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節復習課,內容為100以內的加減法。于是我寫了3個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算式,讓學生列豎式計算。上黑板板書的當然也就有3人。其中之一,最近的計算經常出現錯誤。另一個,基礎則稍顯薄弱。
講評階段,出現了預料中的一幕。第一個學生,第二步豎式計算61-23,結果竟然是68。而第二個學生,3個參與計算的數字在豎式中全抄錯了。
此外,全班還有6個同學出現計算錯誤。剛好下課,就把他們叫到辦公室。其中一名學生做對了兩題,另一題竟然和第一個學生錯得一模一樣。
“是不是照黑板上抄的呢?”我開始詢問。
果然。但是黑板上的第二個學生的3個數字都抄錯了,她卻做對了。也就是說她只抄了第二個學生的豎式。
我:你為什么抄××的?
她:他的成績好。
我:那你為什么不抄××的?
她:因為他的豎式數字抄錯了。
……
好“聰明”的抄法!
而洞察其背后的原因,卻是這個學生自信心的不足。
如此一幕,讓我的思緒回到了自己當年“小升初”的考試現場。印象中是數學的考試吧,自己很快就做完了,正在檢查。
坐在前面的同學的試卷卻從桌上掉下了許多,不用處心積慮,不用眼疾手快,坐在后面的我對幾道選擇題的答案一目了然。
一看,竟發現有一題的答案不一樣。我的心里開始糾結。到底是誰對了呢?苦思冥想,越發不知歸路。
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前面的同學毅然交了試卷。看著那果敢的樣子,我匆匆將答案由A改成了B。
事后一對答案,結果是我將正確的答案給改錯了。
那時候,我的學習成績在我們學校屬于“尖子”,經常被老師樹為榜樣??墒蔷褪沁@樣的我,對自己還是沒有信心,硬是把自己的前途押在了別人身上。
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到了現在,已經執教十余年的我,是否還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細細想來,這樣的情形實不少見。知識與經驗,發展與些許小的成功,撼不動根深蒂固的信心不足。推而廣之,從自信的角度放眼社會,這樣的例子也不鮮見。面對權威,我們每個人是否能理直氣壯地與之爭辯?
教育無疑應為培養學生的自信做出貢獻,然而時下執著于課堂教學研究的我們,卻往往對此視而不見或繞道而行。對自信的含義如明月昭昭,對自信的作用足可侃侃而談,而對于怎么培養自信,卻霧里看花,如混沌未開。
我們,或許應該為之做點什么了。
(博客地址:http://blog.edu11.net/space.php?uid=4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