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士強 姬長鳳 王慶祿
農村初中生心理監護的實踐與思考
● 邱士強 姬長鳳 王慶祿
在當今復雜的社會環境及教育環境中,農村家庭中有較多數的兒童和青少年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礙問題。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青春期閉鎖心理,并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離家出走、自傷或傷人現象。為此我們從“學生健康心理”的角度出發,結合我校的“導生制教學”探索,構建農村初中生健康的心理,突出學生心理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加強對有心理障礙學生的關心和教育,及時糾正、排除不良傾向和行為,實現“心理教育育人”,提升辦學品位,建設平安和諧校園,引領學生自主發展。
心理咨詢室是學生傾訴心理煩惱的最佳場所,也是了解學生心理的最直接途徑,在這里可以獲得第一手的材料。由教師進行心理咨詢和輔導,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力。通過學生心理咨詢記錄,我們已經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我們還編寫心理問題問卷,并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目的主要是向同學們了解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內心世界的變化,為學校、班級工作更具科學化、人性化,提供必要的參考和幫助。
城鄉差別不僅表現為經濟、福利、生活質量的懸殊,更體現在人們的精神面貌和自信心的區別。農村孩子生在鄉間,區域差別使他們的心理、習慣都與城市孩子拉大了距離,甚至使不少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前途喪失自信,這必將會在充滿競爭和創造的未來社會的發展中處于劣勢。因此幫助學生找回自信心,揚起理想的風帆,是農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實施“四個一”工程,為學生找回自信心增加砝碼。
每天給學生一個微笑,溫暖學生的心靈。我們要求老師每天帶著微笑走進教室,讓教室里春意融融,讓課堂充滿陽光,讓微笑帶給學生一天一個好心情。學生在老師的微笑中看到了信任,得到了力量,感受到我能行,增強了自信,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有個學生在日記中寫到:“以前回答問題時,老師總是用冰冷嚴肅的目光盯著你,心里很緊張,語無倫次,現在老師邊微笑邊點頭,我再也不用擔心出錯了,回答問題流利正確”。
每天給學生一個真誠的鼓勵,激發他們的潛力。孔村中學的老師從不吝惜表揚,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一個“亮點”時及時表揚:“好樣的,繼續努力”。八級有個學生,原本幸福的家庭遭到重大不幸,整天沉默寡言,自卑自賤,經常曠課。為挽救這個走向絕望的心靈,學校在經濟上對其進行照顧,班主任三番五次找他談心,任課教師課上多提問、多鼓勵,班干部及同學幫助他補習功課……,在真誠的關愛和科學的激勵下,這個同學重新揚起自信的風帆,心中有希望,學習有了動力。
每天進行一次“我能行”宣誓,讓他們從精神上戰勝一切。“我是孔村中學學生,我是積極的,我是高素質的,我盡我最大努力學習、做人,做事,我一定能成功。”聲音宏亮的宣誓口號響徹校園,振奮了精神,鼓舞了士氣。宣誓完畢,老師們非常及時的找那些后進生談話,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優點,發展自己的長處。
給每個學生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找到成功的感覺。不斷創設場景,讓每個學生嘗試我能行的體驗,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教師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涵蓋課堂教學全過程,包括課堂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的精心設計,課堂管理和課堂心理環境的加強和優化、學業困難學生的幫助指導等等。比如課堂上采取分層次教學,問題設計難、中、易,針對學生優、中、差,讓每個孩子都找到成功的感覺,得到老師的贊許;校內經常組織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比賽,發動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報名,并有意識的多設獎項,千方百計讓學生感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到他們心中的“好學生”所能做的一切,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九年級六班有個同學,以前自卑心很重,從不主動回答問題,成績不理想。有一次語文老師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紛紛舉手,最后老師把目光落在了沒有舉手的她身上:“XX你來試一試吧。”我?我怎么能行?她不敢站起來,老師看出她的心思,繼續鼓勵:“試一試吧,給自己一次機會,我相信你能回答出來”。她仔細看了看題目并不難,便鎮定地回答了出來,老師很高興,同學們為她鼓掌喝彩。從那以后,她找回了自信,用心學習,成績提高很快。
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就是課堂教學中的心理輔導,是教師借助學科教學情景(時間、空間)而進行的心理輔導,它符合全員參與的基本原則。我們要求學校任課教師在各學科中積極滲透學生的心理、品德方面的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活動的認知、情感與行為技能,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和發展。還通過德育論文的形式發現心理教育案例。
讓班主任通過例會和平時工作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另外,還舉辦專題講座,如知心姐姐講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家長學校專題培訓等。
充分發揮“導生”的作用進行心理輔導,生成了“導生制”教學策略下的學生自主心理輔導的德育管理新模式,提升了管理水平。
我校近幾年實施了導生制教學改革,所謂導生制教學就是學生做老師,學生導學生,學生做課堂的設計者和操作者;人人為師,人人為生。“導生制”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實施,讓孔村中學的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各種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大限度上實現了面向全體,讓最多的學生找到自信,找到動力,找到希望,得到展示自己、體現自己價值的機會,真正實現了人人有所學,人人有所獲,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學習的樂園。學生心理素質明顯提高。
在課堂教學方面取得突破后,我們將“導生制”的理念向學校管理各個方面全方位滲透。每次國旗下講話由學生輪流主持,列舉身邊的不良現象,深刻分析原因,從正面發出倡議,取得良好效果。另外,引用競爭機制,讓同學們積極參與競爭學生會干部和班干部,承包學校大型活動如運動會紀律、衛生維護服務等工作等,這些創新活動鍛煉了同學們認識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當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們在學校的時間短了,自由支配的時間空寬廣了,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的接觸更密切了。我們引導“導生”代替教師甚至家長行使對學生的學習輔導、行為監督、安全教育,習慣教育、心理疏導。不僅小組里有“導生”,學科有“導生”,班里有“導生”。節假日回到村里有“導生”,社區有“導生”,外出綜合實踐活動有“導生”。有的“導生”負責學習活動,有的“導生”負責衛生整理,有的“導生”負責安全工作,有的“導生”負責心理咨詢工作,有的“導生”負責聯絡協調。學校的一草一木,水管、垃圾桶等公共設施也都具體到導生管理“導生”無處不在,“導生”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心理輔導方面“導生”的作用發揮得更好,每一個學習小組就是一個心理輔導單元,心理輔導“導生”負責本組的心理輔導,作出分析教育和評價,簡單的“導生”解決,復雜的及時報告給老師解決。有些話學生并不愿意向班主任或心理教師傾訴,學生之間年齡相當,很容易溝通交流,心理疏導也就很容易見成效,而且心理導生也能夠及時發現老師發現不了的學生心理變化、學習情緒的波動和不良苗頭,及時報告教師,預防了學生在心理安全方面出現問題,避免了一些安全事件發生。有的“導生”戲言:“自己拯救了自己更好”。
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步形成了溫馨、和諧的心理環境,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心理調節能力,減輕了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有效地矯治了學生的心理障礙,克服了學生的不良習慣,師生在張馳有度中度過一天的學習生活,臉上充滿自信的笑容。“事事講道德,處處講誠信,人人爭模范,班班爭先進”已蔚然成風。這種樸實的校園風尚,讓人們感覺既有與眾不同之處,但又實實在在地透染著農村學校的氣息。
邱士強 姬長鳳 王慶祿/濟南市平陰縣孔村中學
(責任編輯:陳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