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崇文
師生共同體的構建與實施*
● 許崇文
“師生成長共同體”,在微觀上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師生在團體情境中通過有效互動而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教育活動組織。“師生成長共同體”的成員,在彼此尊重、理解、坦誠、關愛、接納、民主、平等的和諧氛圍中,就思想、心理、行為、生活、學業、教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合作,共同制定目標計劃,探討解決辦法,不斷實踐反思,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師生成長共同體”的基本組織形式,一般由6至9名學生和 1至2名教師組成,或以行政班為基礎組建,或以教學班為基礎組建,或以社團為基礎組建。“師生成長共同體”的組建,實行師生雙向選擇,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編排。
我們創新實施了“師生成長共同體”——“三步五環節”德育主題教育活動模式。三步是:設計—實施—評價;五環節是:主題設計—情景體驗—感悟交流—內化踐行—總結評價。具體實施:一是師生根據自身實際,制定成長的長期計劃和階段計劃。二是師生對照成長計劃,定期交流與反思日常行為表現。三是教師定期與家長交流,共同研討學生的成長問題。四是根據基礎素養評價要求和學生實際,開展系列化的德育主題活動。五是根據省中學生基礎素養評價要求,設計實施 《學生德育評價量表》;根據教師專業化標準,設計實施《教師專業精神評價量表》,對師生共同成長情況進行多元化、發展性評價。如我們舉行法制安全主題教育活動,首先在活動前由“師生成長共同體”成員一起進行主題設計,確定好活動目標、活動過程、活動重點等;然后創設活動情景,如舉辦模擬法庭或組織學生到看守所實地觀看,師生一起在情景體驗中感悟交流,懂得知法、學法、守法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提升思想道德素養,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最后師生一起對這次活動進行總結評價,形成富有特色和成效的法制安全主題教育活動模式,為今后開展類似活動提供經驗和借鑒。
“師生成長共同體”每個成員都是主體、主角。“共同體”的同學為方便學習、討論和活動,經常聚在一起活動。活動有時在城里,有時在農村,城里豐富多彩的信息可以打開農村孩子的眼界,而農村孩子愛勞動、肯吃苦的精神也在無形中帶動、影響著城里的孩子。為更好地組織活動,很多“共同體”還成立了家長委員會,每個委員會設有一個秘書長,負責指導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絡;許多班級還開辦家長論壇,開通家校通信息平臺,設立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參加“共同體”活動。假期里,很多“共同體”去了海內外許多地方考察、交流、學習,演講辯論共同體赴臺灣參加海峽兩岸學生辯論賽,男籃共同體赴澳大利亞、歐洲、香港地區比賽;許多綜合實踐活動共同體赴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地考察。
我們創新實施了“師生成長共同體”——“三步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三步是:自學—對話—評價;五環節是:定標自學—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精講點撥—課堂評價。具體實施:一是建設高效學案體系。發揮教師集體智慧,精心編制新授課、復習課等不同課型的學案。二是學生參照學案自主學習。三是規范課堂流程。首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討論、探究;然后,小組成員代表進行展示;隨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精講點撥;接下來,通過達標練習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檢測,并當堂對學生學習情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三步五環節”教學模式,將課堂智慧生成與道德滲透融為一體。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學生在德與智方面都有了收獲,教師的育人理想也得到了更好的實現。整個教學活動,師生一起探索、彼此尊重、相互啟迪,共同完成對自我的發現和超越,實現共同成長的目標。
1.“師生成長共同體”日常管理。
學生方面。每個“師生成長共同體”均有自己的組名,像“快樂之家”、“青春組合”等;設行政組長1名,負責全組的管理;另外設學習組長、紀律組長、衛生組長、生活組長、宣傳組長等;每位成員還要擔任學科代表。這樣,小組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發展愿景,小組內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目標。為每位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標志性成果或事件,由學生、指導教師和家長共同完成。
指導教師方面。要求全體教師人人承擔育人責任,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等。通過日記、書信、網絡、面談等多種形式與學生交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制定成才目標。舉辦“師生成長共同體”論壇,組織召開班級會商會,指導教師和班主任一起分析、解決本班學生在品德、心理、學習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印發《指導教師與家長互動表》,把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取得的進步及時反饋給家長,并廣泛聽取意見和要求。印發《“師生成長共同體”活動記錄本》,學生把自己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的困惑、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填寫到記錄本上,指導教師要盡快與學生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將整個過程填寫在記錄本上。
2.“師生成長共同體”考核評價。
學生方面。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個體評價與團隊評價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自評與互評結合的原則,制定實施了“共同體”考核評價辦法。整個評價體系分六個一級指標,滿分為100分,每個指標分別賦予一定的權重。一是思想品德方面,權重占30%,包括遵紀守法、文明習慣、好人好事等,由宣傳委員負責考核;二是學習方面,權重占30%,包括定標自學、合作探究、展示分享、課堂達標、學業成績等,由學習委員負責考核;三是日常行為方面,權重占15%,包括出勤、紀律、衛生、內務整理等,由紀律委員負責考核;四是綜合實踐活動方面,權重占 10%,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由副班長負責考核;五是社團活動方面,權重占5%,由文體委員負責考核;六是“共同體”成員合作方面,權重占10%,由組織委員負責考核。
指導教師方面。首先,在對“共同體”學生成員進行考核評價的基礎上,量化出“共同體”的評價結果。然后,把“共同體”的評價結果以及學生進步情況、教師成長情況,作為對相應指導教師評價的重要依據。對指導教師進行評價,具體分為3個緯度,滿分為100分,每個緯度分別賦予一定的權重。一是履行指導教師工作職責情況占20%,二是與學生共同成長情況占20%,三是“共同體”評價結果占60%。最后,把對“共同體”指導教師的評價結果,納入對教師的綜合評價,記入教師專業成長檔案。
“師生成長共同體”為學生提供了親情化、全方位的教育服務,將原來的班級管理“大班制”變成了如今的“小班化”,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了人文關懷,有了個性化的交流機會,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夠充分地展示自我,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追求和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我校物理奧賽、信息學奧賽接連取得全省領先的好成績:近3年有18人榮獲奧賽全國一等獎、133人榮獲全國二等獎。2009年李振摘取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信息學奧賽銀牌;楊棟、厲侃2人摘取物理奧賽國家金牌(全省共3人獲國家金牌),其中楊棟獲得全省第1名、全國第7名的好成績。我校學生男籃多年保持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競技運動水平,2009年奪取第六屆全國高中男子籃球錦標賽冠軍,學校被命名為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籃球分會副主席學校,被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授予特殊貢獻獎。
通過與學生互動交流,指導教師發現了自身專業成長的薄弱環節,感受到了提高教學水平和育人能力的迫切感和必要性,充分激發了教師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增強了責任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教師們積極主動的讀書學習,努力實現專業知識與人格魅力的自我完善。通過在學生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指導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熱愛學生,更加清楚自己所肩負的責任,育人意識得到增強,教學理念得到更新,教育方法得到改進,綜合素養得到提升,幸福指數得到增長,師生關系明顯改善。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教育部規劃課題。
許崇文/山東省日照市第一中學校長
(責任編輯:陳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