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在忙與茫中遺失
我,鄉村小學的一名打字員。1995年參加工作的時候,用老式的鉛字機一個字一個字地往蠟紙上敲擊,在陳舊的油印室中印試卷,掃地、擦桌子、發報紙……日復一日地重復工作,身心疲憊。生命就一日一日地如此消耗下去?雖然偶爾也會想,生活應該怎么樣?生命應是什么顏色?偶爾也會感覺自己的靈魂干癟,但漸漸地,看看周圍,大家都這樣,似乎“都這樣”便是理所當然。
于是,在這樣的“理所當然”中,曾經的激情漸漸熄滅;曾經的夢想逐漸退場:曾經寫過的“我是一株野百合,不甘寂寞地搖曳芳香”的詩句也隨之消失殆盡。這樣的舞臺,沒有演員,沒有觀眾,空蕩蕩的,像一個墳墓,而我便在自己的墓地里來回游走,一眼望過去,便能看到自己退休時蒼老茫然的樣子。
每個禮拜天,我都要去買衣服和化妝品,似乎只有打扮自己,生命才有那么一絲絲的光鮮。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十年。
思想,在春天的記憶中復蘇
又是一年春,曹玉輝校長來了。2005年4月,曹玉輝校長調至張集,第一件事便是大刀闊斧地改建校園。能建樓的建樓,沒有條件建樓的便讓老師們自己動手刷墻壁,畫圖案,貼詩詞,栽竹林,擺奇石,栽花樹,挖溝、建池、養魚,角落里建書架,甚至給每一棵樹起名字,給每一朵花說故事。大家說曹玉輝是“神經病”。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哪能這樣瞎折騰?
讓老師們更想不到的是,他“折騰”完了校園,又開始“折騰”起老師來。口號一喊:“閱讀經典,豐富人生。”然后就逼著老師們買書,逼著老師們讀書,還建立了木犁學校,木犁論壇。論壇是什么?當時,鄉村小學的老師們是不明白的。但曹校長不管你明白不明白,硬是拉著、托著、拽著老師們走上閱讀的路。
作為中心校打字員的我,雖然每日都要給曹校長拖地、擦桌,但我并不在教學第一線,讀書的苦役也沒降到我的頭上。正幸災樂禍,曹校長卻讓我給我們中心校院子里的每一棵樹寫詩句,說什么越是細節越要體現文化底蘊。我嘴上答應著,心底卻像是平靜的湖面上起了狂風,不,還有暴雨。我一打字員,打好我的字,掃好我的地,這是從我工作以來一直做的活。現在讓我寫什么詩,填什么詞。這是我的工作嗎?
于是,我不得不翻書,上網查資料,第二天拿給曹校長看。曹校長笑了,說:“你文采那么好,不做教師屈才了。咱不能改變工人的身份,但可以豐盈生命的色彩。”聽著曹校長這句話,我愣住了,從沒想過我還能“改變”,還能“豐盈”。已是人妻,已是孩兒的娘,周而復始地打字掃地,掃地打字。沒有人給我說我可以改變。
可我感覺到了,我感覺到自己。沉寂的心已在曹校長的話語中點點復蘇。
記得著名作家池莉說過:“有一種春,與年齡沒有關系,是一種蘇醒。”是的,這個五月,窗外,春色旖旎,一朵花開了,又一朵花開了,我聽到那些花開的聲音是那樣美妙。
曹校長又說:“去木犁論壇做版主吧。”
閱讀,在木犁論壇中開始起航
早就聽說曹校長來到張集后建了個“木犁論壇”,卻一直不知“論壇”為何物。這次混了個“官”,才明白,木犁論壇是曹校長在網上給教師開辦的“黃埔軍校”,我不敢怠慢,盡責盡職,回帖發帖,把上學時喜歡文學的那股勁都使了出來,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我開始尋找營養,汲取營養,大量閱讀。讀散文,讀詩歌,讀報刊,讀名著,甚至讀起了教育刊物,目之所及的書,全拿來讀,有了靈感便寫成帖子發到論壇上。
沒想到,我的帖子剛剛發出去就得到了網友們的回應與稱贊,老師們再見到我總會說:“王楠,原來你還這么能寫呀!”“王楠,你的文章怎么這么美呀!”
我有多久,有多久沒聽到過別人的贊揚了?記得上一次還是在學校里,在學校的舞臺上我主持,我朗誦,我跳舞;在學校的校刊上,有我的散文、詩歌、隨筆。贊揚,是多么美妙的聲音呀,我雖不是張揚之人,但我喜歡這樣的贊揚,這贊揚比價值千元的時尚衣物來得珍貴:比唇上艷麗的口紅來得鮮亮:比網上打游戲更讓人激情澎湃。
我在木犁上建了自己的專貼《塵埃落定》,由于這時的木犁論壇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全國成千上萬的網友涌來,而我的帖子每日的點擊率都在直線上升,這對我是莫大的鼓勵。
因為木犁論壇,我結識了楊雪梅、李鴻影、張文和張影四位老師。因為共同的愛好,我們結下深厚的情誼,并建立了我們的小團體,每周一聚,談論壇的發展,談讀書,相互鼓勵,相互支持。以專貼《春天把我們吵醒了》為土壤,我們的生命綠意盎然,一篇文章便是一犁新鮮的泥土,一個思想便是一朵鮮花盛開。我們輪流值班,不準任何人偷懶倦怠。教育隨筆,工作日記,甚至每片云,每棵草,都成了我們筆下流淌的溪水。條條溪水的匯聚便是我們寬闊的河流,那河流映著我們生命的顏色一路向前,奔流不息……
楊雪梅老師的一篇《前行的路上,有朋友真好》,讓《教師博覽》的編輯們為之動容,竟要一一與我們五人相見。
木犁論壇已成為教師們的精神家園,也使我向我的夢想向著遠方開始了起航。
每日一博,在酸甜苦辣中前行
2007年,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開始邊讀邊寫。我知道自己的文學功底本就薄弱,所以更加勤奮。于是,我給自己定下目標,要“每日一博”。
每天都寫一篇博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尤其對一個有家庭有孩子的女人來說更難。瑣碎的家務,工作上每日印發資料,要接待,要迎來送往,時不時地還要為單位開車,報材料,下校檢查,各種電腦信息資料的輸入。年邁的父母更是小病不斷,大病接二連三。我如何能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堅持做到每日一博?這是考驗我的耐力和韌力。如果說我剛開始只是憑著一股熱情去讀書、寫作,那么,現在的我則是把寫作當成生命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去做了。
既然下了決心,那就不能悔改!有人說過,二十一天將養成一個習慣,我就給自己一輪二十一天的堅持吧。
于是,哪怕再累,每天晚上我都會堅持寫博客。記得有一次加班印試卷到十點半,回到家里累得真是不想寫了。當我入睡不到半小時后突然醒了,“今天我寫博客了嗎?”因為每天這樣問自己,所以這樣的意念一直在我的心里縈繞,不寫,心便不能安。于是,那個夜晚的十一點二十分,我仍是堅持完成了一篇博文。還有一次,也是在半夜里,夢里來了靈感,醒來后,我立刻拿出手機,在手機里記下了想要寫的故事的梗概。
我堅信:“不怕慢,就怕站。”我想,只要邁步,路就會在腳下延伸;只要上路,就會有美麗的風景;只要啟程,就會有跋涉的快樂;只要前進,就會奏出美妙的樂章!
常常為了收集寫作素材,走上街頭,觀察形形色色的人。一位鞋匠,一位買菜的老人,一筐鮮嫩的桃子,一籃翠綠的青菜……都在我的“收視”范圍之內。
每天都把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我的方式寫成文字,上傳到博客上。我樂此不疲。正當我有些欣然自得的時候,我的好友張影和劉運華校長在閱讀了我的博客后,同時直言批評我的文章晦澀難懂。
記得張影在我博客中留言說:“文章還是質樸些好,如茅盾、老舍。建議:平時多讀些大家的作品,不要老是讀那些拗口的文章,會進入一個誤區的。”劉運華校長評論說:“單單純純的人,優優美美的文,為什么非要晦澀難懂?深入淺出,靜水深流,一樣可以作為美文的標準。”
看著朋友們真誠的點評,我突然感覺到自己就像一位闖入深山密林的行者,在漫無邊際的叢林中迷茫起來。我感覺我這段時間的寫作才是真正貼近自己的內心呢,為什么得到的卻是批評呢?我再也不愿打開博客,心里痛苦,矛盾,掙扎。
這時,我初中的同學。在棠張小學做教師的李茜對我說:“王楠,你真了不起,這么喜歡讀書,王勇所長都在會上表揚你好幾次了。”
縣教育局教科所負責籌辦教師讀書峰會的王勇所長表揚我?而且還是表揚幾次了?我真的有點不敢相信。之前,我幾乎從沒有和王勇所長說上幾句話。我這么個草根式的小人物,只是讀了一點書,就能讓細心的領導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我還有什么理由退縮呢?好友楊雪梅對我說:“阿楠,鷹有鷹的天空,魚有魚的海洋,做好自己就是最美麗的。你記著,1+1有時候并不只等于2,它可以是負數,也可以是一個龐大的無法衡量的數字,做你該做的就好。”
是的,做自己該做的。于是,我在堅持自己寫作風格的基礎上,接納了劉校長和張影的建議。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和情緒后,我又開始了新的起航。
每日一博,就這樣,我兌現著自己的二十一天養成寫作習慣的承諾。每天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已成為我的習慣。每日一博,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的創作就在自我的鞭策和朋友們的鼓勵中堅持下來。
每天晚上讓文字與靈魂相約,靜靜交融,與生命展開對話,夢想的樂章里悄然綻出繁花似錦。
《花棲云端》,在槃中夢想成真
2009年,徐州市《都市晨報》推出了徐州市六位女作家。得到這一消息后,我把近幾年的稿件整理后投了出去,沒想到我真的有幸人選其中。在《都市晨報》和徐州市婦聯等支持下,我的新書《花棲云端》于2010年初圓滿地出版了。
手捧著《花棲云端》,我笑了,帶著淚水笑了。這怎么能僅僅是一本書呢?它是我的成長史,它是我生命的動力和源泉。這個創作過程,改變了我的生活狀態。名散文家余秋雨說,讀書是在做減法,而不是在做加法,讀書讀得越多,你越是會感覺一片開闊,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讀書寫作到一定的程度就是讀人,讀心,讀自己。
比如在教育孩子方面。以前我不是批評孩子這個做錯了,就是教訓孩子那個做得不好。而現在,我現在經常把我發表的文章拿給兒子看,經常把我讀到感動的故事講給兒子聽。在平等的交流中讓孩子漸漸明白自己,明白他人,了解人性。當我把我出版的新書《花棲云端》拿到兒子面前時,兒子說:“媽媽,我為你感到自豪。我要把你的書拿到學校里送給我的老師。”我知道我的努力,我的堅持,兒子都看在眼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真正體悟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境界。
一天晚上,我正在吃飯,突然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接通后才知道是《彭城晚報》的李露編輯,她說我的文章溫暖時尚,特約我在《彭城晚報》作家專欄里登稿。雖然經常在各地的報刊發表文章,但“作家專欄”這幾個字還是讓我興奮,兒時就做過作家夢,沒想到如今真的和“作家”二字沾了邊。
經常瀏覽我的博客的未曾謀面的朋友。紛紛留言要買我的書。去郵局郵寄自己的書的感覺真是幸福,因為自己的文字找到了知音,有了歸宿。有網友說“感覺《花棲云端》就像一種能源,就像涓涓細流,就像微風拂面,就像春雨潤物,不能枯竭!”、“不舍得一下子讀完《花棲云端》,它就擱置于我的床頭,于每夜入睡前讀一兩篇,讓溫暖的文字裝飾我的夢!”
2010年4月23日,銅山縣第六屆教師讀書峰會,我上臺做報告,下臺后,老師們握著我的手說:“太好了,太好了!你又燃起了我們教育的激情。”
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狀態,這才是我夢想的所在,行走著,美麗著。人的生命是一條河流,要不斷流動才能清亮明凈,不去想成什么名,做什么家,只要每日努力著,就無愧于生命。
文字,已是我最時尚的衣服,不僅美麗了外在,更精致了內心。空閑的時候,閱讀、寫作、聽音樂、練瑜伽、養花、旅游、學攝影已是我現在的生活。而在這樣的修煉中,讓自己的心在繁華雜亂的世俗里清凈、平和而高雅著,讓自己的生命因文字而詩意棲居,這樣的狀態,便沒有了年齡界限,像著名作家杜拉斯,即使白發,也永遠有讓人敬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