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效率,就必須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語文學習積極性主要指一種學習態度,是一種對待語文學習的認真、緊張、主動而持久的學習態度,語文知識要靠長期積累,語文能力要長期訓練??墒欠e累和訓練的艱巨性決定語文學科僅靠教師的教,僅靠平時的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學生必須具備一種主動意識,積極地觀察世界,感悟生活,探求真理。
所以要使語文教學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要,踐行“以生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有效性。有鑒于此,本人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并已初見成效。
一、聯系生活,滿足現實需要
學習知識,運用知識,解決生活現實問題,這是人類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在基礎教育階段,所有的知識都與生活緊密聯系,而脫離了生活、脫離了學生實際感受的知識是沒有生命力可言的。因此在教學上,應當將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讓學生自己去做、去發現、去研究。
在教學《致女兒的信》這一課時,針對學生早戀的問題,我和學生進行愛情觀的討論。我問學生“故事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學生說“這正好說明真正的愛情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我接著他的話說:“說得真好。是啊,真正的愛情是一輩子的忠誠,但是除了這點還有其他嗎?作者在最后提到‘以人的方式去愛’,這必然還包括其他故事所沒有提到的愛。處在花季年齡的你們必然有一些關于‘愛情’的看法,你能說說你的愛情觀嗎?”
不知是由于羞怯,還是由于擔心自己的回答會招來同學哄笑,學生們都低著頭,靜靜地不發一言。為了幫助學生消除尷尬,我出示了三段文字(三篇小說(《白馬嘯西風》《射雕英雄傳》《笑傲江湖》中關于“愛情”的片段),并對學生說:其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將來都會經歷愛,而古今中外的許多小說都在探討這個話題,你們愛看的武打小說里也體現許多愛情觀。大家看看投影片上的三段文字,這是金庸先生三部作品中的愛情觀,說說你欣賞哪一種?你是否還有另外的見解?你能結合其它愛情作品談談你的觀點嗎?由于這些片段出自學生喜歡看、熟悉的作品,課堂討論漸漸熱烈起來。
在教學中,設置的問題應聯系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生活,走進學生生活,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一步步地走進生活的、情感的殿堂,讓學生認識到:語文離我們并不遙遠,而且語文很實用。只要我們多認識多感悟生活,語文必能學好。
二、重視學生動手實踐,滿足成就感需要
自尊的表現之一就是對成就感的追求,學生希望自己被老師賞識,希望自己在學習中有更多的成功,希望自己擁有更多的成功喜悅。一旦教師忽視對學生成就感的滿足,則不利于調動其積極性。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實踐活動是滿足成就感的重要途徑。
在實際教學中,應想方設法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如創編課本劇。學生平時喜歡看電視劇、電影等,常被曲折的劇情吸引。在學習了“戲劇文學和電影文學”這個單元后,學生對戲劇、電影有了一定的了解?!痘实鄣男卵b》《孔乙己》《變色龍》《我的叔叔于勒》等故事性強、情節完整的文章,我投其所好指導學生創編課本劇,由學生改編、導演、排練。
對《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學生大膽創新,對情節進行改寫:于勒叔叔發了財后,知道菲利普一家去哲爾賽島渡假,于是到船上扮成賣牡蠣的,來試探菲利普一家。他“巧遇”菲利普一家,菲利普不肯相認這個窮鬼弟弟。于勒宣布把自己的財產捐給慈善機構,菲利普太太當即暈倒了。這一課本劇作為語文科組示范課的一個環節,在校內演出。學生大膽的創意,贏得師生的一致好評。這樣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更重要的是,這些課本劇的創作,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激發。
如開展活動課,《春》這篇文章不僅構思美、語言美、內容美,而且更有作者通過寫自然的美抒發熱愛、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美。這種美好的情感是靠語言傳達出來的。語言品味欣賞對初一的學生而言,有著極大的難度,因為初一學生的語言積累較少,語感不強,分析和把握語言的能力不高。但不能因此就采用教師講解代替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師還是要讓學生自己體驗語言分析的心理過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味語言。我在教學活動中采用了學生組隊合作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隊,自己為小組命名,小組內自由發表意見,并上交一份“小組奪寶成果”作為作業上交。
活動課的形式可以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和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通過這種形式,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對散文生動優美的語言感知品味,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這是學生自己真正的語言積累和語言感知,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又如給文章配畫。把“死”的文字,變成“活”的圖畫,即給文章配畫也是一種好方法。在配畫過程中,學生既能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學會細致觀察的方法,又能啟迪思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例:學過《春》后,我讓學生根據課文描述的內容,抓住景物的特點,畫出五幅春景圖等。
動手實踐的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優良個性品質。實施實踐活動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現自己主動性的機會。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成功體驗,滿足了對成就的追求,找到自我、提高自信,就能更積極地學習。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滿足對愛的需要
學生期望老師重視自己、關心自己、愛護自己;也希望愛護他人、幫助他人。因此,教師要擺正自己與學生的關系,確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愛護優秀學生,但應給后進生更多的關心與尊重;為學生的進步而欣喜,為學生落后而憂慮;心系學生、情系學生,形成融洽的師愛生、生愛師的師生關系,滿足學生被重視、被愛護、照顧、支持他人的需要。
師生關系融洽則易產生移情效應,即師愛效應。學生因為愛老師而愛這個學科,熱愛學習。教師的期望、要求易于為學生接受理解,內化為動力。沒有對愛的需要的滿足,不能形成融洽的師生互愛的關系,移情效應就不會產生,教學的要求不易為學生接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會大打折扣。
在教學中,踐行“以生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滿足學生情感需要,才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生只有走進語文,接受感染,才能悟出人生的哲理和真諦。這正和許多語文教師公認的“語文成績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學出來的”觀點相一致。正因如此,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轉變觀念,牢固樹立以生為本、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育觀念,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潛能,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來,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花都區圓玄中學)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