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2008年第6期上林非的文章《阿克頓的一句名言》,介紹了阿克頓的生平、他這句名言的意義及其歷史背景,無疑是有價值的。但遺憾的是,文中有不可忽視的缺陷,值得進一步討論。
首先,作者沒有準確地引述阿克頓這句名言的原文,而只是轉引了馬英九于今年6月的講話:“權力是腐蝕人的,絕對的權力就會造成絕對的腐敗。”馬英九并沒有說明這是阿克頓的話,而它與阿克頓的原話有很大出入。阿克頓的原話十分簡單明了,原文是:
“Power tends to corrupt,and absolute powercorrupts absolutely.”
譯成中文,應該是:“權力趨向腐敗,絕對權力絕對腐敗。”
這是他1887年4月5日給克萊頓(MandellCreighton)的一封討論宗教改革時期教皇制度歷史的長信中說的。這句話無論在邏輯結構上和文字含義上都超過馬英九所轉述的那句話。
阿克頓(Acton,1834—1902)主編過《劍橋近代史》,發表過不少學術著作,但他留給后人最珍貴的精神遺產,卻是這句震撼人心、膾炙人口的名言。這句名言上世紀90年代開始傳入中國,并迅速流行。可惜引述者都是輾轉引述,并未直接查閱原文,未免走樣。
例如李慎之1999年10月寫的傳世之作《風雨蒼黃50年》中就引了這句名言,但被寫成:“權力使人腐敗,而絕對的權力絕對地使人腐敗。”我讀到他寄來的文稿時,即向他指出所引用的阿克頓的名言的譯文不夠準確。在2003年悼念李慎之的文章中我也提到了這一點。
2001年出現了兩個阿克頓文集的中譯本。一個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自由與權力》,把這句名言譯成:“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另一個是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自由的歷史》,書中沒有譯阿克頓與克萊頓的通信,但《中譯者序》開頭第一句就是阿克頓這句名言,被譯成“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把“tends”(趨向)譯成“導致”或“使人”,顯然不符原意。原文的意思是:權力本身就會腐敗,并不是它“導致”或“使人”腐敗。腐敗是指權力本身,是制度,不僅僅是掌權的人。“絕對權力絕對腐敗”,何等簡潔鏗鏘有力!塞進“導致”或“使人”,無異畫蛇添足。
2001年在《愛因斯坦語錄》(杭州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本序》中,我曾指出這種翻譯的錯誤,可惜未引起人們注意。
此外,林非文章中介紹洛克(Locke,1632—1704)時也存在兩個問題。首先說洛克是“法學家”,這樣的定位是缺乏根據的。洛克沒有專門學過法律,大學時學的是古典文學和哲學,后又轉學醫。他雖非專業醫生,但精湛的醫術使他成為全歐洲的名醫,并被剛成立不久的皇家學會選為會員。1669年他認識了傾向民主的輝格黨創立者阿什利(Ashley)勛爵(3年后晉封為沙夫茨伯里(Shaftesbury)伯爵),遂被聘為家醫和秘書,從此涉足政壇,逐步成為催生英國1688年光榮革命的政治理論家和實踐者。因此,馬克思稱洛克是“自由思想的始祖”。羅素稱洛克“不但是認識論中經驗論的奠基者,而且也是哲學上自由主義的始祖。”1997年去世的英國哲學家和歷史學家伯林(Isaiah Berlin)更是稱頌洛克為“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主流的哲學和政治傳統之父”。
其次,林非文章中引了《政府論》中的一句話,下結論說:“為了保衛大家生命的安全,當然就必須限制權力的使用”。似乎生命權是人的唯一權利;與洛克的原意相距甚遠。洛克在1689年出版的《政府論》的“論政治社會和政府的目的”一章中,明確提出:“人們聯合成為國家,并使自己處于政府領導之下,其真正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護他們的所有物(Property)”,即“人的生命(Lives)、自由(Liberties)和財產(Estates)”。這成了1776年杰斐遜(Jefferson)起草的美國《獨立宣言》和1789年拉法耶特(Lafayette)在杰斐遜幫助下起草的法國《人權宣言》的思想源泉。
談到阿克頓的“絕對權力絕對腐敗”的名言,不能不聯想起與此異曲同工、交相輝映的愛因斯坦(Einstein,1879—1955)的名言。愛因斯坦終生沉浸于探索自然界的奧秘,同時也熱切地關懷人類命運和社會現實。他認為:“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他在1930年發表的《我的世界觀》一文中明晰而精辟地論述了他的人生觀。
他在文章中說,他對社會正義和社會責任有強烈的感覺,并宣告:“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讓每一個人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讓任何人成為崇拜的偶像。”“我完全明白,一個組織要實現它的目的,就必須有一個人去思考,去指揮,并且全面擔負起責任來。但是被領導的人不應當受到強迫,他們必須有可能來選擇自己的領袖。在我看來,強迫的專制制度很快就會腐化墮落,因為暴力所招引來的總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總是由無賴來繼承,這是一條千古不易的規律。”
愛因斯坦發現的這條千古不易的規律,與阿克頓的名言“絕對權力絕對腐敗”相得益彰,并可互為解讀。2008年11月22日
于北京中關村
(責任編輯楊繼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