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1961年,全國各地普遍發生了饑荒現象,貴州省是饑荒比較嚴重的省份之一。當時,我任貴州省糧食廳黨組書記、副廳長一職。以下是我1959—1960年間作為省級糧政官員所寫日記的摘錄:
1959年
1月1日
新年伊始,正在召開的縣委書記會上,討論的中心是糧食問題。經歷了大躍進運動、精神大增產,有的地方,去年秋收后就鬧缺糧,從會議的氣氛看,最大顧慮是怕出現更大的糧荒。
1月2日
在地委書記會議上,根據中央指令和糧食生產大躍進的形勢,確定了1958—1959年度糧食征購任務為36億斤。秋收已經過去5個月了,至今入倉才25億斤,其中就有5億斤虛假數。再也沒有入倉進度了。
1月5日
中央安排貴州調出糧食2億斤,請示周林書記和徐健生副省長多次,他們一致意見是拒絕接受,并責成糧食廳向糧食部反映。省廳當然支持周和徐的意見,曾經呼吁過多次,但糧食部并不理會。
1月7日
徐健生副省長在縣委書記大會上發言,對1957年興義因缺糧而死人問題做了深刻檢討。他說,中央在武昌會議上印發了興義事件的通報。(注:1957年興義縣弄虛作假,發生因缺糧造成數百人死亡事件,縣委書記因此受到處分)
1月15日
晚,黨中央召開電話會,彭真、譚震林、李先念三位中央領導都是講糧食問題,會議中心是強調穩定農村糧食局勢,防止在大豐收后發生死人問題。李先念講,1958年大躍進不容懷疑,但成績必須肯定,陰暗面不要宣傳,我們認真對待就是了,群眾大躍進一年,最后再挨一頓罵是不好的。
既然是大躍進糧食成倍增長,不容懷疑,為什么反而鬧糧荒,又要防止餓死人呢?這種極其矛盾的現象使人難以理解。
1月17日
秋季油料收購任務2.6億斤,至今才完成14%,財貿部為此專門召開了電話會,關鍵是大躍進使得勞動力十分緊張,不顧一切搞大兵團作戰,油料作物采集、管理,無人過問。
2月2日
各專區糧食局長會開了3天,會上統計,有47個縣農民自留的口糧不足200斤原糧,大豐收后農民留糧這么少,我看去年定產180億斤值得懷疑。秋收后損失浪費驚人,這與敞開肚皮放開吃有密切關系。許多材料說明,秋收后4個月,每人吃掉了250斤糧食,三分之一的時間吃掉了二分之一的口糧,全國流傳著“前4個月緊吃,后八個月吃緊”的說法,我們并不例外。
2月6日
下午聽周林書記傳達中央“各省第一書記會議”精神,全國一盤棋,鼓干勁、掀高潮。毛主席說,我不愿意住在北京,這里沒有新鮮空氣,武昌會議以后出了一股冷空氣,要正確估計1958年的大躍進,肯定成績、嚴肅對待缺點。我在想,是否把聽到的對大躍進的不同聲音說成是冷空氣了呢?
周還說,中央分配貴州1959年上半年上調2億斤糧食任務,我開始也是討價還價,以后看苗頭不對,痛快地接受了任務。中央問有什么困難?我說運輸有困難,中央領導說,為什么要給你們修鐵路?
2月8日 農歷大年初一
在今天地委書記會議上,針對糧食產量越報越少的呼聲,周林講,1958年糧食產量180億斤,不能再往下滑了。依我看,這還是一個謎,能有120億斤就謝天謝地了,估計那么高,左算右算就是找不到糧食的去向。(注:1958年全省糧食產量最后核實為104億斤,比1957年不但沒有躍進,反而減少了3億斤)
2月17日 羅甸
縣委馮書記和王局長陪同去沫陽、克度、通州和城關幾個公社,發現食堂斷糧的較多,有的只吃稀飯,城關公社死了7匹馬。民間有傳言,出了玉皇大帝,揚言要搶糧食倉庫,弄得人心惶惶。
這里是桐籽產區,勞動力全部抽去大煉鋼鐵,桐籽爛在山上無人采摘,收購不起來,白白造成損失。得失相比,誰大誰小,值得深思。
和縣委研究了抓緊搶種早熟作物以度夏荒,我建議他們盡可能多種瓜豆之類。縣委立即給各公社發了緊張通知。
2月18日 獨山
從縣委程、劉二位書記的匯報看,情況不好。征購糧食進度才完成58%,但農村鬧糧荒風潮已有多起,有的食堂已經停伙,社員不出工了。
從所到幾縣看到,省委決定的每人14兩(即0.875市斤)原糧大都已經做到,但糧食的緊張空氣仍然較重,甚而聽到不少對政府、對大躍進有不滿情緒,有的對大躍進、大豐收破口大罵。
2月25日 都勻
州委正在召開規模宏大的大躍進誓師大會,掀起工農業生產新高潮。挑戰書、保證書和決心書高舉在大會廣場上。口號是,比1958年要有更大的躍進。今年糧食生產計劃層層加碼,省里給黔南的計劃是39億斤,地區分到縣提高到42億斤,縣分到公社再提到62億斤。據說金風書記壓力很大,去年的大躍進,黔南在全省是屬于中下游。
我把到幾個縣的情況向金風書記作了詳細匯報。他說,他在四級干部會上的報告中都講到了我所看到的問題。還說,全州糧食征購任務肯定完不成,能完成八成就不錯了。
在都勻市糧管所長會上聽到的反映是,今年農村糧食的困難將超過以往任何一年,普遍感到恐慌。
黔南之行使我增添了很大的憂慮,現在就有約四分之一的缺糧面,而且擴散蔓延開來的趨勢很快。
2月28日 麻江
見到縣委李、田二位書記,一直反映征購糧食任務壓力太大,實在無力完成,同時農村缺糧需要返銷,至少需要500萬斤才能過得去。他們所談到的數據和具體材料,我表示完全同情和理解。根子還是在糧食的產量上。
3月1日 凱里
州里還介紹,凱里是四縣(雷山、麻江、爐山、丹寨)合一的大縣,所反映的問題是已經有不少人往外流,有糧食問題,據說也有因壞人破壞。
在州委看到中央文件,批轉廣東趙紫陽調查農村瞞產私分糧食的情況,瞞產私分數額占到總產量的50%。各省都在開會、開展反瞞產私分。如果把糧食生產大躍進的成果寄托在反瞞產私分上,不盡適合各地的情況。
3月2日 貴定
縣委余、馮書記介紹,沿山、平伐兩個區糧食已經很緊張,有的斷糧停火、有的只吃稀飯,嚴重影響到社員出工。和余書記到沿山跑了些社、隊農民家里看,確實如此。我向縣委建議,及早安排解決的措施。
3月7日
幾天來,徐副省長急如星火,批評糧食上調任務完成不好。為完成中央安排的調上海糧食任務已經焦頭爛額,和交通廳聯系多次,始終由于汽車運力和勞動力安排不上,尤其解決不了農村集運糧食的勞動力問題。
3月9日
周林傳達中央鄭州會議精神,毛主席說,現在各地黨委與人民公社基層干部的關系處在一個非常緊張的狀態。農村大鬧糧食風潮,比1954年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一矛盾的實質是所有制與我們所采取的政策帶來的,造成這種緊張局面是由于“平均主義,貧富拉平”,“無代價上調勞力、物資”和“過多的回收歷年農貸”,簡單說,就是“平”、“調”、“收”起了破壞作用。
毛還說,去年秋收后,人民公社對糧食采取了“深藏遠窖,站崗放哨,以保衛自己的產品”。是否可以這么看,這也是農民反對“一平二調”和對付高征購的一種自衛行為呢?
3月15日
近幾天聽到不少反映,不是這里缺糧斷炊,就是那里停火逃荒,叫人心中不安,究竟真相如何?實在沒有把握,但我覺得豐收后我們過多宣傳,在農村一律不供應糧食的方針,這與實際情況相差太遠。
3月21日
胡崇山等幾位廳、局長從遵義檢查工作回來,匯報到那里的問題相當嚴重。糧食征購難以完成,近期鬧糧荒風潮四起,以遵義、湄潭、桐梓較為嚴重,病人、餓死人事件不斷發生。
3月24日
糧食征購任務32億斤,入庫進度還差6億斤,再也沒有進度了。徐副省長也感到再入倉的可能性不大了,也反映出糧食產量上有問題。
3月27日
和省交通廳研究2億斤糧食上調的運輸問題,他們的態度是運力極度緊張,鋼鐵是元帥,首先要保;木材、救災糧也要保證,但汽車運力實在難以安排。
3月29日
許多省傳來農村大量瞞產私分糧食的消息,可是在我省還看不到這類典型,各地區五級干部會上也看不到這材料,周林書記在省六級干部會上也講,我省存在瞞產私分的嚴重情況,到處有“糧食讓大嘴老鴰吃掉了”和“捉鬼拿糧”的傳言。真相到底如何?我看不宜把情況估計過重。靠反瞞產來度荒將會落空。
3月31日
農村嚴重缺糧,各地告急電報不斷。晚上省委召開地、縣委書記電話會,徐副省長當機立斷,宣布一條堅定明確的政策:“凡是發現有缺糧的地方,一律要先供應糧食,然后再去摸清情況。千萬不要因為在摸清情況上貽誤時機發生餓死人的事件。”這個口子一開,對減少出事具有決定意義,工作主動,但原先安排的3億斤返銷糧,肯定會突破。
4月3日
全國糧食廳局長會議已經開了3天,從各省匯報的情況看,是一片叫喊聲。糧食的購、銷、調、存都處在緊張狀態中,為建國以來所未有。許多省的農村出現不穩定的局面,情況并不比貴州好。湖北有幾萬人逃荒,食堂已經辦不下去了,下放到戶的十分普遍。
各省發言中對密植都有一肚子的氣,種一畝小麥要下五六十斤種子,浪費相當驚人,完全是違反科學的瞎指揮。余杰部長發言說,是小資產階級狂熱性。在我匯報壓縮銷量時,談到壓縮釀酒用糧,余部長馬上插話,茅臺酒用糧可不能壓啊。
4月10日 北京
陳國棟部長傳達在上海召開的中央七屆七中全會精神,毛主席說,糧食緊張,誰叫你們吹大牛皮呢?十年之內不準談糧食徹底過關。李先念說,要闖過4、5、6、7、8月大關,埋頭苦干,準備生一場大病過難關。陳國棟部長說,1958年糧食工作有兩條沉痛教訓,一是征購糧食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我們太樂觀了。二是把話不要說滿了,牛皮吹得越大,困難越大。
4月14日 北京
臨散會時,部長找我個別談話,動員貴州在第二季度爭取超計劃完成糧食上調任務。還說,前天晚上毛主席對李先念副總理說:“抓糧食調運要像打仗一樣,每天要掌握進度,第三季度要度過難關。”我對趙部長說,現在我們到處鬧糧荒,已經發生死人事件,上調任務難保,超額無望,貴州日子難過。
4月23日
黨中央發給省委和糧食廳黨組一份緊急電報,要求“各級黨委當前必須把糧食工作當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糧食工作上實行更加集中的領導原則,實行統一調度,農村糧食供應只能在重災區和經濟作物區,在城市除保證重體力勞動者必不可少的供應以外,一切可以壓縮的銷量都應堅決壓縮下來,各省上調糧食任務的調撥命令,必須堅決執行,必須保證完成……”電報重點極為明確:第一,糧食高度統一集中;第二,壓縮本地銷量,確保上調中央。
中央給一個省廳局黨組直接發電報,從來少見。
4月26日
看到4月21日發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切實壓縮糧食銷量的指示》,要求把城市銷量在當時的基礎上壓縮十分之一左右,同時合理壓縮農村糧食銷量,為了集中力量應付這個時期的困難局面,各地對中央下達的糧食調撥令,必須堅決完成。
4月30日
中央交通、糧食、鐵道三個部聯合召開電話會,強調保證上調中央糧食的運力安排,這項任務要提到黨委當前工作的重要議程中。鐵道部部長說,運力安排以鋼為綱、以煤為綱都要服從糧食運輸,盡最大努力保證上調和出口任務的完成。
5月1日
五一勞動節,普天同慶,北京50萬人大會,貴陽6萬多人大會,大張旗鼓地總結1958年大躍進、鼓干勁,爭取1959年更大的躍進。晚間,大街上張燈結彩,燈火輝煌,可是商店里糕點、水果等所有能吃的副食品貨柜上卻是空架子。用外強中干來形容也是可以的。
5月3日
徐副省長從北京打電話說,中央安排我省第三季度上調糧食1.5億斤,要如數完成。我是存在僥幸心理的,心想能拖過去就拖過去,誰知中央并不放過。
5月17日
在地區糧食局長會議上,清理了各地區糧食庫存的大賬。匯總起來各地區匯報的數字使人震驚、擔憂。
現庫存糧減少了2億斤;
夏季糧食收購有2億斤無法完成;
糧食銷量要求增加2億斤;
上調給省的糧食要求減少2億斤。
這么一算,到秋收9月底只剩2億斤庫存。
危急!危急!
5月25日
省委常委昨夜開會,徐省長傳達李先念副總理電話會議精神,說當前食用油的緊張程度,除了沒死人,不亞于糧食緊張。要采取非常措施壓銷,研究出結果,城市供應壓縮一半,農村不供應食油,保證出口任務的完成。
6月3日
周林、徐健生為出口食用油下了很大決心,命令我們連夜安排,指定由我親自給各地委第一書記打電話,傳達省委的意圖,要采取緊急措施保證完成。
6月5日
今年夏季糧食產量已定為8億斤,收購4億斤,徐省長表示滿懷信心。從最近入庫進度看十分緩慢,我對產量表示有些擔憂,也感到征購多了。徐卻批評我右傾保守。
6月18日 金沙縣
從縣長邱繼剛所談的情況看,金沙縣是全國有名的大躍進紅旗縣,農村出的問題反而嚴重,這是與浮夸風的嚴重程度分不開的。(注:據金沙縣志記載,全縣1959年總人口為33萬人,1960年為24.9萬人,減少8萬多人。)
邱縣長介紹用榨過油后的菜子餅做窩窩頭的經驗,我十分感興趣,當即給徐副省長、李庭桂部長發了,建議大力推廣。
6月20日 遵義
發現遵義不少地方為了完成夏糧征購任務,把農民留的種子都購上來了,這種勞民傷財的做法屢禁不止。
7月9日 大方
把長石、飄兒井兩公社情況給縣委書記楊本和做匯報,我談到,要堅決制止在夏糧征購中,把留的種都收上來的做法。楊說,全縣有40萬斤種子入了庫,頂了征購任務。
7月11日 普定
縣委書記趙鋒光一見面就強烈反映,500萬斤夏糧征購任務,全黨動員,全力以赴,才完成了300萬斤,地委多次點名,現在實在沒有糧食了。
8月4日
苗書記傳達了周林同志在中央廬山會議讓傳來的電話記錄,要反右傾、反松勁、鼓干勁,大戰7、8、9三個月。這樣,對180億斤糧食產量又有希望了,比我們估計多出了五六十億。
8月12日
全省財貿工作會(各地區財貿部長、糧食局長、財政局長參加)傳達了中央指示,陳云說,糧食問題要靠政治吃飯,靠政治解決,李先念講,糧食就是政治。
會議總結講話,徐省長再次肯定了30億斤征購任務必須完成。
我參加遵義、黔南小組討論中都說,很多縣將中央李先念講的一句話“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的精神傳達到了基層,討論中大家表示的決心,就是不留種子,也要完成征購任務。這造成了極大混亂,將來必有后患。
8月26日
傳來一個重大消息,中央八屆八中全會在廬山召開,批判彭德懷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說他們攻擊大躍進、反對人民公社,否定大躍進的偉大成績,夸大缺點等等。
9月13日 仁懷
仁懷在征購入倉中問題也很嚴重,搶時間突擊入倉,受災減產的社、隊也照樣入倉。我去兩個生產隊,全是種棉花,也分配了征購任務。縣委介紹中也講到全縣有5萬農民種棉花也分配了100萬斤糧食征購任務,已出現上午挑糧交征購,下午從倉庫買糧吃。
雖然我所到之處,反復宣傳不購過頭糧的政策,似乎效果不大,不能不看到,征購任務壓力太大的客觀因素。問題還在上頭。
9月15日 遵義
上午給四川糧食廳通話,他們壓銷的勁頭很大,成都市居民每月口糧從24斤壓到21斤,專區壓到20斤,縣、區壓到19斤,熟食已全面收糧票。徐省長從北京來電話,向他匯報了四川的做法,他說要向四川學習。
10月9日
糧食部晚開電話會,陳國棟部長表彰了完成征購任務進度快的省區,四川省為全國第一,完成任務90%,會上介紹了經驗,貴州完成28億斤,也屬較快的單位。
10月15日
中央政治局召開電話會,譚震林、李先念副總理主持和講話,中心是掀起一個以糧棉油為中心的農產品收購高潮,在政策許可情況下,盡可能多購少銷,表彰了包括貴州在內完成糧食任務好的省份,我很擔心征購入倉數字的真實性。
10月28日
近期來自基層的信息,反映購過頭糧的情況很多,銅仁的報告中說,征購完成后,農村留糧很少,不少地方急于完成入倉。大都是不顧政策,不顧后果,“先入倉再說”的論調。
11月13日
在廬山會上八屆八中全會毛主席錄音報告,聽了一天。其中講到當前市場緊張是,他說,“無非是婦女頭發卡子、肥皂、浙江的雨傘買不到”。沒有講全面緊張的局面,如此輕描淡寫,這符合事實真相嗎?
12月17日 貴定
黔南來人反映貴定有浮腫病,甚至死了人。今天到了貴定,縣委書記陪同去了三個公社,到隊到戶一看,的確嚴重,已發現有浮腫病人2700多人,已死亡100多人,縣里對此似乎還不具體了解,也不敢正視,公社干部不敢如實反映情況,追問詳情時,吞吞吐吐,怕受批判反右傾。這是一種加重后患的危險現象。
晚上梁書記陪同去新場公社,到新巴管區看了幾十戶,這里已經一個月不吃糧食了,包括公社書記、隊干部家家有浮腫病人,有的已不能站立、走動。
12月19日
黨中央召開緊急救災電話會,彭真主持,譚震林首先講話,特別強調了全國大搞代食品度荒的重要性,并介紹了北京用槐樹葉加工代食品的經驗。采集槐樹葉在北京已形成了運動。中央書記處書記彭真講話,說北京糧食告急,要求各省從速調糧進京。彭講話態度嚴肅、語氣很重,說“省里死了人是一個省的問題,北京死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問題”。要求顧全大局保北京,并指令貴州緊急調糧一億斤,省委書記周林當場表示態度堅決,即席部署,責成省糧食廳連夜安排,限期突擊集運加工,保證完成。在我省浮腫病發展蔓延之際,迅速完成了糧食調運任務,為保首都北京盡了一份力量。
12月21日
把近期收到各地病人、死人問題的報告,綜合向徐副省長匯報,他也深感發展蔓延嚴重,他明確了指導原則是,發現了問題,不要著慌,不要大驚小怪,不要強調統計數字,有問題立即撥糧,不要強調手段。這是他多次強調的,我是完全支持和堅決照辦的。
下午給糧食部趙(發生)部長電話請示,貴州農村銷售計劃嚴重不足,請求中央增撥計劃,趙滿口答應,他說中央已經發現糧食減產購了過頭糧的問題。
12月22日
收到修文縣報告,全縣有浮腫病5000多人,已死亡500多人。貴州市委書記對縣委書記痛罵一通。另據市糧食局反映,各縣都有不敢反映真實情況的現象。
12月24日 貴定
周林從北京打來電話,傳達中央大力壓縮糧食銷售量的精神,他的意見,我省農村吃糧標準在12兩基礎上壓到10兩,城市供應也要大抓節約,減少銷量。省委為此做了壓銷的規定。
12月26日
銅仁專區來人辦事,我再三追問農村生活情況,很失望,一問三不知,明明石阡、德江、銅仁病人、死人嚴重,可是閉口不談。看樣子,好像有壓力不敢講。
1960年
1月2日
省委辦公廳內參《貴州情況》刊登了各地農村斷糧停伙、病人死人方面的內容。周林看到后,嚴厲批評說,糧食剛收不久就會出現這種情況?讓辦公廳做檢查。我認為,這是與虛報產量及高征購有關,農民所剩口糧無幾,過早出現斷糧斷炊。這是存在的客觀事實,不承認不行,在黨內通通氣,引起人們警惕,是有積極意義的。
1月3日
畢節地區糧食局長奉地委書記指令,一天打來兩次加急電話,水城鐵路上馬,要上民工10萬人,本地無力供應糧食,請求省里緊急調運大米1000萬斤。上這么大的項目固然是好事,無疑也加重了眼前糧食危機的程度。
今晚黔南州李占文州長又親自從甕安打來電話說,他已經和糧食局長跑遍了全縣的社、隊,發現這里災情嚴重,浮腫病人已發展到4000多人,死亡人數有300多。
2月14日
周林在報告國際形勢時,也講了一大段農村生活。講到,去年農村生活出了些問題,我們有官僚主義,死了些人。今年農村吃糧標準,四川是四四三(四兩糧、四兩代食品、三斤菜),我們是五五二(五兩糧、五兩代食品、二斤菜)。有些估產過高,我講了多少次,等于放屁。就是不注意抓生活,不聽打招呼。受災地區要按十兩(0.625斤)供應,按500萬人、100天計算,有5億斤糧食即可解決。
2月17日
遵義地區農村病人、死人問題相當嚴重,已成為很多干部的議論重心。特別是遵義縣三合區的一個公社死了2000多人,更是出了名。有些人有質疑,為什么下邊不報告?我認為不是不報告,而是不敢報。這跟反右傾、拔白旗大有關系,弄得基層干部顧慮重重,膽戰心驚。
2月21日
讀了一份中央文件,是李先念副總理給黨中央的報告,李講到,目前農村糧食問題有兩種情況,一是資本主義勢力大喊大叫不夠吃,另一種是確實存在問題。干部怕反右傾而不敢反映。我對徐副省長說過,我們是對后一種情況認識不足,下邊不反映真實情況的比較多。
3月8日
新華社《內參》轉載:目前農村浮腫病人消息,湖北有28萬人,江蘇11萬人,山東2.6萬人,北京郊區也有發現。魚米之鄉的江蘇也有浮腫病人,可能就是全國性的。湖北提出的口號是各級黨委要“右手抓生活,左手抓生產”,第一書記要親自抓生活。
3月10日
貴州省委2月24日給中央關于農村大辦食堂問題的報告,把食堂提高到鞏固社會主義陣地的高度。毛主席看了很滿意,親自批轉全國各地。批語說,報告寫得好,是科學的總結,全國要無例外的照辦。并由李先念副總理組織學習貴州的經驗。
3月15日
遵義地區傳來消息,全區已發現浮腫病人18萬,已經死亡的有6萬多人。但據多數人的反映,實際情況要嚴重得多。
3月27日
糧食部電話通知,國務院和李副總理決定,要在貴州召開食堂現場會,各省糧食廳局長參加,省人委確定由秘書長張樹成、史銘林和農委、財貿部、糧食廳負責籌備,開了幾次籌備工作會議。政府辦公廳負責接待工作。
4月13日
由國務院指派糧食部陳國棟部長,率領全國各省市糧食廳局長參加的糧食現場會,從4月3日至12日在貴州活動10天。周林親自接見與會代表,實地參觀了鎮寧的花江食堂、花溪大寨食堂、都勻全民食堂。評價最好的要算全民食堂了。
就在食堂會議期間,農村浮腫病還在快速發展蔓延,外省同志對我說,看到你們農村群眾面色很不正常呀!
4月21日 合肥
全國財貿書記和糧食廳長會議上午9時正式開會,首先是李先念作報告,他講完全國當前糧食形勢后,明確指出,“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研究和落實劉少奇同志指示,‘糧食由我管,吃飯由我包’,要把這句話具體化,就是怎么管、怎么包”。當前的任務是要把人民公社的糧食管理好、使用好。
李副總理說,1959年全國糧食產量公布的數字是5400億斤,我看沒有那么多,至少也在4800億斤吧。(注:最后落實按統計數只有3400億斤)
4月22日 合肥
各省書記們在大會上匯報了一天。
李先念講,1959年的糧食征購任務1200億斤,這么大的災,又增加了100億斤,這是犯錯誤。講到購過頭糧的問題,他說,事先要打招呼,不能購過頭糧,但實際上難免,今后幾年都難免,不要強調過分。我感覺,這么講,不是開了個口子嗎?
山東省委書記發言引起了共鳴,很有代表性。他說,上報糧食產量,上邊一批評,下邊就多報,生活安排不下來,他們也不吭氣,人死了他們也不報,這是出問題的最大原因。各省發言,都講了類似的情況。我省遵義死那么多人,難道不也是這樣嗎?
4月26日 合肥
國務院財貿書記會議的成果是,做出了生產大隊統一管理糧食的決定,明確了糧食收、管、用各個環節的政策、制度。全國爭論很大的問題就此結束。對貴州來說,這不是個新問題,已有青海省就是這么做的。
5月9日
看了幾份中共中央文件,都是緊急調糧救災的。3月份李先念的報告中要求,各省省委把調糧工作當做一項政治任務。4月19日中共中央專門發出“為京、津、滬、遼調運糧食的緊急指示”,要求各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搶時間把一切需要調運和能夠調運的糧食盡快集運外調,如果不馬上突擊趕運一批糧食去接濟,這些城市就有脫銷的危險。
5月24日
省委秘書長褚振民通知,叫我下午3時去省委,參加向黨中央工作組匯報災情。省委向中央重點匯報了遵義、湄潭、桐梓等七個嚴重災情縣死亡3萬多人的情況(之前,省委已給中共中央報告了上述死人事件)。我只提了一條,請求中央在6、7、8這三個月停調貴州的糧食。
6月1日
遵義、湄潭等縣死人問題,省委向中央請求處分的電報我看了一下。周林說過,我們不年年檢討了,請求中央少調糧食,我們死了人大驚小怪,別的省死人都不吭氣。我也聽到外省餓死人壓蓋子不上報這類消息。
6月3日
晚,糧食部開電話會,陳國棟部長向全國告急,京、津、滬、遼糧食空前危機,全國糧食庫存只有240億斤,比歷年來都少。會上宣布了各省上調糧數。安排貴州6月份上調6000萬斤,三季度上調2.1億斤。會后立即向常委會作了匯報。會上冷場,大家誰也不表態。只有徐省長向糧食部大發雷霆,說,有糧不調是犯錯誤,調走了農村出問題也是犯錯誤,糧食廳算一算賬,能調就調,將來出了問題你們負責。看來,省委向中央請求不調糧的電報一點作用也沒起。
6月17日 桐梓縣
何專員陪同,去桐梓檢查了兩個食堂(高橋和紅光),在紅光大隊開座談會一直到夜半三點,這里購過頭糧的情況嚴重,農民往返背糧,勞民傷財。過去能挑120斤的,現在只能挑五六十斤,農民體質嚴重下降。
桐梓縣長反映,現在干部不宣傳“生產自救,自力更生”了,我們曾宣傳過“糧食由我管,吃飯由我包”的口號,助長了農民依賴國家的思想。(注:新編桐梓縣糧食志,全縣因缺糧導致非正常死亡人口近4萬人)
6月24日 習水
按趙副省長指示,到習水、赤水去一趟。
昨晚在桐梓住了一夜,聽到議論最多的是在反瞞產中的強迫命令嚴重,捆綁、吊打成風。公社書記親自上陣,動手打人,往下一級打一級,反不出瞞產就反右傾,情況十分驚人!
和耿喚民書記一起去良村、溫水兩個公社,看了六七個大隊,一直沒有發現反瞞產反出了多少糧食的情況,對此我是沒有多大信心。溫水特別是婦女患子宮脫垂、停經有很多。
在良村,發現這里地、縣委工作隊有種傾向,就是只抓生產、回避抓群眾生活。怕惹禍出事,承擔責任,對食堂生活是一問三不知。
6月28日 赤水
縣委匯報說,小麥征購任務太重,不少生產隊連種子都沒有留夠,到小麥播種時,還得供應種子。
四川合江縣九支區與赤水縣一水之隔,想了解一下四川情況。去九支后區委書記說,今年小麥估產810萬斤,實際只有260萬斤,高估了兩倍。現在就有三分之一的食堂斷炊。他陪我去看了第三食堂,已有3天不吃糧食了,浮腫病、死人早已發生。我向書記建議,你們不要再等上邊了,趕快供應糧食吧!書記很感激。我看四川管轄的地方不比貴州好。
7月29日
中央下達給我省的上調糧食計劃:7月份2000萬斤,8月份3000萬斤,9月份5000萬斤。這比原定的每月上調7000萬斤稍有減輕,感到輕松了些,我們為上調糧弄得筋疲力盡。
貴陽市報告,糧食庫存告急,只剩下1600萬斤庫存,請求省里急調,過去庫存告急數是三五千萬斤,現在只有千多萬斤,確實到了極限。
8月10日
周林書記從北戴河接連打來十多次電話,今天又說征購任務要按30億斤安排,農民吃糧標準要從低掌握,按十兩(0.625斤)、十一兩(0.6375斤)掌握。按照周的電話精神,徐主持會議把征購方案定了稿,農村吃糧標準規定:豐收地區十兩、十二兩;歉收地區按九到十一兩。征購任務定為30億斤,這顯然是上邊壓下來的。還是一條大購大銷的路子,不光主管部門,就是省委也無能為力。
8月15日
陳璞如副省長在糧食會議上作報告,主題是大力壓縮城市人口和糧食銷量。我一直認為,要壓銷,就必須從壓人口著手,光靠堵塞虛報冒領搞不到多少糧食。祝愷然說,你不怕說你是否定大躍進嗎?
周林在大會上講了三點,一是堅決保證完成30億斤征購任務;二是糧食收、管、用,計劃用糧食局要十分抓緊;三是堅決壓縮城市人口,支援農村第一線。壓縮糧食銷量,糧食是全黨、全民的大事。我看到的情況是,各地對分配的30億斤征購糧普遍感到壓力太大。
8月29日
最近期間,貴陽市大街上紅旗招展、鑼鼓喧天,歡送街道居民、小商小販下鄉的隊伍,掀起了高潮。全市下放人數10萬的任務如真能完成,不但少銷糧食,還可減輕城市多方面的負擔。(注:根據省糧食廳統計資料,全省由國家供應吃商品糧的非農業人口,1957年為163萬人,到大躍進的1958年猛增到259萬人。為了度過困難,大力壓縮城市人口,到1962年已經壓縮到180萬人。)
9月1日
在省委三干會上,周林書記傳達北戴河會議精神。李富春講話,強調自力更生、縮短基本建設戰線,強調化氣為力(注:化氣為力,我理解大概是中央已經看到了干部群眾都有怨氣的情況吧)。在這次會議上,降低機關職工糧食供應標準,將原有的27、29、31斤三個標準統統降到25斤,貴陽城市居民降為24斤,地、縣城鎮居民降為22斤。農村吃糧標準,先是降為十兩(0.625斤)大米,在大家強烈反對之下,又決定改為十二兩。
我看到會上不少人在小組討論中對大躍進一肚子氣,對“一個指頭”的錯誤提出質疑。對化氣為力議論紛紛。
10月18日
貴州市各機關、團體、居民,組織起來采摘加工青岡子,已形成了群眾運動,成為代食品的一種主要原料。
省人委成立了從省到縣的“小秋收”辦公室,由糧食廳、供銷社負責組織采集一切能做代食品原料的野生植物。
11月1日
糧食部今晚電話會上,大講采集代食品度荒的措施和經驗,講到北京機關、學校已形成群眾運動,把槐樹葉子都采摘光了。譚震林副總理命令晉冀魯豫遼五省重災區每個縣派一人到北京學習吃樹葉的經驗。
11月23日
當前貴陽市的省、市機關干部浮腫病快速增長,貴陽市報告已有4萬多人,機關正常辦公已經受到影響,弄得人心不安。省糧食廳是管理糧食的部門,目前也有50多人患浮腫病。只靠每月23斤糧食定量,蔬菜、代食品不足,就連我家6口人中,浮腫就有4個。
12月3日
據三干會上披露的材料看,以遵義、湄潭、桐梓為主的遵義地區,以金沙、水城、織金、畢節為主的畢節地區,死人已經不下15萬之多,全省少不了有幾十萬。
12月9日
三干會開了20天,周林在總結講話中作了沉痛的檢討,說在糧食問題上,省委存在著嚴重的官僚主義,根本問題是浮夸風、高估產造成的惡果。一是糧食政策被迫采取了多購多銷,去冬今春,遵義事件、金沙事件集中地暴露了;二是大量收購過頭糧,造成生活安排困難;三是破壞了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三天大會發言的地委書記無例外的檢查浮夸風、共產風的嚴重后果。
會議對李蘇波(遵義地委書記)作出撤銷一切職務、孟子明(畢節地委書記)撤銷地委第一書記職務的決定。
12月11日 畢節
今天看到一份中央絕密文件,內容是批轉山東濟南、河南開封城市發生浮腫病的情況。浮腫病不僅貴陽有,外省大中城市機關、居民中都有類似情況。
12月12日
周林親自主持省委生活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徐、陳、戴、何)主要是研究解決貴陽市糧、煤、鹽、副食、蔬菜全面緊張的問題。浮腫病一天天在發展,大街上搶糧、搶飯、盜竊時有發生。貴陽趙克強市長說,浮腫病已發展到1.5萬人,可能還不止。人心惶惶。
12月13日
中央決定,調整貴州上調中央糧食任務,由原定(1960年)的5億斤下調到3億斤,實際減少2億斤,留一億斤做省里機動。向中央多次強烈反映要求減少上調的呼聲,也許引起了注意。精神壓力隨之減輕了許多。
12月18日
周林書記為農村生活接連開了兩次電話會,批評了有些地方在糧食嚴重困難面前低頭、退卻,有些人焦急得無法。這幾天各地告急電話、電報雪片般飛來,病人、死人、搶糧、盜竊等等,多得我看都看不完。黔南州電報說,有一家人四口上山挖橛巴,全死在山上。有一戶,六兩(0.375斤)糧食吃不飽,全家三口上吊自殺……
12月24日
開會時遇見省監委副書記楊用信,他說,金沙縣委書記趙某某已被抓起來了,弄虛作假、反瞞產、強迫命令、捆綁吊打和死人相當嚴重,行為極其惡劣。他還是被樹起來的大躍進全國標兵、模范人物。(注:金沙縣餓死人數,有人說8.5萬,有人認為不止)
祝(愷然)部長說,他看到中央公安部的通報,各省死亡人數都很驚人,其中就有貴州死亡50萬。
12月27日
據生活辦公室收到的報告,各地發生有十幾人、幾十人、幾百人搶劫糧食的事件,小偷小摸就更多。就連貴陽也是如此,在大街上走路時不敢拿著東西吃,會突然被人搶走。大家最擔心會發生更大的搶劫糧食倉庫的事件。對各地聚眾搶糧事件,中央已有明確的處理方針,即“先分是非,后分敵我”。
(責任編輯 楊繼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