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文 張繼艷
(1.虎林市寶東鎮政府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黑龍江 虎林 158407 2.哈爾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循環農業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0)
施氏鱘是黑龍江特產,重要的經濟魚類,特別是它的卵,在國內外市場上均是最珍貴的水產品。由于多年的酷捕使鱘魚資源銳減,因此鱘魚肉及鱘魚籽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不斷上漲,其市場發展前景看好。因此,適時地培育、馴化可完全攝食人工配合飼料的大規格鱘魚苗種,可推動我省鱘魚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1、試驗時間和地點。
本試驗起止時間為 2008年 6月 30日至 2009年 3月 1日。養殖時間為 243天。地點在溫室大棚(恒溫20℃)。
2、魚苗的來源。
魚苗是 5月 16日從黑龍江撫遠縣鱘魚養殖場接的受精卵,經過 100小時左右的孵化時間,培育出仔魚。經過人工暫養 7到 8天,過渡到開口期,再進行人工馴化。
3、養殖池塘。
施氏鱘魚的養殖池塘為圓形和長橢圓形各一個。圓形面積為 9m2,長橢圓形為 12m2。深度為80cm,采用每池單注單排,全池水泥貼瓷磚。
4、飼養條件。
養殖水源為地下井水,飼養期間的水溫在 14—18℃。根據池塘面積的大小,放不同數量的氣石,24小時充氣增氧,保證溶氧量。供排水方便,排水口有排水攔網,網目規格隨著魚體的長大,及時調整。
5、魚種放養。
魚苗經過暫養,開食馴化后,規格在 10cm左右,體重為 3—5g。放養密度為 33尾/m3。
6、日常管理。
[1]投餌:餌料為山東升索漁業公司生產的鱘魚專用顆粒飼料。早期每天投喂 3次。分別為 9點、13點和16點。每次投喂后,觀察魚的吃食情況。投喂 10分鐘后仍有剩料,則應適當的減量。后期每天投喂兩次,分別為 9點和 14點。隨著魚個體的不斷長大,餌料粒徑也隨之增大。
[2]池水調控:養殖早期每天上,下午各換一次水。后期每天只在上午換一次水。換水量為百分之百。當池水排到水位為 10cm時,開放注水管,注入新水。進行串水,大約 10分鐘后,關閉排水口。在換水過程中,及時清潔池底和池壁,保持池水的干凈、清新。
7、病害防治。
鱘魚自身抗病能力比其它養殖魚類要強許多,很少患疾病,在溫室大棚的魚種養殖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要注意水溫的變化。每天換水的溫差在 2—3℃以內;二要避免機械損傷。每天用硬毛刷子清刷池壁及池底時,細心操作,防止擦傷魚體,避免細菌和水霉感染。
到 3月 1日魚體平均重 50g,平均規格 37cm。成活率為 85%。
1、在本試驗養殖期間,由于未及時按規格大小定期進行分減,規格大的搶食能力強,因此,造成個體之間差異較大。
2、在 1月中旬發生過較大面積的水霉病,主要原因是在清潔池底過程中,對魚體造成機械性損傷感染所致。經過拌藥餌和全池潑灑亞甲基蘭,并定期進行每次 30分鐘的鹽水消毒,逐漸控制住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