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小攤販,90年代的企業家,21世紀的飾品女王。
做“愛美”的小生意
1978年的一天,17歲的周曉光走了六個多小時的山路,來到義烏火車站。平生第一次坐上火車闖世界,興奮多于茫然———為了減輕家中負擔,這位諸暨鄉間女孩憑勇氣和自信,讓母親借了26元本錢,成了村里三千多人中,第一個出來謀生的。
那時,義烏有很多批發小飾品的人工作坊,周曉光就批發些刺繡、針線,拿到全國各地去賣。她肩挑兩個大包,每個包里裝了六百多個花襯子,手里還提個木箱。擠火車,趕汽車,為了不耽誤時間,經常是白天擺地攤做生意,晚上坐車趕路。
周曉光拿著一本中國地圖,沿著公路、鐵路往前走,走南闖北,六年之間,竟跑遍大半個中國,而她心里只有一個念頭:為了使家里人過上好生活。
賣飾品的時候,周曉光發現,一般人只想著賣掉刺繡和銹花針就行,而她有著不同的銷售理念,就是先傳授顧客繡花技術,激發顧客的購買欲,再向顧客推銷自己的產品。
“就算是小攤販,如果有創新,肯定賣得比別人好。”這種意識已經根植在她的腦海中。奔波的六年,她賺了兩萬,在當時是很大一筆錢了。
1985年,周曉光結婚了。第二年,她和丈夫拿出積蓄1.5萬元,在義烏第一代小商品市場里買下一個攤位,經營飾品———幾年前在東北賣繡花樣時,看到東北女子喜戴花花綠綠的頭飾,周曉光憑著女人的敏感、愛美天性,選定了飾品作為經營業務———她希望賺到5萬后,就回農村過男耕女織的生活。
夫妻店正式開張。丈夫到廣東、上海、北京等地進原材料,她和妹妹們晚上加工,第二天擺攤銷售。
周曉光生意人的潛質漸漸發揮了出來。兩年后,當她賺了十幾萬元時,早把“賺5萬元就回家”的想法拋諸腦后了。從此,她再也沒“滿足”過。
幾年下來,周曉光在義烏最好的住宅小區買下了新房,在市中心買下了店鋪。
此時,一種叫“事業”的東西在她頭腦里漸漸發芽。
有了店鋪還要有自己的工廠
1993年,周曉光去香港考察,香港的“店鋪式經營”給了她靈感。她感覺到,有了店鋪,生意會越做越大,經營的商品也會越來越多。她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開出了義烏第一個飾品店面,做了許多新產品的代理商。
與香港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她愈來愈深刻地感覺到,由商轉工,自己生產,做成中國飾品行業開辟者的時機已經來臨……事業!1995年的一天,當這兩個字在周曉光的心中無比清晰時,她竟然激動得顫抖了一下。
丈夫卻強烈反對,他覺得太冒險了,萬一工廠生產失敗怎么辦?那可是投入了所有血本啊,現在就做店鋪收入也很可觀了。周曉光說:“我們還年輕,憑著我們的人品和積累的客戶,完全可以成功的。何況我們本來就是一無所有,害怕什么失去呢。如果失敗了,即便回家賣菜,我們也能養活一家人。”
這一年,“新光”飾品有限公司在義烏青口工業園區落戶。
如果說,此前的周曉光只是解決了生計問題的小“老板”,那么,1995年之后,因為有了一份對事業的信念和堅持,周曉光成了名副其實的“企業家”。
三年時間,“新光”在全國建立了產品銷售網絡,成為飾品行業龍頭企業。1998年,周曉光首次進軍香港珠寶展,無數客商被琳瑯滿目的飾品吸引來。然而,在如雪片飛來的訂單中,周曉光察覺到,家族式企業到了必須轉型的時刻。
1997年,周曉光與浙江省三十多位民營企業家去中央黨校學習了半個月。她從零開始,學習什么叫管理、財務、人力資源、內部控制……對這次學習的重要性,周曉光用“重生”來形容。
對一個高速成長、人員素質又不高的企業來說,僅僅一個人學習遠遠不夠。隨后,周曉光花費巨資,請權威專家培訓公司骨干,送員工去浙江大學讀MBA。后來她發現,每年送一兩個人去讀MBA太慢,干脆把浙江大學商學院教授請進公司———開設研修班。同時,她加快了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從臺灣聘請職業經理人擔任總經理。
“經驗很重要,方法更重要,背后的人最重要”,周曉光具有遠見卓識。
美國刮起“新光旋風”
創業之初就跟著她的堂哥,有一次因為偷吃回扣,被臺灣的管理人員發現了,受到重罰。在公司中層大會上,堂哥對著臺灣管理人員說:“不要以為總經理重用你,就可以為所欲為,你那套方法,在公司是行不通的。”
周曉光既沒有讓堂哥繼續呆在原來的位置上,阻礙企業發展,也沒有粗暴地將他辭退,傷害親人情誼,而是自己出錢,鼓勵他去創業。與堂哥相同遭遇的,還有一大批老員工。
六七年間,從“新光”出來做飾品行業的人員近千人,“新光”成了義烏飾品行業名副其實的“黃埔軍校”。
周曉光的商業嗅覺極其敏銳。1995年10月,“新光”剛建成投產,周曉光就投資40萬元,在廣州飾品一條街開辦了分公司。當時廣州街上的女士愛佩戴絲巾扣,分公司發現后立即將信息發回本部。僅三天,公司就開發出幾十款品種,結果,“新光”在廣州一炮打響。
2002年“9#8226;11”事件后,美國國內愛國情緒高漲,國旗被搶購一空。周曉光敏感的神經被觸動,馬上指令人員設計出幾十款飾有美國國旗、和平鴿圖案的飾品。這類飾品從設計到上市僅用了一個多月,一下在美國刮起了“新光旋風”,連當時的美國總統布什也別上“新光”領帶夾。
近年來,中國唐裝盛行,“新光”就推出與之相配套的仿古飾品;歐洲復古之風興盛,“新光”又推出古典鐵雕花胸針、耳環。“新光飾品已銷往美、法、意、英等80多個國家,每天都有外商到廠里下訂單。”周曉光說。
很多人成功后,便開始自我膨脹,而周曉光保持本真。在企業家圈子里,周曉光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不是生意本身,而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景象:一直到今天,周曉光家族二十八口人,同住一幢房,同吃一鍋飯,其樂融融。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說:在周曉光身上有三道“光”很吸引人,一是堅定的信念,二是未失本真,三是感恩的心態。
(編輯趙瑩zhaoyig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