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學而優則仕”,意思是說刻苦攻讀成績優秀,就有可能博取功名而步入仕途,這讓不少寒門弟子讀出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深刻含義!這一古代的“共同理想”在今天的中國繼續書寫著神奇,眾多的大學生(當然也有其他行業的人甚至包括在職教師)不惜擠破頭去參加被稱為國考的公務員考試。據報道,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網上報名通過資格審查的人數超過了104萬,而最終能捧上“金飯碗”的僅僅13566人,也就是說,有超過100萬的考生將成為“炮灰”,淘汰率高達98.7%。有人戲稱考國家公務員像“中彩票”,這其中折射出的社會問題令人深思。
由此,筆者想起了教師資格考試:幾年前就已放開政策,允許社會各界的有志之士報考??山Y果如何呢?夸張一點說,簡直可以用門可羅雀來形容,這與公務員考試的車水馬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應該說工資待遇在市場經濟面前成了一個萬眾矚目的風向標,待遇高的職業自然十分吸引人。誰都知道,工資改革以后,陽光下的公務員工資與教師已拉開了差距,有些級別高的公務員僅“車補”一項就能抵一個高級教師的工資,如果再加上其他“陽光工資”,數目會可觀得令人咋舌!這還不包括“陰霾”下的灰色收入、黑色收入。
所有的人才幾乎都要經由教師去培養,教師素質優劣成了人才素質高低的關鍵。我國是否能吸引優秀人才做教師呢?答案令人很不樂觀。近幾年,全國絕大部分師范院校的錄取分數線相當低,這樣的境況怎能讓人不憂心如焚?我們還敢奢望用二流、三流的教師去為國家培養出一流人才嗎?
《教師法》明文規定:教師工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工資。這在某些地方可能已實現,但全國的整體情況?事實勝于雄辯,千軍萬馬在擠公務員的“獨木橋”,這一社會事實很能說明問題。如果說教師捧的是“鐵飯碗”(教育經過改革后,鐵飯碗可能已演變為泥飯碗了,現在姑且先這么說說),那么公務員捧的就是“金飯碗”了!要想吸引優秀人才進教師隊伍,切切實實提高教師待遇,我以為,讓全社會真正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是核心環節。而提高教師待遇,光聽見政府官員拍胸脯承諾的聲音,卻鮮聽見落實于行動的腳步聲,這是萬萬不行的。教師僅“溫飽”了不行,還要同全社會人士一道奔“小康”。
“學而優則仕”是需要的,但承載著國家和民族希望的教育更需要“學而優則師”。我們多么希望教師資格考試也能火爆起來,火得令人眼饞,火得讓人心動!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老壩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