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郭洪濤接任山東省委書記,由他率領段君毅等數十名黨政軍干部奔赴山東,其任務是在山東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創立山東抗日根據地。省委決定,段君毅、何光宇、孫光、李國厚、張政富五位同志留泰西工作,組建以段君毅為書記,張北華、何光宇、孫光、萬里為委員的中共泰西特委。
組建中共泰西特委,開創泰西根據地
段君毅上任后,先對特委各委員的工作做了具體分工:張北華任軍事部長兼自衛團主席,孫光任組織部長,萬里任宣傳部長。后來又增設了五個部,補選了夏振秋任統戰部長,倪冠英為鋤奸部長,王仲范為保衛部長,袁振為青年部長,馮樂進為民運部長,擴大了工作范圍,加強了組織力量,保證了特委的集體領導。
段君毅傳達了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在離別延安時所作的重要指示:“你們的任務,是在山東敵占區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創建山東抗日根據地?!比缓蠹紡V益,提出了各項具體工作任務。
泰西黨組織抗戰前已有200多名黨員,除個別叛徒和變節分子外,大都走上抗戰前線,現有一個縣工委和幾個黨支部,組織很不健全;有些黨員沒有恢復組織關系,還有許多經過考驗的共青團員、民先隊員、革命學生或部隊中的先進戰士都積極要求入黨。據此決定將失掉組織關系的黨員恢復組織關系、將優秀的共青團員轉成共產黨員,將民先隊員、進步學生、革命戰士等吸納到黨的組織中來。
在部隊建黨工作告一段落后,特委指示部隊派遣黨員干部幫助地方建黨。先任命萬曉塘、魏金本、李介人、崔健、夏振秋、徐麟村等同志為縣委書記,分別在長清、泰安、肥城、平陰、寧陽、汶上組建縣委,主持黨的發展工作。當時泰西各縣在濟南高中、濟南鄉師、曲阜山東第二師范等地下黨力量強的學校學習的學生多,當地的高級小學比較發達,學生年齡比較大,易于接受黨的教育,因此首先在這些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發展黨員。部分黨員學生畢業回鄉后當小學教師,成為所在區、鄉、村的黨組織建設的骨干。
一一五師進駐泰西后,段君毅領導特委加強黨的建設。在1938年吸收了田景韓、熊善隆等知識界名人入黨后,再次派黨員骨干充實縣區黨委,1939年又吸收了張耀南、張建新等抗日知識分子入黨,加快了黨員發展的速度,從年初的400多名黨員,到年底發展為8400多人,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不僅成為抗日的骨干力量,有些還成為我黨的高級領導干部。
發展抗日武裝
段君毅與特委十分重視軍隊建設。首先,在建黨與整軍相結合的原則下,在部隊中發展了一批新黨員。按照將黨支部建立在連上的經驗,在大隊中建立黨支部,在中隊中建立黨小組。在整軍的過程中,撤換了那些不稱職或惡習嚴重的領導人,團結教育了一些愿意抗日、能夠改正錯誤缺點的軍事人員,純潔了革命隊伍。同時吸收了大批新戰士,改編了部分舊軍隊,使自衛團發展到3000多人。
其次,為了加強部隊建設,特委任命何光宇為副司令員,負責自衛團工作。何光宇同志是一位有經驗的軍事領導人,他根據毛澤東關于建立基干武裝的指示,對自衛團所屬各大隊進行了改編,建立起兩個基干大隊,認真進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教育,加強軍事訓練和政治思想工作。先后開赴泰肥山區、大烽山區、平阿山區和平原地區,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半年時間內發展到4000多人,向正規化前進。1938年11月,根據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指示: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第十支隊東進梯隊等部,在大烽山黃崖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六支隊,劉海濤任司令員,張北華任政治委員,何光宇任副司令員,并建立起軍政干部學校,任仲夷任校長,馮樂進為政委,成為名符其實的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
段君毅和特委將一一五師派出的數十名老紅軍和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過的軍政干部,充實到六支隊團、營、連中,由教導隊分期分批培養基層干部。同時,一一五師東進支隊派出軍事領導人率領本部及六支隊襲擊日偽軍,以其示范作用培養六支隊的作戰能力,提高了軍事作戰素質,多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勝利完成了“陸房突圍戰”,為泰西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939年9月,一一五師主力部隊在羅榮桓政委、陳光代師長領導下,進駐沂蒙山區。一一五師六八六團留在魯西,改為獨立旅,楊勇任旅長,段君毅為副旅長,六支隊主力升為獨立旅的一個團,何光宇任司令員,張北華任政委。這時獨立旅發展為2400多人,六支隊發展為5000多人,各縣建立起獨立營和民兵組織,有力地推動了泰西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
擴大獨立自主的統一戰線
泰西各縣存在著一些愛國人士和開明士紳,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人數雖少,不可忽視,在他們身邊,也有一批進步青年、抗日積極分子,應當把他們爭取到抗日隊伍中來。特委采取團結、教育的政策,使他們擁護黨的抗日主張,有錢出錢,有糧出糧,支持子女參加抗日活動,支持自衛團打擊日偽和雜牌軍,對抗日作出貢獻。
1938年初,國民黨政府派沈鴻烈為山東省省長,沈鴻烈任命郁仁治為一專署專員,進駐泰西。郁仁治以正統自居,到處任命縣長、區長,收編保安隊??吹轿易孕l團力量大、得人心,妄圖利用改編為專署保安團的名義吞掉自衛團。段君毅識破了他們的陰謀,經特委專門研究,明確答復:聯合抗日可以,但改編不能改制,改編你們要發槍、發子彈、發軍餉,并任命我們同意的三位縣長共同抗日。郁仁治老奸巨猾,口頭上答應,實際上一支槍、一粒子彈未發,只任命于匯川、周持衡、鄒魯風為肥城、東平、平陰縣長。于、周、鄒三位是我黨地下黨員,他們與我自衛團聯系密切,不服從郁的指揮,郁就宣布撤銷于、周的縣長職務。于匯川與郁仁治當眾辯論,群眾支持于匯川,郁仁治無言以對。于匯川離開肥城,帶著肥城保安隊隊員投奔了自衛團。周持衡、鄒魯風作為省巡回宣傳團正、副團長,帶領30多名宣傳團團員來到自衛團,聽候分配抗日工作。郁仁治不甘心失敗,看到我大烽山部隊大部分去聊城,小部分留守大烽山,他們趁機偷襲我留守部隊,被我自衛團一舉擊退,殲滅其大部,小部人員逃跑,郁仁治在逃跑過程中被日本人誤殺。
段君毅和特委對當地的雜牌軍和地主武裝也做了分析,采取了不同的對策。各種雜牌軍專門收羅錢財,爭奪地盤,破壞抗日,是抗日斗爭的攔路虎,必須徹底消滅。對于當地的地主武裝,凡是投靠日軍,破壞抗日者,與其進行堅決的斗爭;擁有2000多人的紅槍會,是地主武裝,該會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他們恨雜牌軍,怕日本兵,會員多為勞苦大眾,同情抗日。對此,自衛團派專人做他們的工作,爭取其抗日。當他們與雜牌軍爭斗時,自衛團就支持他們。當自衛團打退和趕跑雜牌軍時,他們也支持和配合。
特委和自衛團堅持獨立自主的統一戰線,對國民黨采取既團結又斗爭的策略,打退了頑固派的破壞活動,擴大了陣地,爭取了群眾,增強了軍力,顯示了中共利用統一戰線和軍隊武裝克敵制勝的能力。
放手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民主政權
羅榮桓十分重視泰西抗日斗爭,親自傳達了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決議和黨中央、毛澤東同志關于建立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指示,提出了全面開創泰西抗日根據地的方針任務。
1939年10月26日,根據魯西軍政委員會的決定,泰西行政委員會正式成立,段君毅任主任,張耀南任副主任,泰西地區抗日行政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泰西抗日根據地已經勝利完成了開辟階段的任務。
段君毅在主持泰西特委工作期間,抓住建黨、建軍、統戰、建政這四個帶根本意義的環節,不斷取得勝利。他言傳身教,帶出了一大批革命干部。他知人善任,大量吸收知識分子,選拔了張耀南、熊善隆、吳力踐、田景韓等黨員擔任領導職務。他注重教育,舉辦青年學習班,創辦軍政學校,培養出數百名抗日軍政人員。他開放民主,關注民生,調動了廣大軍民的積極性,為持久抗戰奠定了勝利基礎。
1993年10月,筆者有幸在河南省舉辦的“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85周年大會”上見到段君毅同志,并前往他的住處拜訪了他。他說:“我至今不能忘記在‘陸房突圍戰’結束后,去那里掩埋烈士尸體、轉移傷員時看到的慘烈景況,200多名抗日戰士犧牲了,數十名傷員身上沾滿血跡。是他們用鮮血染紅了泰西大地,消滅了1300多名日軍,為泰西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倍尉阃緦鹩训乃寄?,深深打動了我,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責任編輯蕭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