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19歲的我心懷當一名好教師的夢想,離開南通師范學校走進了二附小的大門。應該說我是幸運的,工作第二年就成了李吉林老師的徒弟。在隨李老師跟班學習的兩年間,我每天和學生一起端坐在教室里聽李老師的課,共聽了四五百節,記下了十余本聽課筆記。我發現在李老師的課上,學生總是學得興味盎然,常常下課后。學生還意猶未盡,小鳥般圍在李老師身邊說個不停。可能是因為每天都受著李老師及孩子們的感染,心里當一名卓越的教師的夢想更為明晰了,同時,自己也充分感受到了情境教學的魅力,發現情境教學可以催開學生心田的滿園花朵。使他們的心靈始終保持著一種飛揚的狀態。從此,自己對情境教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產生了進一步探尋情境教學真諦的想法。工作之初,情境教學如一縷星光照亮了我的夢想,讓夢想有了方向。
1988年末,南通市舉辦首屆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比賽,要求獨立封閉式備課。學校讓我參加,李老師也鼓勵我參加,說這是難得的機遇,應該抓住。記得當時執教的課文是《鯊魚》,我精心設計,用活動的圖畫創設情境,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取得了代表南通參加江蘇省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的資格。在省里比賽時,我執教的是《馬可波羅游記》。為找尋相關資料,我用了半天時間,跑了五家圖書館,腳底都跑出了泡。課上,我利用補充材料創設情境,突破了教學重點,化解了難點,又一次獲得了成功,當時就被省里推選為代表江蘇參加全國小學語文中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的兩名選手之一。在準備全國比賽的過程中,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我三次改選課文,最后決定教學古詩《泊船瓜洲》。試教這首詩的過程中,我在李老師的指導下三次修改教學方案。《泊船瓜洲》一課的教案我一共寫了14遍。為準備參加這次大賽,我先后寫掉8開大白紙300余張,達15萬字。那時候沒有電腦,全都是手寫的“真跡”。記得在赴青島參賽的火車上。我還在兩節車廂的過道里記教案。那堂課上,我巧妙地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想象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上出了特色,又獲一等獎。幾次賽事讓我充分感受到,情境教學為兒童創建的是充滿發展氣息的課堂。而就自身成長而言,情境教學猶如助推器,使我每一次都跳出了心中的高度,摘取了夢中的花朵。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李老師就開始了情境教學的實驗與研究。研究過程中。李老師既注意從國外的情境認知等理論中吸收營養,又重視從中國古代文化中汲取精華,從而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同時體現世界教育潮流的情境教育之路。在跟李老師學習的過程中,我深感情境教育是一座“富礦”,其中有許多“寶藏”尚未開掘。同時,我覺得自己作為李老師的弟子有責任沿著情境教育之路走下去。工作至今,我運用情境教學上了五六十節研究課,圍繞情境教學發表了60余萬字的總結、教案、論文。新一輪課程改革開始后,我借著課改的東風,著力開發情境課程,僅情境作文課程一項我就帶領團隊的老師們開發出版了《施老師作文課堂》、《今天寫什么》、《小學語文同步隨文小練筆》、《變臉作文》(同題多角度作文指導)等40余冊書籍并創辦了一本情境作文月刊(全國公開發行),初步構建了情境作文的操作體系。我覺得對情境教學的研究在豐富了情境教育成果的同時也開拓了自己生命的疆域,讓我擁有了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來放飛夢想。
情境教學使我在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中獲得了深深的幸福體驗。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輕裝上陣,加快追夢的腳步,跑向生命的深處,讓情境綻放異彩,讓夢想清新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