范的途徑是行不通的。”[12]
也許艾瑞里的說法有些過于極端,但是他的確揭示了問題所在。不僅在經濟學上存在著艾瑞里所說的社會規范與市場規范產生沖突的問題,而且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以薪水和成績為基礎的激勵機制的確有可能使學生和教師學習、工作的內部動機轉化為低層次的外部動機。而外部刺激一旦停止,個體的內部動機已經喪失,很難重新獲得。
因此,許多人擔心改進區學校失去資金支持后可能會回到原來的低效狀態是不無道理的。“金錢,到頭來,經常是最昂貴的激勵方式。”[13]
3.資金過度偏向所產生的公平問題
戴德郡在改進區計劃中為改進區學校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僅是每年三千七百萬美元的資金投入就讓許多非改進區學校怨聲載道,專家支持團隊的介入更是讓非改進區學校的教師們嫉妒不已。畢竟教育資源是稀缺的,對改進區學校的過度關注必然導致對其它學校的忽視。同是戴德郡的公立學校,為何低效學校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而好的學校反而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值得幫助,成績好的學生就不需要提高嗎?
也許改進區學校可以用羅爾斯的平等與差異原則為自己進行辯護,但是他們如何面對諾齊克的質疑呢?僅僅因為社會成員可以從社會合作中獲得利益,弱勢群體就能自動獲得分享比他們更成功的同伴收入的權利嗎?為了結果公平就可以犧牲過程的公平嗎?當面臨公平與效率的抉擇時應當何去何從呢?這些都是改進區計劃在執行過程中應當回答卻沒有回答的問題。
改進區計劃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畢竟在提高學生成績、改進低效學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瑕不掩瑜,我們依然可以從中借鑒許多寶貴的經驗,同時也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訓。
改進區計劃是一項以學區為基本單位的學校改進計劃,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統一規劃全區范圍內的教育資源,集中一個地區的人力、物力、財力對低效學校進行幫助和扶持,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得對低效學校的改進更加富有效率。我們國家在改進低效學校時也可以借鑒戴德郡的做法,以區域為單位規劃學校改進計劃,全區統一調度教育資源,從而更有效地提升低效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許多學校也開始利用計算機收集學生的考試成績等數據,對其進行分析,但是問題在于很多情況下不能實現數據的共享。許多部門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往往不向相關部門公布自己的數據;甚至有時由幾個部門同時收集相同的數據,但是這幾個部門之間卻壁壘森嚴,相互之間數據不能流通。這些做法都會影響對數據的分析和使用,降低數據對日常工作的指導作用。鑒于此,我們應該學習戴德郡的做法,強化數據共享的意識,使數據能夠在不同部門之間實現交流,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克魯在戴德郡扮演了一個英雄的角色,雖然他的出現使得戴德郡在學校改進計劃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績,但是其離去往往會對這些改進區學校造成更加沉重的打擊。這種個人英雄主義傾向不僅在美國存在,在我國也屢見不鮮。很多時候,教育局和學校的領導如走馬燈般一一出場,每個人都會提出一套改革方案,但是大多數改革方案往往會隨著這位領導的離去而破產。我們應該吸取戴德郡的教訓,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從而使得每項政策、方案在該領導人離開后也能夠順利實施,保證改革和政策的延續性。
雖然小布什總統已經卸任,《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的實施前景也難以預測,但可以看到的是新上任的奧巴馬總統和教育部長鄧肯依然十分關心處境不利兒童的教育狀況,對低效學校的改進力度也是有增無減。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對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的追求將會是美國未來教育改革的重心,我們也可以從美國的教育改革實踐中吸取更多的經驗和教訓。
[1][2][7]The School Improvement Zone Executive Summary[EB/OL].[2009-5-28].
http://the zone.dadeschools.net/docs/SIZ%20Plan%20Draft%20(3)%20(2).doc.
[3][6][9][10]Ledyard McFadden.Miami's"Zone"Teaches Lessons About Low-Performing Schools[J].Phi Delta Kappan.2009,90,(8):557-563.
[4]Reaching Higher Moving Faster[EB/OL].[2009-5-28].
http://the zone.dadeschools.net/pdf/DR%20WOODARDS%20DATA%20PRESENTATION%20ppt%202%202.pdf.
[5][8]Broad Prize For Urban School[EB/OL].[2009-5-28].
http://www.broadprize.org/asset/1122-tbp2008brochure.pdf
[11]Catherine Gewertz.Miami'Zone'Gives Schools Intensive Help[J].Education Week.2007.27.(8):24.
[12][13][美]丹·艾瑞里.怪誕行為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