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老師在教育的崗位上,用60多年的努力詮釋了生命的意義,顯現了生命的品格,昭示了生命的價值。這是和諧教育思想的要義和精髓。這個要義至少能夠給我們如下啟示:教學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專業的成長和愛崗位愛事業是緊密相連的,從來就沒有不敬業的專業成長:對完美教學藝術的追求就是對高尚人生志趣的追求。教學的藝術涵蓋著審美的意趣,更涵蓋著高遠的人生境界:王蘭老師的和諧教育思想是她幾十年如一日對高超的教學藝術和高遠的教育境界不懈追求的統一體。這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實現其主體價值的不竭動力。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但王老師并不認可培養年輕教師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師傅帶徒弟。王蘭老師對年輕教師的培養也表現出一種“和諧教育”思想。王老師認為教學不是工廠里的機械操作。培養年輕教師既有承前和啟后的關系,也有保持傳統與開拓創新的問題。不要說教育思想,就是一個人的教學方法,王老師所奉行的還是討論與探究。王蘭老師最早研究實驗的是和諧教育,培養年輕教師如何達到“和諧”。古人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春秋時代“和同”是一個互為對立的術語,“同”謂單一不二,無所差異。和能生物,同無所成。王蘭老師很贊成古人的這些見解。她對年輕教師既嚴格要求,同時又鼓勵他們大膽發表意見,大膽走創新的道路。王老師認識到,自己和年輕教師也要“和而不同”,于是,新的事物就產生了,這在王蘭老師的第一個徒弟劉軍身上體現得特別明顯。事實上,劉軍老師不但能獨當一面,而且上課、教學、研究都有了自己的風格與特點。
如今,劉軍老師早已成為知名特級教師。如果說王蘭老師早在80年代初就重視年輕教師的培養,那么,她退休后則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年輕教師的代際傳承、持續培養的思考與行動中去。現在的南京市長江路小學,被視為得到王老師親傳的宋建玲、薛莉、錢辭苑、馬超俊、秦鈺……她們中間最年輕的可算得上是王老師的第四代徒弟了。
一、王蘭語文教學流派核心思想及理論支撐
王蘭語文教學流派核心思想是:語文是一種幸福的生活,而這種生活體現在語文本真思想成長起來。
王老師首先把語文教學當作師生的一種共同生活。這是一種幸福的生活。這種幸福體現在哪兒?體現在語文本真思想成長起來。
本真思想是什么?
本真是把握精髓的。王老師關注學生生命成長。引領兒童追求語文生活內心的幸福體驗。她不是把語文當成任務和要求,而是把語文當成幸福的禮物。學習語文是快樂的過程、享受的過程、成長的過程。
本真是追求真實的。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教學不是表演,不是作秀,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生存能力,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凸顯學生的地位。
本真是追求質樸的。質樸的是生活化的,是具有生命意義的,追求心靈的豐厚。不追求花哨,但對一字、一句、一段都要精心設計,環環相扣,絲絲入微。
本真是追求自然的。自然的是去雕飾的,是原本狀態的,帶有泉源性。因此,有更多的生長性,更大的生長空間、發展余地,呈現出一個更加美麗的世界。
以上核心教學思想的理論支撐是:和諧教育觀、兒童發展觀、審美理論。
和諧教育觀:
王蘭語文教學流派重要理論之一來自和諧教育理論。和諧既是一種思想,一種理論,也是一種理想,一種追求。
王老師說:語文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語文發展水平,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整體設計和安排語文教學活動,力求語文教學過程諸要素之間處于和諧狀態。
王老師和諧的語文課堂包括:語言文字本身的和諧;拼音、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的和諧;課堂的和諧,師生的和諧,生生、生本的和諧;形式和內容的和諧;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和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多元解讀和標準答案的和諧;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和諧……王蘭老師總是將語文教學定位在與時代相呼應的人文精神陶冶的層面,根據時代發展要求,以培養學生和諧、健全的人格為己任。
兒童發展觀:
小學生就應該是兒童,兒童是人生的特定階段。當下語文教學只看到“小學生”,忽略了“兒童”。王老師堅定不移地認為小學生首先應當是“兒童”,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兒童。
王老師說:語文教學是為兒童的,是基于兒童的,是促進兒童發展的。
這樣的思考從何而來?是對兒童認識的深刻。王老師眼里的兒童具有可能性,是有豐富可能性的人。這種可能性就是發展性。
審美理論:
審美理論是王老師語文教學核心思想理論支撐之一,其精髓是“美在和諧”、“美在自由”。
王老師說:教師應以輕松愉快的方式把美的對象顯示給受教育者,使學生在接受教育時。完全出于自覺,出于對美的渴求和向往。
王老師的語文教學實際上是強調語文教學各個組成部分的綜合協調,以及各種關系和聯系的相互轉化和相互融通,以此達到“精致”的境界。
二、王蘭教學流派的教學風格
在教學核心思想、教學主張的引領下,王蘭老師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歌德說:“風格。實際上是藝術家所能企求的最高境界。”確實,王蘭老師正是把自己不懈追求的教學風格,當成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 1.王蘭老師的教學風格。
在王老師工作生活了50多年的南京市長江路小學里,許多語文老師都有這樣的共識:王老師對語文課“精益求精”,上課時教師的語言美,課件的畫面和音樂都很美,板書設計得也美。她對課堂“精致”的追求甚至連小黑板怎樣掛,什么時候掛,整體上看是否和諧都考慮到了。正如老師們一致認為的那樣,王蘭老師的語文教學,其本質特征正是“精致”。
在王蘭老師的課堂上,“精致”的核心直指學生的發展,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抵達心靈幸福的彼岸。這份“精致”,體現為反復的推敲、琢磨;這份“精致”,體現為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和做人準則。同時,這份“精致”是緊緊圍繞語文的本身展開的,它意味著“去偽存真”、“刪繁就簡”、“去粗取精”。
在王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看到的“精致”,不是刻意的人工雕琢,而是一股活潑潑的流水,顯得那樣活潑、親切、自然;我們看到的“精致”,不是框定和塞滿。而是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經歷思維的砥礪和碰撞:我們看到的“精致”,不是形式的追求、華麗的外衣,而是富于內涵,寓質樸于藝術。
王老師的“精致課堂”,總是那么生動活潑、自然愉悅。學生置身其間如沐春風。這樣的課堂,令人神往,令人嗟嘆。卻又難以模仿和再造。因為,這樣的生動、活潑、自然,均來源于王老師深厚精湛的教學藝術。
“精致”體現在設計的精心。王老師一直強調,每一堂課的教學都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為了學生。小學語文的教學應當更多地去關注兒童的心態:兒童的感受,兒童的興趣特征和思維方式。
“精致”體現在教學方法呈現的精妙。王老師常說,采用多種方法識字,符合兒童年齡特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王老師的識字教學方法多樣、靈活、巧妙、高效。不僅能幫助學生記住字形,也能理解字的意思,同時學會識字的方法。
“精致”體現在教具、多媒體使用的精巧。初入學的兒童,學習拼音字母,有很多困難的地方,王老師總是把枯燥的內容形象化,通過使用教具或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使學生們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
“精致”體現在語言上的精準。精準也是王老師對自己和青年教師課堂語言的要求。王老師要求青年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多說一個字,也不能少說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要經過慎重的思考。同時,王老師特別重視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精準的語言描寫。在教學時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祖國語言的豐富,詞語的精準,從而體會漢字獨有的神韻,獲得審美愉悅。
2.劉軍老師的教學風格。
劉軍老師是王蘭老師的大徒弟。自然的,她在教學風格上受到了王蘭老師的影響。但與此同時,她又在王老師的帶領下,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個性特點,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教學風格,那就是——用心解讀“智慧”,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智慧型的語文教師。“大徹大悟”地享受教育的幸福。
用激情去點燃智慧。劉老師的語文課,總是在用激情點燃孩子們的智慧。用知識的趣味性和教學手段的形象性來喚起孩子的情感共鳴,把對教材的感受及體驗用動情的語言和親切的目光傳遞給學生,活躍思維。
以智慧開啟智慧。劉老師認為:從智慧的角度看,教師愛學生,首先是愛他們閃爍著智慧的童心,其次愛他們喜歡學習。能夠創新性學習。這兩方面的結合,必然產生師生之間的智慧與心靈的碰撞。
讓心靈與智慧對話。劉老師常說,低年級孩子雖小,但個個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他們的小腦袋里充滿了智慧。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與他們是平等的,應該引導他們自己逐步學會進行心靈與智慧的對話。教師還要學會等待。在等待的過程中要耐心,要充滿愛心與信心,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自己走過這一艱難的思考過程。
南京市長江路小學多年來逐步形成了一個以王蘭、劉軍為核心的,風格鮮明而穩定的語文教師團隊。“和而不同”,是“和諧”的至高境界。長江路小學語文團隊在長期的磨礪中,形成了共同的追求:以藝術的方法和手段追求語文課堂的精致和有效。同時,這個團隊中的每一位語文老師,都以自己獨特的美麗姿態詮釋著自己對精致課堂的執著追求。
三、王蘭教學流派的操作體系
在多年的摸索中。王老師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模式——“引起興趣,激發欲望;經歷過程,教給方法;設置階梯,步步爬高;啟發想象,注重發散”。課堂呈現出理性與情感并重,精致與靈動并存,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一的局面。
1.關于漢語拼音。
王蘭老師的漢語拼音教學,是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想方設法使抽象的符號具體化,枯燥的內容形象化,讓學生喜歡學習。會學習。
明確目標,掌握重點。漢語拼音的目標在于:幫助學生識字、閱讀、說普通話。王老師認為漢語拼音的重點應放在“讀準字母”上,特別是“單韻母”和“聲母”是重中之重。教好了單韻母,再學習復韻母就容易了。因為復韻母是由兩個(兩個以上)單韻母復合而成的。教好了單韻母和聲母,再學鼻韻母(帶聲韻母)也就容易了。
揭示規律突破難點。漢語拼音字母從表面看,是一個一個孤立的。實際上,一組一組的拼音字母,它們之間都有著內在的聯系,在發音部位和方法上有它們共同的規律可循,充分運用這些規律,幫助學生掌握了這些規律,學生就能舉一反三,大大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復、鼻韻母的教學是難點,揭示和利用規律就能化難為易。鼻韻母對學生來說比較難。特別是后鼻韻母,三個字母在一起,如果讓孩子記“ang”就是由“a、n、g”三個字母組成的這樣死記,學生就會感到很難,再加上鼻韻母的音節長,數量多,而且南京方言中前后鼻音最易混,最難分得清。王老師用非常形象的話語和手段(教具)告訴學生鼻韻母就是在單韻母后邊加上鼻音做尾巴,讓學生把n、ng的鼻音符號作為“鼻音尾巴”來記。前面的單韻母告訴我們開始發音的口型。
借助形象化的手段。生動有趣地學習。要使初入學兒童學得輕松,盡可能快地掌握這些毫無意義可言的表音符號,很大程度得借助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在漢語拼音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大量的圖畫、音節卡片等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游戲中讀準、讀好拼音,學習、鞏固拼音字母,這樣學生學得有興趣,負擔也大大減輕了。
2.關于識字教學。
王蘭老師把識字過程當作一個具有審美意義的過程。她認為每一個漢字都是一首詩,都是一幅畫,都有創造想象的空間。漢字蘊含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把識字教學的過程當作是一個文化熏陶、理解的過程來對待。
教給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王蘭老師認為,識字是為了閱讀,閱讀給識字提供了語言環境。字詞的學習可以更好地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因此王老師的做法是:寓識字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字的音、形、義分步落實,各有側重。在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側重解決生字的讀音;在理解課文時,側重于理解字詞的意思。最后,重點放在記憶字形、寫字上。
揭示構字規律,多種方法識字。王蘭老師根據教材。注意揭示象形、形聲、會意等構字規律,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
學會運用工具,獨立識字。王蘭老師重視教給學生三套工具:①學好漢語拼音,使學生掌握讀準字音的工具。②學會查字典,運用工具書去理解字詞的意思。③學好基本筆畫和構字率較強的部件、獨體字。讓學生運用工具書主動、自覺地進行識字。
3.關于閱讀教學。
王老師的教學主張是:“語文課不能攤在那里,要拎,要立體化”——這是在強調教學的整體思路要清晰,主線要鮮明;“不要散,要分類,要格子化”——這是在強調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目標要明確,訓練重點要突出;在教學中,王老師更強調——三線并進,言意兼得。這里的三線,是指情感線、思維線、訓練線。這三條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以思維線為核心,以情感線為紐帶,以訓練線為手段,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得多種能力的綜合提升。王老師特別強調,發展學生思維,培養閱讀能力,一定要緊扣教材內容,充分發揮教材中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因素,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提升思維能力。
在規范和高標準的閱讀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意義世界。王老師認為在閱讀教學中,就是要以文本為基礎,以兒童學習為核心,以語言文字為重要載體,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讀書活動內化課文的語言。同時接受思想感情和文化熏陶。
率先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傳統教育經驗相統一。王老師認為,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恰當運用,對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早在六十年代,王老師就率先使用幻燈,抓住幻燈色彩鮮艷、形象具體的特點,引起學生興趣,突破難點。八十年代第一次“全國電教工作會議”上,王蘭老師作為唯一的一位小學教師在會上進行經驗介紹,由于恰當地使用了電教手段而產生了轟動的效應。隨著時代的發展,更把多媒體、白板等現代教育技術納入課堂教學實踐中,與傳統的教育經驗相結合。
4.關于口語交際和作文部分。
王老師重視“口語交際”訓練,同時將“口語交際”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王老師認為,口語交際的課堂教學就是把口語交際當作師生、生生、與生活的智慧對話。
口語交際和作文的實質是:讓學生過一種和諧的生活,培養學生交際的能力和交往的品質。王老師認為,口語交際的課堂教學實踐性很強,但它絕不僅僅是一種訓練,而是一種生活。“口語交際”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學會說話,學會交往,學會在生活中處理問題。
學會口語交際和作文就是:讓學生想說,有話可說。得體地說,學會用多種方法來說。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說”;言之有物,讓學生有話可說;要把話說清楚,讓人聽明白,得體地說;要根據說話的不同對象、身份以及當時的情境采用不同的說話內容、方法,注意禮貌用語。
口語交際和作文是有教材的,但王老師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自己創造教材。在“口語交際”的課堂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尤為重要。教科書提供的僅僅是一個話題,即說話的引子,僅供我們由此出發,設置相關的情境,進行真實的交際行為。因而,教學中不必拘泥于教科書上的一個范例或幾幅圖畫,要進行必要的話題拓展、延續。
四、王蘭教學流派的重大意義
王蘭老師和諧、本真的教育思想,對長小對小語界師生人格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提升,對語文學科課程意義的理解以及語文教學意義,對她周圍所有人,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愛,是王老師從教六十多年的原動力,更是她做人的核心。用愛做人,用和諧的師生之愛、師師之愛做語文人,王老師的人格魅力影響了長小的幾代人。以王蘭老師和劉軍老師為主的師徒制語文組——蘭苑飄香軍團以“學會做人,研究語文,追求完美,追求幸福”為生活的主題,彼此之間既是師徒,又是伙伴,既傳遞思想,又合作研討。
王老師和她的團隊成員追求著教學過程中的四個基本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和教法相互配合構成的各種關系的和諧,還追求著更高層面的和諧,那就是精致美麗和質樸本真的和諧。更為可貴的是,在王老師的語文教育思想里。語文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課程背景的,它和生活、和各個學科之間都要聯系起來,互相借鑒、互相滲透,當做課程資源來開發,站在高瞻遠矚的大背景下進行教學。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單獨的學科,更是綜合性教育教學的體現。
身在長小,不僅是語文老師,還有其他各學科的老師,甚至家長,都是王老師的“粉絲”,都從她那里受益匪淺。王蘭老師,作為江蘇省第一批特級教師,長期奮斗在教育第一線,在小語界、在社會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她為中國的教育事業付出了一生的心血。而在今天,王蘭老師還會帶領著她的團隊繼續奮斗下去,把她的思想火炬一代一代地傳遞,讓我們的教育在和諧中不斷發展,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