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經管類本科經濟法課教學的特點
(一)課程涉及面寬但要求層次較淺
經濟法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在整個法律體系中涉及面很廣,它涉及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等許多法律部門的內容。對非法學專業的經管類專業的經濟法課程,雖然要求比法學專業的低,但其涉及到的知識內容卻更寬泛。似乎凡是涉及經濟問題的法律都可納入經濟法的范疇,多數經管類專業使用的經濟法教材中既包括市場規制法律制度、宏觀經濟調控法律制度,又包括企業法律制度,還包括合同法律制度、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及糾紛解決程序等內容。盡管各教材的體系編排有不同,內容的選擇也有不同,但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內容龐雜。因此,盡管經管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涉及面寬,但由于學生的法律基礎知識的限制和課時量的限制,對課程深度的要求層次則只能是較淺的。
(二)課時少、內容多
目前,為經管類專業開設的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時數一般都比較少,多數為每周三學時一學期,也有開設每周二學時的。要想用這么少的學時把計劃內的課程內容傳達給學生,并使其理解掌握,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學生的法學基礎薄弱
經濟類管理類本科學生有些在中學期間學習過一些法學基礎知識,還有些在大學學習過大約20學時的法制課,這些就算是他們的法學基礎了。但是,對于我們學習經濟法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如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和基本理論(如法人理論)多數同學都是模糊不清的。這就需要我們對有限的課時做更充分的利用。
二目前經濟法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不同專業學生使用同一的教學計劃
在多數院校,經管類專業的經濟法課程的教學計劃、內容都是同一的,沒有根據不同專業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金融專業、財政專業、企業管理專業等不同專業的學生在開設經濟法課程之前,他們所擁有的專業知識都有不同,并且,他們所期待掌握的相關經濟法知識也不相同。因此,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如果僅按照一個體系、同樣的內容來講述,就不能使學生充分掌握所需要的知識。
(二)忽視對立法目的的講授
許多教師對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在講授經濟法中的具體法規時,常常忽視對立法目的的講授。認為立法目的是抽象的教條,沒有實際意義。而事實恰恰相反,在講到每一個具體的法律制度時,只要先明確這部法律的立法目的,就能夠正確理解以下的具體法律規定,因為立法目的是在這個領域中立法、司法等所有活動的根本立足點,是這部法律的靈魂。一切具體規定都不能違背立法的目的。
(三)教學方法較單一
在經濟法課程的教學中,由于課程本身內容多課時少,教師多以教材為中心,以對法條的解釋說明方式為主進行講授。很多經管類專業的經濟法課程還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黑板粉筆一張嘴,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容易使學生形成被動接受的習慣,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發揮其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夠鍛煉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學生在未來的實踐中遇到具體的案例時會不知如何處理。
(四)經濟法教學和考核內容記憶化
在教學當中,教師往往用灌輸式的講授方法來填充學生的頭腦,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課時里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似乎經濟法知識被記憶到腦海中就是掌握了知識,并且在考核的時候記憶的內容占有很大的比重。
三對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
(一)針對不同的專業采用不同的教學計劃
經管類本科院校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在未來的經營、管理工作中時刻離不開法律的應用,特別是和本專業有關的法律。因此,我們對經濟類、管理類不同專業的學生開設經濟法課程的內容應有所區別,在有限的課時內不能面面俱到,應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有選擇、有重點地加以講授。經濟法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部分是學習以后的具體法律規定的必要前提,各專業都必須開設。而對于大多數學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接觸和應用的具體法律,如公司法、合同法等也應在各專業開設。其他專業性較強的法律應針對不同的專業分別開設,有所側重。
(二)重視對立法目的的講授
在經管類專業使用的經濟法教科書中,對于每一種具體的法律制度描寫的基本規律大多是概念、特征、適用范圍、基本原則、具體法律規定等套路,卻很少有教科書寫入立法目的。而立法目的是我們理解和掌握具體法律規定的出發點,是學生們必須要把握的。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一條規定:“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了解了立法的目的之后,我們才能夠更好地理解之后的具體規定。如該法第十一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排擠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于不正當行為:銷售鮮活商品;處理有效期限即將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積壓的商品;季節性降價;因清償債務、轉產、歇業降價銷售商品。”為什么以上四項行為不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呢?因為這些行為均沒有損害市場經濟秩序,沒有損害公平競爭,沒有損害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亦即沒有違背立法的目的。因此對學生講解立法目的是我們經濟法教師必不可少的任務。學生們只有理解把握了立法目的,才能正確把握整部法律的精髓。
(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我們不能說哪一種教學方法是好的,哪一種教學方法是壞的,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應以各種不同的教學實際情況為依據。我們據以選擇某種教學方法的情況應當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和條件及學生的實際特點等因素,同時應當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無論選擇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應當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性和教學效果,并根據教學效果隨時調配各種教學方法的使用。
首先,對于經濟法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問題應以講授式的教學方法為主,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可以使用講解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演講教學法等。其中,講解教學法和演講教學法一般以教師為主體,但也不排除學生參與部分講演的可能性,而討論教學法則應以學生為主來進行。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其次,對于在經濟法理論上或實踐中爭議較大的熱點問題,我們可以使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針對經濟法課程的課時普遍緊張的情況,教師可以事先提出問題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在課后獨立完成研究活動,尋找到問題的答案。為了解決問題,學生就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并進行思考,逐步形成自己對該問題的觀點和解決的思路。通過查閱資料,可以使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學習。通過獨立思考,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旦學生找到了正確的答案并被教師所肯定,就會對由衷地產生一種自豪感,對自己信心倍增,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濃厚。
再次,使用案例教學與實踐式教學方法。為了活躍我們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在講述具體經濟法律制度時,我們都可以用一個生動的案例引出本章的有關理論問題。一般來說,在我們以案例方式提出問題后,學生們就會快速地在教科書以及法律條文中找答案,這個過程就是同學們的主動學習過程;即使學生們不能找到合適的答案,也會集中注意力去等待教師后面的講解。通過以法條分析案例,可使學生靈活地掌握和運用法條,加深對法條的理解。
法學實踐教學是法學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是,由于課時和實踐教學資源的有限性,很難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條件接受實踐教育。學校和教師要努力創造機會,對于非法學專業的學生應在接近學期末的時候進行一兩次校外實踐活動或模擬實踐活動。通過法庭旁聽有關經濟案件的審理,以達到對相關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理解和把握。
最后,應廣泛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包括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媒體和交互媒體等。在經濟法的教學中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主要表現在多媒體課堂,使用多媒體可以大大減少板書所占用的時間,濃縮課堂內容;并且可以通過圖表、圖片、動畫、錄像等方式將語言難以表述的知識集中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能夠鮮明生動地感知和認知,增強理解與記憶;可以使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
(四)在教學與考核方面應以知識運用為主
我國當前的經濟法教學模式主要有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種。但實際上學生接受實踐教育的機會很少。所以,經濟法的課堂教學仍是經濟法教學的重要環節,而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應注重經濟法基礎理論的教育以外,還應更加注重對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21世紀培養的復合型人才應該是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傳授理論知識外,還要加大對學生技能訓練的力度,通過互動式教學方法和案例教學等方法使學生注重實際應用,經反復訓練使理論知識演化為實際工作能力。在期末考核的時候,單純記憶性內容應占較小部分,多數法律知識應在應用中進行考核。
參 考 文 獻
[1]黃暉.提高新建財經類本科院校經濟法學教育質量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2009(4).
[2]陸中寶.經管類專業經濟法教學改革及其新挑戰[J].當代教育論壇.2009(2).
[3]鞏麗霞.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法教學改革探討[J].黑龍江教育.2009(10).