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坐在同一間教室里的孩子們也是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我覺得教會孩子們取長補短是教師的天職。
差是動態的,后進生更確切的稱呼是“才能沒有被開發的人”,造成差的原因很多:家庭根本沒有讀書學習的氛圍;父母教育失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乃至恐懼感;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學生欠缺學習的動力;學生學習基礎差,跟不上教學進度,等等,從而產生惡性循環。
在一次語文組教研會上,我校的霍主任語重心長地說:“教師這個職業有別于其它行業,工人生產了次品可以報廢,可以回爐;教師是培養人的,容不得半點大意,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原諒學生目前的落后,并用發展的眼光相信學生日后的優秀。”五年過去了,言猶在耳,它時刻提醒我牢記一名教師的職責。
把一群優秀的學生教好了不等于你就是一名優秀的教師,能把后進生轉化為優生,那無疑證明你是優秀的。如何把后進生轉化成優生,我是這樣做的:
一、“加強監管,自我教育”是轉化后進生的前提
開學之初我就關注每一個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與行為狀況。我和科任教師交換意見,初步確定了班上擾亂紀律、行為習慣差的八大“金剛”。將他們安置在每組的第一排,一來便于教師監督管理;二來“以毒攻毒”,讓他們相互制約。我將八人集中在一起,約法三章:一是兩人為一小組互相監督管理,上課坐姿要端正,不插嘴,不講小話,不搞小動作,認真聽講,聽不懂的問老師;二是排隊進餐手牽手,不拖拉,不滯后;三是誰連續一周不違反班紀校規,即可重新選擇座位,回到同學當中去,否則,長駐第一排。我這樣管教的目的是培養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讓學生繼續當一個讓老師隨時操心、擔心,不時制造亂子的人。孩子的天性是怕被孤立,有自尊心,有上進心的。為了早日離開第一排,他們只有自我約束,主動改變,遵規守紀。時間一長,行為慢慢就規范了。
二、“正面引導,責任到人”是轉化后進生的有效途徑
為了鞏固成果,我把轉變過來的男孩與最文靜好學的女孩放在一起。因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兩個好學生在一起,錦上添花;兩個后進生在一起,可能變本加厲;而我要做的是讓好學生感染、帶動后進生。
我明確告訴男孩,你缺少什么,你應該向你的同桌學習什么;同時,我非常具體地交待女孩,應該從哪些學習細節、生活細節去幫助男孩,當男孩表現不好時,要制止與提醒他。這樣做的效果是,男孩想惡搞、淘氣在課堂上找不到同伴呼應,自討沒趣,久而久之,也轉變了行為習慣,認真聽講,自覺學習了。
其實這種方法就是上個世紀70年代我的老師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有一個動聽的名字“一幫一,一對紅”。
轉化后進生要樹立身邊的同學榜樣,同學中的榜樣,便于接近,便于學習。當然榜樣的選取和樹立要靈活多樣,不拘一格。
三、“愛作鋪墊,笨鳥先飛”是轉化后進生的基礎
一些后進生基礎較差,因而不易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總是被拖在后面。所以面對新知,常常反應遲鈍,在理解問題時總比別人慢幾拍,表現在課堂上發言不積極,做作業比別人慢。后進生是遲開的花朵,需要教師耐心引導,長期關注。
對后進生的教育必須以愛為支撐點,用愛心陪伴著后進生教育的全過程。我平時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和學情的反饋:1、優先提問。課堂提問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重要手段。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心中有后進生,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優先提問后進生,讓后進生有自我表現的機會,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2、優先批改作業。作業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后進生作業馬虎潦草,錯漏百出,應當面當堂批改。正確處打“√”給其鼓勵,錯處打“?”激其思考。3、批改試卷時,我手邊有一個“錯題記錄本”,如果是共性問題,全班集體訂正;是個別錯誤,記下姓名,個別輔導。4、今天的教學內容,明天要復習檢測,做到及時掌握每一個孩子的真實學習情況。5。聯系家長,讓家長做好后進生教育的配合與支持工作,讓后進生在學習上得到更多的幫助與支持,以利進步。必要時可以讓家長給后進生請一名好的家教老師,讓他盡快跟上教學進度,創造條件讓他進入良好行列。
愛是轉化后進生的根本。多幫助,少指責;多期待,少速成,應成為我們對待后進生的行為準則。后進生比優生,更需要教師的指導與關愛,后進生有分享師愛的權利。愛后進生,更能體現教育的道義與力量。我相信后進生不是一天“造就”的,是我們日積月累忽視、冷漠的結果。教師如果放棄對后進生的教育和挽救,就是失職。
四、發現與肯定“閃光點”是轉化后進生的契機
后進生在學習上沒有優勢,往往難以主動學習,常常體驗到的是學習與考試上的失落感與挫敗感,但是他們并非一無是處。相反,他們身上往往潛藏著我們沒有發現的“閃光點”。為了點燃他們的學習激情,首先要讓他們嘗試成功,激勵自信。為此,我廣泛地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讓后進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在多種嘗試中展示自己的“閃光點”。后進生一旦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因而被別人尊重,便產生了自信心、上進心,以這種上進心為契機,可以破開“自卑”的繭,讓多方面的優點露出來,從而達到轉化的目的。再差的學生也有長人之處,關鍵是教師能否有意識、有目的地發現這些學生的優點和特長。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我每周在班級評一次進步之星,讓那些成績落后的同學,也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因為沒有什么比成功的體驗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的。
五、“培養興趣,掌握方法”是轉化后進生的根本保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態度端正了,目標明確了,方法一定要跟上。過去積累的很多知識隨著歲月會慢慢遺忘,但自己養成的學習習慣、方法是會受用一輩子的。作為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科特點,具體的教學內容、目標,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部分后進生記憶力差,做事丟三落四,好不容易當堂記住一些,還會前后混淆。零散的珍珠容易丟失,一串珍珠容易保存。在教學中,我注意前后聯系比較,理清思路。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訓練,讓學生從“學”到“學會”到“會學”,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例如識字教學,我經常鼓勵學生用字根加偏旁部首的方法記憶新字。我想:所謂識字,就是增加學生與漢字見面的機會。同時多渠道、多途徑增加對漢字獨有特征的記憶,或者是字形,或者是字音,或者是字義的強化。我相信,記憶的聯系點越多,記得越牢。
轉化后進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日久見功夫,不要幻想有一日千里的奇跡!針對后進生的個性特征,從實際情況出發,對他們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信任和扶持,多一點表揚和鼓勵,多一點溫暖和體貼,通過行之有效的途徑,就能幫助他們進步,到達希望的彼岸!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北師大翰林實驗學校小學部)
責任編輯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