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蓮,肖長嬌,羅秋香
(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a.胸外科;b.高壓氧科;c.中醫科,江西 吉安 343000)
乳腺癌是一種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全世界每年有130萬婦女患乳腺癌[1]。由于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殘,加上手術、化療對機體的打擊,甚至毀損性破壞,患者往往存在焦慮、悲觀、絕望等心理狀態,這也會直接影響疾病的轉歸和預后。2007年3月至2008年4月,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收治的45例乳腺癌患者,對其術后進行心理治療及護理,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報告如下。
乳腺癌患者45例(Ⅰ-Ⅱ)期,均為女性,年齡24~57歲,平均年齡31歲,均已婚。其中單側乳腺癌40例,雙側乳腺癌5例,術后病理確診為乳腺癌。
在全身麻醉下進行乳腺癌根治術,手術切除胸肌、呼吸輔助肌腫塊及乳房,配合化療、放療。術后通過與患者交談,了解其對乳房缺失的想法和顧慮,根據患者出現的心理變化,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給予相應的心理治療和護理。
45例術后患者均愉快地接受放療、化療,精神狀態完好,自我形象認可,社交能力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術后隨訪6~20個月,局部無復發,1例肝轉移。
1) 建立醫患間的相互信任。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尊重、熱情、關愛等能有效地消除或減弱患者的不安心理,是患者治療成功的關鍵。充分理解患者,準確把握患者的真實病情,使患者感到被理解、接納,從而產生愉快滿足的情緒。進一步關注患者的語言和行為,使患者擁有正向價值觀,真正把患者作為有思想感情、內心體驗、生活追求、獨特性與自主性生活的人去對待,對患者不嘲笑,不動怒,不懲罰。尊重和保護患者的秘密、隱私[2]。
2) 乳腺癌患者一旦知道病情就會產生極大的恐懼心理,害怕死亡,同時又很希望被誤診,心理矛盾,情緒緊張,不厭其煩地向醫護人員打聽有關病情,她們認為失去乳房就不是完美的女人[3]。面對這樣的患者,應該在情緒上給予支持及鼓勵,幫助其適應病情,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告訴患者乳房缺失具有許多彌補的方法,以及如何進行乳房重建手術和佩戴特別的乳罩等。同時鼓勵患者與病友交流,逐漸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擔憂,使患者能對疾病的治療有進一步的了解,并坦然接受事實。本組43例患者出現了恐懼心理,通過有效的心理疏導患者均能接受病情并配合治療。
3) 失眠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擔心手術預后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本組44例中有38例出現悲觀情緒,她們精神萎靡,睡眠不好,對治療失去信心,甚至拒絕治療,消極悲觀地對待死亡。對于這些患者可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點、病情輕重的情況因人而異,做好心理分析,同時請求術后康復病例現身說法,幫助患者配合接受疾病治療,促進康復。本組38例患者都減輕了悲觀情緒。
4) 年輕患者擔心乳房手術后破壞女性形象,影響性生活和生育能力、怕遭丈夫的遺棄。所以患者需要家人的幫助和鼓勵,特別是要讓其配偶積極主動地關心、理解和愛護患者。本組12例年輕患者消除了心理顧慮。
5) 患者不僅要面臨疼痛及死亡的威脅,還要考慮醫療費給家庭造成的負擔,甚至考慮放棄治療,患者心理壓抑、郁郁寡歡。針對此類情況可以給患者一個宣泄內心壓抑的機會,鼓勵患者以自己最愿意的方式說出內心的感受,可以采用發泄、哭泣等毫無顧忌的訴說方式,然后給患者強有力的精神和信心支持。本組45例不同程度抑郁患者都能接受自己的病情。
6) 病情惡化、腫瘤轉移及放療的毒副作用等使患者認為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到頭來人財兩空,對治療和生活失去信心。護理人員要加強責任心,防止發生意外,穩定患者情緒,耐心做好思想工作,細心服侍,喚起患者的信心和勇氣,使她們感到處處充滿陽光和愛。本組15例對治療和生活失去信心的患者,通過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消除了輕生、絕望的念頭,積極配合治療。
7) 向患者介紹化療、放療的原因和意義,關心體貼患者并及時為其解除痛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本組40例行放療、化療的患者都能嚴格服從和堅持全程治療。
8) 出院指導。加強營養,適當活動,及時復診,定期化療和放療。治療出院后第1-5年期間,每半年來醫院隨診檢查,5年后每半年隨診復查至終身。
心理護理在乳腺癌患者的護理中至關重要,心理護理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乳腺癌患者的康復和生存質量。本文通過對45例乳腺癌患者有效的心理治療和護理,改善了患者的焦慮、抑郁及對抗治療情緒,確實排解了患者心理壓力,使其能積極應對疾病,促進了機體和心理康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1] 文華,蘇小茵,高玲嶺.化療期乳腺癌病人抑郁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22-324.
[2] 胡德英,董英莉,李燕玲,等.個體化心理干預對圍手術期乳腺癌患者焦慮抑郁心理狀況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7,24(22):2242-2245.
[3] 蘇利蓉,梅艷霞,馮江.乳腺癌患者整體護理體會[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14(2):1319-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