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古巴革命與華僑的命運

2010-04-12 00:00:00程映虹
炎黃春秋 2010年8期

這幅畫上的兩位歷史人物,一個是在中國廢君主立共和的孫中山,另一個是古巴共和國國父何塞·馬蒂。作畫者是古巴哈瓦那民間歷史學家吳帝胄。吳帝胄把這幅畫贈給另一個古巴民間歷史學家加西亞,后者把它懸掛在自家客廳最顯眼的位置上。畫上的名言,分別是孫中山借用孔子的“天下為公”和馬蒂的“祖國就是人類”。在這幅畫像的背后是兩個跌宕起伏的人生,一個志同道合的事業和一個令人深思的感悟。吳帝胄和加西亞都是快80的人了。他們年輕時都是革命者,志在推翻舊社會建立新社會,投身于卡斯特羅的古巴革命甚至世界革命。但退休之后,近二十年來他們卻把余生完全奉獻給了古巴華人歷史研究,聚焦于哈瓦那中國城和中國社區,力圖用歷史敘述復原一個被革命摧毀,被權力話語忽視和遮蔽,在古巴民族歷史記憶中長期消失的少數族群的真實面貌和昔日輝煌。這幅畫上的文字表明,這個晚年的事業不但凝聚了他們對革命的深刻反思,而且把他們在精神上帶入一個超越族群認同,擺脫意識形態窠臼的普世主義境界。

2009年加西亞和吳帝胄合作的部分成果以《華人在古巴——1847年至今》(The Chinese in Cuba 1847—Now,Lexington Books)的書名在美國以英文出版。英國著名中國歷史學家班國瑞(Gregor Benton)和兩位作者建立了密切的工作關系和個人友誼,不但翻譯了這本書,而且是書的編者,并撰寫了長篇序言幫助西方讀者理解此書的背景和貢獻。這本書出版后,英國的《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找我寫書評。我在班國瑞的介紹下和加西亞通過電子郵件建立了聯系,并于2010年3月前往古巴對兩位老人進行了采訪。

從外交官到歷史學家——加西亞的人生經歷

加西亞(西班牙名Mauro Garcia Triana)出生于一個西班牙裔的工人家庭。他在高中時就加入了推翻巴蒂斯塔獨裁政權的運動,1959年以前擔任卡斯特羅領導的“七二六”運動在拉斯維拉斯省的地下學生組織負責人。革命勝利后,1960年,他還在大學讀國際關系專業,被卡斯特羅政府委任為古巴駐玻利維亞的高級外交官,在駐在國左派學生和知識分子中大力擴散古巴革命的影響。他的極左立場引起駐在國不滿,1961年回到哈瓦那,任外交部社會主義國家司司長。1962年到1966年他任古巴第一任駐越南民主共和國大使,之后回到哈瓦那擔任社會主義國家司司長;1967年到1971年任駐中國臨時代辦;1972年到1975年任駐東德大使。此后他先后在外交部和古巴科學院從事和亞洲事務有關的研究。1991年退休后,他致力于古巴華人歷史研究,前兩年歷盡艱辛用西班牙文在古巴出版了《古巴華人和中古關系》。這是這個領域一部資料性很強的著作,但由于它處理的是一個“正史”以外的領域,只印了300冊左右,也從來沒有進入公開發行渠道,只是私下饋贈給同道,和一些在中國問世的歷史著作的命運很相似。

加西亞的中國緣是由“文化大革命”促成的。1967年1月,中國學生在莫斯科紅場上的“文革”行為導致了和蘇聯警方的沖突,全中國掀起了反蘇狂潮。古巴駐中國大使館內的中國職員向館方提出參加反蘇示威,和大使館官員發生沖突。古巴大使館擅自改變了部分中方職員的辦公地點,將他們的東西搬出,解雇了中方翻譯。中方職員于是“造反”,指責古巴大使“挑戰中國”,如此對待中方員工是“法西斯”,發起了罷工,向館方提出翻譯復職、中方人員搬回原辦公地點、中國職工的權利必須被尊重、古巴大使要道歉這四項要求。古巴駐華使館日常工作處于癱瘓狀態。古巴總統多鐵戈斯召見加西亞詢問對策,加西亞說除了道歉,其他都可以接受,于是外交部緊急將加西亞派往中國解決問題。加西亞到北京后采取了息事寧人的態度,在和中方會面時他叮囑還在氣頭上的古巴大使不要開口,一切由他來應付。除了回避要古巴官方正式道歉的要求,他基本上遷就了造反派的要求。問題解決后,古巴立即召回了大使和參贊,加西亞以臨時代辦身份主持大使館的工作,一直到1971年春。因此,他實際上的身份可以說是大使。

加西亞因緣際會,在華期間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這不但是他外交生涯中極不平凡的一段,而且我感覺到這段生活在他晚年對革命的思考中有著重要意義。這是因為“文革”代表了整個60年代國際范圍內左翼思潮和極端主義的巔峰,古巴與此同時也發起了和“文革”類似的“革命攻勢”(1968—1971),吸引了眾多西方左派的眼球。加西亞從1967年3月到1971年4月在中國,沒有切身經歷這個“攻勢”,但根據采訪中他對古巴革命史和現狀的評論,我感覺中國的“文革”在他思想變化的過程中不會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階段,而是給了他一個特殊的觀察和思考的角度。他對我介紹了很多“文革”的細節,例如造反派對外交機構和很多國家使館的沖擊,整個外交使團內部對“文革”的態度,蘇聯東歐陣營的外交使節每個星期都聚會商討局勢等等。有一次他在首都機場被中方人員攔住,強迫他讀毛澤東語錄,他設計脫身,留下一個低級外交官去應付。但最有意義的一段是他幫助中國官方把“井岡山會師”由當時的“毛林會師”改回“朱毛會師”,并由此受到周恩來的接見。

朱德和毛澤東的“井岡山會師”是中共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在“文革”期間由于林彪被定為毛的“接班人”,朱德被批為“老軍閥”,“朱毛會師”一度被篡改為“毛林會師”。好學的加西亞對中國革命史十分熟悉。1971年元月2日,周恩來破例前往古巴大使館參加古巴國慶招待會,這是周恩來開始調整受“文革”沖擊的中國外交政策的一個步驟。加西亞抓住機會向周恩來提出在他離任前到中國一些地方(尤其是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有特殊意義的地方)走一走,中方批準了。文革期間外國人不能隨意離京,外交官去外地旅游也要特批。在江西參觀期間,江西省革命委員會負責人一再要求他對中方的工作“提意見”,于是他向中方提出了一些受“文革”影響的歷史問題,例如為什么南昌起義紀念館被關閉,在井岡山究竟是“朱毛”還是“毛林”會師。他告訴中方人員,古巴也有過類似的對歷史的處理問題。有一次卡斯特羅出席一個紀念古巴革命英雄埃切維里亞的會議,會上古巴青年團的負責人重讀了埃切維里亞在發動推翻巴蒂斯塔政權的武裝起義時的一份聲明。但卡斯特羅發現這個干部故意漏掉了原文中類似于“上帝保佑我們”這樣的語句,于是他打斷了那個干部,要他重讀這句話,還說了一段大意是歷史就是歷史這樣的話。中方外交部官員把加西亞的意見上報后,周恩來批轉給毛澤東。毛林當時的矛盾已經深化,毛于是批示,要求改回“朱毛會師”。這段改來改去的歷史,后來在官方所謂“林彪事件”的敘述中非常重要。

加西亞在“文革”的一個特殊時刻起了那樣一個意想不到的作用,這件事早就記載在一些中國外交官的回憶文章中,盡管細節上有出入,也沒有卡斯特羅談埃切維里亞那一段。這段故事我很多年前就讀到了,由此也知道了加西亞這個名字,在為《中國季刊》寫書評時立刻就想到這兩個加西亞是同一人。在采訪中,加西亞詳細介紹了周恩來在1971年4月初他離任前和他的談話,這是對中方材料的重要補充,對研究“文革”歷史應該有一定意義。周恩來感謝他幫助中國糾正了一個歷史錯誤,并就他被中方人員要求讀毛澤東語錄一事表示歉意,說當時中國的外交工作出現了無政府狀況,外交部甚至一度失去了對密碼的控制。周恩來介紹了“文革”中國內的情況,針對軍管的情況說軍隊現在應該回到軍營中去,軍人不知道如何管理國家。對中國的外交,周說中國現在不再堅持一個“好的反帝主義者必須是一個好的反修主義者”(即“反帝必反修”)這個說法,意為中共可以和與蘇聯保持密切關系的共產黨發展關系,例如古巴。周恩來花了很長時間和他談了美國問題和中美關系。盡管當時中美在越南戰爭中實際上在直接對抗,周恩來強調中美關系中最大的問題是臺灣而不是越南。他還告訴加西亞:中美很快就可能在最高層展開接觸(當時離基辛格秘密訪華還有好幾個月),中方想讓古巴方面了解這個情況。加西亞根據當時古巴官方的立場說尼克松政府是法西斯政權,尼克松英文名字中的X在古巴報紙上從來就是印成法西斯的那個符號。周恩來糾正說:尼克松不是法西斯,美國永遠不會走法西斯主義的道路。他們還談到了當時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獨立出去(即現在的孟加拉)引起的印巴戰爭和國際沖突——中國支持巴基斯坦,反對東巴獨立,而印度和蘇聯支持東巴獨立,中國認為這是蘇聯在南亞擴張勢力并和印度地區擴張主義聯手。加西亞說他認為東巴要求獨立是東巴民族主義問題,周恩來承認他的看法有道理,但說中國必須支持巴基斯坦,反對東巴獨立。

前往一個在很多方面處于非理性的混亂無序中的國家就任,而且是匆忙之間走馬上任解決一個棘手的外交問題,對于很多外交官來說可能很難培養起對這個國家及其文化的感情。但加西亞不同。在中國的特殊經歷給了他了解中國及其文化的機會。盡管自己曾經是個激進的革命者并為此被迫離開第一任外交職位,他對中國的“文革”還是絕無好感。但這并沒有影響他對中國的態度。他對我說,他對中國的態度和蘇聯東歐陣營的外交官不同。蘇聯東歐陣營的外交官每周聚會,商討如何對付中國。加西亞說他從不參加這樣的聚會,他對他的蘇東同僚說他來中國是為了保持和發展中古關系。當中美開展“乒乓外交”,美國乒乓球隊在北京和中國隊進行“友誼比賽”時,蘇東陣營沒有高級外交官出席,但他去了,中方注意到了,周恩來和他見面時也提及此事并表示謝意。中國方面對“井岡山會師”一案的糾正和周恩來的軍隊現在應該回到軍營去的談話,讓敏感的加西亞覺得林彪的地位有問題了。在和我的交談中,盡管事隔多年,他仍然為自己當時準確的判斷而驕傲。

加西亞在中國任職的后期,正是周恩來試圖扭轉中國由于“文革”而在國際上處于空前孤立的局面的時候。周既想和一些社會主義國家恢復關系,又想和美國發展關系,這在冷戰的國際環境下是難以兩全的,事實上也給中國和朝鮮、阿爾巴尼亞的關系投下了陰影。周給加西亞很高的禮遇,在會見時可以說暢所欲言,但這并沒有起到他期待的結果。加西亞回國后,古巴方面不久就對基辛格訪華一事對中國大張撻伐,一度有望改善的中古關系又急劇降溫。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古巴加入蘇聯的全球戰略,將軍隊派往非洲,和中國在非洲的戰略發生直接沖突,被當時的中國稱為“蘇聯霸權主義的走卒”和“反華小丑”。1979年中國和越南發生邊界戰爭,而越南一直被古巴視為最了不起的反美英雄,所以哈瓦那勃然大怒,不但召開數十萬人大會譴責中國,而且把當時中國領導人稱為“希特勒式的角色”。這個政治環境對對華友好的加西亞顯然不利。他告訴我說,一些人指控他“親華”。這和他在結束了東德大使的任期后沒有再擔任外交使節,而是安排去研究國際問題有沒有關系呢?我沒有問,只是猜測而已。

從革命者到佛教徒——吳帝胄的人生經歷

吳帝胄(西班牙名Petro Eng Herrera)有一半華裔血統。他的父親吳國祥原籍廣東新會,上個世紀初移民古巴,是哈瓦那的小商人,也是知識分子,為當地華文報紙寫稿,支持孫中山的民主革命,也支持古巴的民族主義革命,還是古巴獨立戰爭領導人的密友。吳帝胄的母親是一個十分貌美的西裔護士,不顧家庭反對和吳帝胄的父親結婚,但不幸在吳帝胄五歲時就去世了。吳帝胄有一個兄長,抗戰時期奉父命回中國參加中國空軍,成為飛行員,還受到宋美齡的接見,1949年以后他選擇留在大陸。吳帝胄從小就受父親的中華民族主義思想影響。抗日戰爭勝利后的1946年,中國海軍艦隊訪問古巴時,哈瓦那中國社區舉行盛大歡迎儀式,少年吳帝胄是樂隊中的樂手。中華民族主義之外,吳帝胄也深受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想在古巴華社的影響。自20年代起,古巴華社先后成立過工農反帝大革命同盟、新民主同盟和社會主義同盟,出版左翼日報《光華報》,并和古巴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運動發生過密切聯系。古巴共產黨人甚至想在古巴建立和中國國共合作類似的統一戰線。50年代中期,在他父親的雜貨店里工作的吳帝胄(當時20出頭)就加入古巴社會主義運動,在工會中工作。1959年卡斯特羅的革命成功后,他帶頭成立華裔民兵隊,以1920年代哈瓦那華社共產主義運動領導人黃淘白的名字命名,幫助新政權接管中國城。1960年秋當古巴與臺灣斷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時,吳帝胄的民兵隊在接管國民黨在哈瓦那的外交和黨政機關以及各項產業中一馬當先。黃淘白民兵隊后來并入古巴正規軍,吳帝胄進入古巴內政部工作。

1974年,吳帝胄的人生經歷發生重大轉折,他被古巴內政部開除,原因是有人指控他親華。出于對蘇聯援助的依賴,古巴在中蘇對立中支持蘇聯,和中國關系自1965年開始惡化,1971年中美開始逐漸恢復外交關系后兩國關系更是雪上加霜。古巴的華社深受兩國關系惡化的影響,很多在古巴黨政軍機構中工作的人被迫放棄華裔認同,回避和華社的來往,也有人為他們的華裔身份受到歧視和迫害。吳帝胄失業一年多,才被安排進文化部擔任一般干部。吳帝胄本來和在中國大陸的兄長一直保持聯系,但在1970年代的氣氛下出于恐懼而中斷,后來彼此再無音訊。除了受中古關系的影響,在華社內部吳帝胄也成為極“左”分子的攻擊目標。古巴華社內部的極“左”分子對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亦步亦趨,在華社內挖反革命,吳帝胄因參加1946年歡迎中國海軍的活動(當時他還是少年)而被批為“國民黨分子”,他的父親由于和革命前華社各方面的復雜關系也被戴上“國民黨”的政治帽子。

1991年吳帝胄退休后,以民間歷史學家的身份全身心投入華裔對古巴民族獨立、政治革命、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的研究,收集了大量歷史材料。此外他還是一個自學成才的畫家,自50年代中期就開始創作。他用繪畫的方式敘述歷史,其風格有些類似于原始主義畫派,用粗獷的線條和亮麗的色彩把1959年革命前五彩繽紛的哈瓦那華社表現得生氣勃勃。他告訴我,自己現在是一個佛教徒。這是一幅他畫的“慈航普渡”:釋迦牟尼像很多佛像上那樣坐在蓮花寶座上,但下面多了一棵加勒比海常見的棕櫚樹。

向民間揭示真相——吳帝胄和加西亞的古巴華人歷史研究

吳帝胄和加西亞晚年都投身于古巴華人史的研究并因此成為密友。他們的族群身份和人生經歷很不相同,但他們都曾經是理想型甚至狂熱型的革命者。吳帝胄說他11歲時就參加了哈瓦那華社中社會主義同盟的活動,加西亞則在高中時就加入了左翼學生組織。那么,是什么讓他們走到一起了呢?為什么他們都選擇了古巴華人史作為研究對象呢?

我在采訪中向他們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們的回答十分簡明:這是為了歷史的公正,恢復華裔在古巴歷史敘述和民族構成中應得的地位。那么,華裔究竟對古巴有過什么樣的貢獻呢?

華人于1847年開始前來古巴,取代即將取得自由的黑人奴隸,大大減輕了廢奴運動在加勒比地區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使得古巴經濟在奴隸制廢除后能繼續發展。1870和1880年代,大量從美國西部過來的華人加入了創建哈瓦那中國城的活動。這些人在美國小有積蓄,但受到1870年代美國排華運動的影響而選擇離開美國。20世紀中期,哈瓦那的中國城在規模上在世界范圍內僅次于舊金山的中國城,擁有數千大小商家,華裔成為古巴經濟中最活躍的少數族群。在政治上,出于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憤恨和對自由與尊嚴的追求,大量華工和小業主參加了古巴民族主義者馬蒂領導的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斗爭,從馬蒂的戰友,古巴開國元勛之一的奎薩塔(Gonzalo de Quesada)那里贏得了“沒有一個中國人是逃兵;沒有一個中國人是叛徒”的贊譽。奎薩塔早在1892年,即古巴獨立前10年,就寫下長文贊揚參加古巴獨立斗爭的華裔的貢獻。1931年古巴政府和華人社區在哈瓦那海邊建立了“旅古華人協助古巴獨立紀功碑”,但由于“九·一八事變”,哈瓦那華社沒有舉行揭幕和慶祝儀式,而是將之留到1946年中國抗戰勝利后成為世界大國,中國海軍第一次訪問古巴,他們才舉行了盛大的紀念碑揭幕儀式和歡迎中國海軍的活動。民族主義革命之外,從1920年代開始,華人知識分子也積極參加了古巴的左翼和社會主義運動,很多人加入了古巴人民社會主義黨(即1962年以前的古巴共產黨)。1950年代下半期,大量華人參加了卡斯特羅領導的“七二六”運動,目的是恢復被軍事強人巴蒂斯塔中止的憲政,實現社會正義,爭取古巴經濟獨立。古巴華人對所在國政治生活的貢獻有它的特殊意義:一般來說海外華人總是盡量避免卷入當地政治沖突和糾紛,很少有華人在它國政治獨立和國家建設中像古巴華人那樣積極。

在文化和社會生活上,華人社區以哈瓦那中國城為中心,區區兩萬人口(常駐)不到,卻擁有4家報紙(起碼有兩家日報),數十個擁有自己活動場所的民間社團和一個代表華社整體的中華總會(由各社團選舉產生),4家影劇院,眾多的文體俱樂部,一家銀行,一家醫院,一家養老院,一個面積很大的社區墓地,還舉辦各種和中國文化或者拉美文化(例如嘉年華日)有關的慶?;顒?。因此,整個華人社區在古巴(尤其是哈瓦那)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占據的地位遠遠超出了它在總人口中的比重(1959年古巴人口有600多萬,華裔只有一萬多),中國城因其繁華而有“加勒比的小巴黎”之稱。

歷史作證:華人在古巴不是外人,不是埋頭掙錢萬事不問的打工仔或小店主,也不是用炫耀和賣弄自己族群文化的奇異特色博得主流社會青睞和寬容的少數族群,而是古巴民族獨立和國家建構的積極參與者,是古巴除了西裔和非洲裔以外第三個重要的族群。在華人社團場所,孫中山的畫像和中國國民政府的旗幟與馬蒂的畫像和古巴共和國的旗幟并列懸掛,體現了華人對中國和古巴的雙重民族主義情感。華人參加馬蒂領導的革命,是為了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建立獨立的古巴共和國。他們參加卡斯特羅領導的革命,是為了這個革命許諾的恢復憲政和民主的目標。在這個意義上,一個非常說明問題的歷史細節是:推翻巴蒂斯塔的聯合陣線一建立新政權,就通過了以被巴蒂斯塔中止的1940年憲法為藍本的古巴共和國新憲法,確認了自由、民主、人權這些普世價值。華社在一周之內就迅速翻譯出版了這個新憲法的中文本《古巴共和國基本大法》,其第一條就是古巴是“共和國家,以共同享受政治自由、社會正義、個人和集體福利和人類團結為本”。(毫無疑問,國家最高權力的獨攬和共和制是格格不入的,就連巴蒂斯塔當初也不得不聲明共和憲法的中止是暫時的。但眾所周知的是,這個由民主革命的統一戰線產生的《古巴共和國基本大法》很快就在掌握了槍桿子的政治權力下變成一紙空文,現在則完全被遺忘了。)

但是,這樣一個對民族歷史做出卓越貢獻并具有鮮明的民主共和意識的族群,在今天的古巴已經到了“滅絕”的邊緣。1959年古巴革命后,在經濟收入上高于平均水平的華人社區成為革命的對象,私人產業從銀行、商店到街頭小販先后全部被國有化,整個社群在經濟上被釜底抽薪。失去財產的華人社區各個民間社團和文化事業也置于政治權力的直接控制下而大大萎縮,例如4家報紙革命后就被關了兩家,到60年代末只剩下《光華報》一家。就這唯一的一家自70年代起就一直處于半死不活的狀態,常常因為沒有紙張和缺乏資金而暫停出版。我在報社印刷廠采訪時,看到掛在印刷機上的是一張印到一半的兩個月前的報紙。在閱讀華社團體自70年代以來的會議記錄中不時可以看到有關《光華報》??蛷涂挠懻?,說明它一直困難重重。曾經是社區財產的墓地也被國有化,但政府卻不承擔任何維護責任,古巴工人進入墓地種樹,今天很多個人墓穴已經被樹根從底部拱起而斷裂或粉碎。作為社區空間的中國城今日之衰落和破敗,令在記憶中仍然保有昔日“小巴黎”印象的人觸目驚心。

最為令人痛心的是華裔族群意識的消失。今天全古巴只有200個左右垂垂老者還可以說是“華人”,他們是1959年革命以來的活化石,還能說一些廣東話,識一些中文。中華總會館今天號稱有3000會員,但據會館秘書長周卓仁先生告訴我,這只不過是個紙面上的統計數字。這些人多半是華人和西裔或非洲裔婚配的后代,自1960年代以來華社在古巴的地位和華人的遭遇早就造成了他們和這個族群的特有文化和傳統的隔膜。雖然節慶時期或者當有中國代表團來訪時他們可能被找來應景,但他們當中沒有人懂漢語或廣東話??梢灶A計,如果沒有新鮮移民血液的輸入,華人社群在古巴很快將真正成為歷史。

后冷戰時期中古重新建立戰略性關系后(始于1989年古巴政府旗幟鮮明地支持中國政府的立場),古巴政府開始修正對華社的政策,設立了哈瓦那中國城重建項目,由一個政治局委員主管,尤其是對哈瓦那中華總會館的內部裝修投入了大量資金,今日這個會館里面可以說很富麗堂皇,形形色色的中國代表團訪問哈瓦那時就被帶到這里參觀。逢年過節中國城里也常能看到舞龍和其他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表演。此外還給華社以私人和團體開設餐館的特權。因此,華裔的身份今天不再是一種忌諱。一個政治權力的犧牲品就這樣出于政治考慮轉而成了權力的受惠者。當然,這種在官方主持下的復原離昔日哈瓦那“小巴黎”之間的距離是不可以道里計的。今日游覽哈瓦那中國城的人看到的往往只是那條在“中國城”小牌樓后面的近十家飯館,以為這就是“中國城”了,從而加深了華人只會開飯店,華人在居住國的文化點綴就是過年過節舞獅子和耍龍燈這些族群和文化偏見。這樣一種重建已經在西方學界引起了“新的東方主義”的議論和批評。

在古巴官方歷史敘述中,直到1990年代,華人和華社一直是個禁區。官方以促進族群融合,創造一個新的不分種族的“古巴人”為理由回避和壓制對古巴華人史的研究。這種態度加上中國和古巴的敵對關系,更加劇了華社的衰落和華人族群意識的消亡。自90年代起,受中古同志關系和多元文化主義的影響,古巴官方開始允許甚至鼓勵華裔歷史的敘述和研究。但是這種敘述和研究仍然有著難以逾越的禁區,這就是革命前古巴華社究竟有多么繁榮,革命后華社又為什么迅速消亡?2005年在美國出版的《我們的歷史沒有終結》(有中文版并加入了中國的“紅色”懷舊話語)就是一個事例。這本書是美國著名的左派出版社“探路者”的編輯對三個身居高位的古巴華裔將軍的采訪。它的積極意義在于第一次由有古巴官方身份的人出面對華裔的歷史貢獻以大張旗鼓的方式作了高度評價,可以說正式結束了這個話題作為禁區的歷史。但在編輯的處理下,全書被革命(解放)話語主導,不但書名,內容也在于強調古巴革命并沒有“終結”。它說古巴革命給華裔帶來“新生”,因為革命實現了階級平等和種族平等,例如在拉丁美洲找不出另一個華裔當上將軍成為政府高官的國家。這種論證不過說明“官本位”絕不是中國特色,而是由所有崇拜政治權力的社會所共享。華裔既然如此從革命中受惠,那么又如何解釋哈瓦那中國城的消失呢?三位將軍基本上回避了政治權力的作用,而是歸咎于“生老病死”。此外,全書的重點在于古巴華裔對“革命”的貢獻,而非華社在1959年以前的全貌。對古巴華社的消失感興趣的讀者從這本書中很難得到實質性的答案。

在這個意義上,吳帝胄和加西亞的工作具有非凡的勇氣和意義。在《華人在古巴——1847年至今》這本書中,華人對古巴獨立和革命的貢獻固然是一個重點,但全書用了大量篇幅詳細介紹華社1959年以前作為獨立自治的民間社會是如何繁盛的全貌,不但那些社團組織和報刊俱樂部的來龍去脈,就連有多少洗衣店多少水果攤和理發店這樣的細節都無一遺漏。它對華社文化的豐富和社會活動的積極也有全方位的描繪。任何一個具有起碼的常識和理性的讀者在讀完全書后都會對那個被革命話語百般詛咒的時代產生一種全新的認識和感受,很難相信那是一個被華社內部的階級矛盾和外部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所統治的社會。對哈瓦那中國城的衰落和華人族群意識的消亡的具體過程,兩位作者在古巴當今的環境下雖然還不可能專設一個章節來揭露,但在很多地方或是點明或是暗示,那就是因為革命、國有化和對華裔族群意識的壓制。因此,1959年的革命帶來的與其說是種族平等,不如說是族群消亡?;蛘哒f,革命話語在概念上把族群消亡偷換成了種族平等。

在言論自由的西方,左翼史學自我標榜“向權力訴說真理”,聽上去很有站在道德高地的氣勢,但在很多情況下實際上變成了“幫權力掩蓋真相”?!段覀兊臍v史沒有終結》就是這樣一種史學的范例。相形之下,“向民間揭示真相”是一種更樸素更明了的訴求和目標,這就是吳帝胄和加西亞的選擇。青年吳帝胄和加西亞參與了摧毀舊古巴、建設新社會的過程。但半個多世紀后,他們卻在晚年用全部精力試圖在文字和畫面上重現那個被摧毀的舊世界的一個場面甚至一個角落。吳帝胄筆下的舊中國城陽光燦爛,連墓地和祭祀都用了強烈的色彩來表現。在他眼中華社生活一事一景都可以入畫,連磨藥的石碾和稱藥材的量具都描繪得趣味盎然。兩位老人帶我前往和昔日哈瓦那華人社區歷史有關的很多地方,目光所及之處無不引起他們深深的嘆息。在哈瓦那一處由于防止古巴人從這里偷渡去美國而被關閉的港灣,加西亞告訴我50年代當他第一次來到這里時碼頭是如何熱鬧,夜晚燈光是如何燦爛,人流是如何熙熙攘攘,難以相信今天會變得如此死寂。吳帝胄則沉浸在兒時父親帶他來這里在清澈的海水中游泳和釣魚的回憶中。在哈瓦那市中心最著名的景點國會大廈的對面,馬路旁邊在破爛的擋板背后存放著十多個銹跡斑斑的廢棄的火車頭,周圍又沒有鐵路。我看了十分不解,這就等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對面無來由地出現這么一大堆廢銅爛鐵。我問他們為什么在這樣一個旅游者摩肩接踵的地方會出現這么一個煞風景的場面,他們都很茫然,但我又覺得他們對此類現象早已習以為常。兩人簡短交談幾句后,加西亞意味深長地用英文對我說:“I’m gonna.”我立刻明白,這不是他的話,而是最高領導人信心滿滿要摧毀一個舊社會創造一個新社會時曾經的口頭禪,意為“看我的”或者“什么都會有的”。

歷史的潮流和普世的追求

加西亞和吳帝胄兩位老人的選擇和志業其實是全球范圍內后革命和后冷戰時期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挑戰官方或者主流歷史話語,重寫國家歷史和重建民族記憶的時代潮流的一部分。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的工作具有普世性。在思想層面,本文開始時介紹的那幅畫揭示了更深刻的普世主義精神。“天下為公”用最樸實的語言回答了“什么是社會公正”這個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政治問題,會心的讀者自然能明白它在當時當地的含義;而“祖國就是人類”則在身份認同上超越了任何狹隘的族群意識,體現了精神和心靈上“世界公民”的境界。吳帝胄的身份既是華裔又是西裔,一生經歷了源于族群身份的追求和困擾,但在晚年得出這個感悟,并把這個感悟和加西亞分享。加西亞和吳帝胄不同,他雖然沒有族群身份的困擾,但他卻把這幅畫展示在自己家中最醒目的位置,說明了吳帝胄的感悟在他心中的共鳴。他晚年投身于發掘和拯救一個和自己的族群身份無關的少數族群被政治湮沒的歷史和被權力壓抑的記憶,這本身就閃耀著普世精神的光芒。我告訴加西亞,這幅畫表達的境界讓我很感動。我向他順便提起中國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和普世價值的爭論。他聽了十分會心,說他完全理解這樣的爭論具有什么樣的背景。

超越族群認同和意識形態的是非,追求以社會公正為核心的普世價值,這就是把吳帝胄和加西亞聯系在一起的紐帶,也是孫中山和馬蒂這兩個自己國家民主共和制度之父的追求。后人評判歷史和現實,應該以此為參照。

(作者為美國德拉華州立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 洪振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亚洲色图另类| 亚洲无线观看|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性精品|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久久五月天综合|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亚洲综合香蕉|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自拍欧美亚洲|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午夜|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97国产在线播放|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日韩欧美色综合|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亚洲成人免费看| 国产拍在线| 日本午夜影院|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欧美性天天|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亚洲一区第一页| 久久动漫精品|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成人午夜天| 99精品久久精品|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亚洲视频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