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種 選擇母豬時應優先考慮當地品種,這些品種適應性好、耐粗飼、應激反應少,母豬性情溫馴、性成熟早、發情癥狀明顯、受胎率高、產子數多、母性強、易管理。公豬應選擇瘦肉率高、生長發育快、體格高大的國外引進品種,如杜洛克豬、長白豬、大白豬等。
2.管理 要制定好年度生產計劃,安排好各部門之間的分工負責,協調配合,制定工作定額與崗位責任制。要求做到品種標準化、日糧標準化、飼養科學化。
3.保健 一是要創造適宜的生態環境。即豬舍的周圍環境要有利于防疫,遠離化工廠、垃圾處理場,與居民區、交通干道保持500米以上距離。豬舍的朝向、高度、溫度、濕度、空氣及舍內衛生、飲水衛生、飼養密度,都要使豬感覺舒適。二是要保證供給生豬各生長階段不同的營養需要,保證營養均衡。三是要根據不同生長階段的飼養要求,制定飼養標準,嚴格按標準工藝飼養,提高養殖水平。四是要根據不同季節及周邊生豬健康狀況選擇藥物,定期預防豬病。
4.免疫 每個豬場都應根據本豬場的具體情況制定免疫計劃。要有規范的免疫操作規程,接種前要檢查豬的健康狀況,接種器械要嚴格消毒,接種的疫苗要合乎質量要求,接種劑量準確無誤。
5.消毒 消毒是起預防作用,如豬舍門口進出消毒、空豬舍消毒和帶豬消毒等,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生豬,不可疏忽。一次疏忽就可能前功盡棄。當發現傳染病時,要清除傳染源后再進行消毒才能奏效。
6.把握市場規律 生豬市場價格的波動受飼料、種源、疫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豬肉價格變化是生豬市場波動最為重要的前導和牽引,而豬肉價格的變化卻是有一定規律的。此外,當前豬肉價格穩定,出欄肥豬和出售小豬都能保持相當利潤。但種豬、子豬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加上飼料原料攀附漲價,出售生豬的利潤肯定就要變小。所以,生豬養殖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不能僅僅將眼光盯在價格標尺上,也不要無限度地膨脹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