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多次講過,我國是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大國。他后來還有個形象的說法,叫一窮二白,窮指的是經濟,白指的是文化。(見《文匯報》,作者:李洪峰)經濟落后問題,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已經得到根本改變。但文化落后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變,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尚面臨三個歷史性挑戰:
一是傳統文化現代化問題。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洗禮,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發生某種動搖,核心的價值體系、符號系統處于邊緣化狀態。道德顛覆、信仰缺失、精神空虛、理想淡化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本土文化、民族傳統受到極大影響,許多民族語言、藝術品種瀕臨滅絕,這極大地削弱了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我們必須有清醒的文化自覺,使傳統文化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使之產生新的生機和活力。
二是民族素質和民族自信心問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廣度、深度和前進的速度前所未有,但我們的國民素質準備是不夠的。一個大國的崛起,良好國民素質的養成和提高,是最重要的內在因素之一。民族自信心也是民族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西方人面前,我們常常表現出不自信,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三是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問題。中央電視臺對歐洲、美洲、亞洲30多個中文臺的臺長和播音員作了一次調查,調查的題目有兩個:一個題目是,孔子、蘇東坡、魯迅、李小龍,你認為誰是中國的名人?答案幾乎都選李小龍。另一個題目是,列出四位美女,西施、楊貴妃、林黛玉、鞏俐,問誰的知名度最高?答案全是鞏俐。這說明,中國文化在世界上還談不上多大的影響力,許多西方人對我們的文化充滿誤讀,就是我們自己,對祖宗的寶貴遺產也缺乏全面的認識。在文化產業方面,總體存在著西強我弱的態勢,短時期內還難以改變。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